✎導 讀
MOM平台的柔性可配置化、兼顧局部優化和全局優化、避免信息系統碎片化、避免多腦指揮等優點,使得它既是深化數字化的關鍵,也是實現從數字化轉變為智能化的基礎,更是實現“輕量化”演變的實際工具。
作者:方科,來源:佰思傑
上篇講到制造企業“輕量化”的特點,以及從精益生産的“人、庫存、生産集群”的三個點假設了數字化、智能化系統在企業“輕量化”上的解決辦法,涉及到的數字化系統有MES、APS、WMS、QMS、SRM、CRM、IOT等等。
但是,有一點沒有涉及到,那就是“信息的‘輕量化’”,也即信息的“流動性和靈活性”。
為了實現制造型企業的“輕量化”,要使用到以上這些系統,然而系統與系統之間的集成、數據之間的交流轉換卻并沒有那麼容易做到。
此外,考慮到智能化當中涉及到的人工智能技術,系統與系統之間的數據能靈活交流的特性也同樣是重中之重。如何實現系統之間的可兼容性也是數字化演變為智能化的過程中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而這,便不得不提到MOM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了。
MOM在“輕量化”建設當中的應用
MOM的概念及劃分
MOM(Manufacturing Operation Management)的概念來源于美國儀器、系統和自動化協會于2000年發表的ISA-SP95标準,它針對更為廣義的制造運營管理劃定邊界,用于構建通用活動模型應用到生産、維護、質量和庫存4類主要運行區域,詳細定義了各類運行系統以及模塊之間的相互關系。其囊括的部分包括企業人員、設備、物料和能源等資源管理,及管理有關調度、産能、産品定義、曆史信息、生産裝置信息、資源狀況等信息。
ISP-95标準将企業信息化層次架構和ERP、MOM、IOT/SCADA等系統進行關聯,劃分出了MOM、ERP、PLM的邊界。
▲圖1 MOM、ERP、PLM的邊界劃分
從圖1可以很清楚地看見,MOM系統的部分所管控的核心是生産作業管理,即MES所負責的部分,其中還包含有庫存、質量、作業維護部分,并且與ERP負責的采購、物料管控、生産計劃等等模塊均有重疊,并且與PLM研發和工程功能模塊有相應的信息交換。
這就很好地解釋了MOM在企業“輕量化”當中起到的角色作用,即在負責優化管理生産向“輕量化”發展的同時,作為信息交換中樞平台(或者說大腦)連接其他系統。通過實現數據信息的“靈活化”輔助其它系統實現人員的管控、設計的累計叠代、供銷集團的形成等應用。
生産是集大成者,是制造的核心,是實現産品的價值增值過程。
從圖2可以看到,MOM囊括了産品價值鍊軸上的所有被需要的數字化系統,包括計劃排程、倉儲物流、生産執行、質量控制、資源維護、設備監控、供應商管理、客戶管理等等。
MOM加強了系統與系統之間的耦合性,形成一套成體系的流程驅動型系統,實現橫向跨職能的高效協作。
▲圖2 MOM系統的中央平台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MOM作為系統平台,其最大的功用是信息數據之間的靈活流動性,而基于MOM平台便可以開發出具體“輕量化”實現過程中所需要的“碎片化”的系統。
MOM在人員“輕量化”中的應用
在上篇中提到人員“輕量化”的實現方法,當中便講到并行工程和小組工作。MOM當中的基礎數據管理部分便可以支撐這一應用。
通過對企業組織建模便可以随時劃分出想要的小組,對人員信息和資質的管理便可以随時抽調需求的人員到組建的小組中去。再加上管理員端與用戶端的實時通信,便可以及時發送調派信息給被調度人員。達到簡單、快速、高效的效果。
而在基礎數據管理中,涉及到的工藝管理、工廠建模、設備建模功用便可以滿足柔性化制造需要,明晰生産需求的設備及工具工裝,快速地建立工序設備模型。這也滿足了“成組技術”。
MOM在庫存“輕量化”中的應用
MOM中計劃管理、生産執行、物流管理則對應支持了“JIT”方式,即形成“拉動式”生産模式,對MTO(按訂單生産)的企業尤為明顯。
通過導入ERP的訂單數據,編制主計劃,結合生産執行舊數據做算法分析,形成産能評估,調整主計劃,根據工藝路線和物料BOM形成物料需求計劃(MRP),根據MRP形成詳細計劃排程,同時拉動物料,進行物料跟蹤和齊套檢查,并且根據結果情況負反饋調節計劃排程,最終目的是使得人和物料同時到達指定位置。
之後生成工位作業計劃,當所有“元素”嚴絲合縫地按照計劃規劃時間到達時,便可以按照作業計劃産出産品。
這樣一個“準時生産”的體系便建立了出來。
▲ MOM建立JIT體系
▲ MOM建立的計劃、齊套監控看闆
在這一系列的操控中,物流管控是重點,即MOM中的WMS部分。
當中涉及到入庫管理、庫内管理、出庫管理、物料追溯管理、出入庫路徑管理、包裝管理、庫存信息管理(日志、信息查詢、保質期預警等)、庫内裝備管理(這不僅涉及到裝備儲存管理,還涉及到MOM與IOT之間的信息交換)以及報表與看闆管理(同樣涉及到信息交換與共享)。
同時,為了做到拉動的物料及時到位,外協物流和供應商管理同樣是MOM需要監控的部分。按照圖1所示,采購所需的SRM系統其實并不完全屬于MOM系統框架之下,但作為中樞平台,MOM依舊需要承接SRM中的信息作為其他部分的數據資源進行使用。
MOM在生産和質量“輕量化”中的應用
MOM中生産執行過程實現無紙化作業指導,工作人員可以通過PC或PDA移動端設備進行數字化工藝查詢。将其與質量管理QMS系統、設備管理及生産資源管理EAM系統相結合便能夠滿足上述“精益制造”中所說的全面質量管理(TQM)方法。這些系統使得實物數字化,便于理解和分析,給予每個工人成為“專家”的基礎可能。
工人、工程師可以根據生産過程中産生和累計的數據提出自己的想法,改進工藝,形成質量數據和質量管理的規範标準,而智能系統也可以根據生産過程産生的結果數據改進自己的計劃排程、實施算法。
此外,MOM中還涉及到數據采集控制部分,這部分既是SCADA的應用,可以改善生産執行過程的順滑程度,同時也用于連接IOT平台,是智能化的重要基礎。它在支持豐富的工作協議的同時,還構建了強大的實時數據庫,保持高儲存性能。實現智能化架構建設所需要的設備,例如AGV、AMR、機械臂、加工中心等都需要用到MOM系統中産生或者交換存儲的信息。
▲ MOM系統與IOT系統的交互
可見,MOM系統在制造“輕量化”當中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從宏觀上來講,它是“輕量化”的中樞神經,負責接收、分析和傳遞各種各樣的信息,從微觀上來講,它是構建“輕量化”的各個“肢體”,負責“感知”各種信息并執行具體操作。
MOM平台将“主觀監控”轉變為“客觀監控”,将“人的監控”變為“數據的監控”,将軟件與硬件進行深度結合。
總結
“輕量化”是制造業演變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種形态,不論是精益制造,還是敏捷制造,其最終目标便是減少企業生産成本,滿足靈活多變且需求多種多樣的市場環境,最終形成企業利潤的最大化。
這其中不論是對人員的精簡,還是對生産過程的優化,亦或是追求“0庫存”的理想目标,其表現形式都是企業由“臃腫”轉變為“輕盈”。
從傳統制造方法到數字化制造再到智能化制造的演變,這是我國制造業大環境的變更趨勢,亦是實現“輕量化”的必要方法。
對于傳統制造型企業,深化數字化建設是将臃腫形态精簡成為輕盈形态,是将“雜亂的毛線堆”梳理為“清晰的、規則的毛線團”,體量也許并不會減少,但不論是企業架構、人員架構、設備管理架構,還是生産過程、産品質量管控、物流供銷管控都會變得清晰合理,使用效率都會得到提高。
而對于已經數字化建設完備的企業,轉型為智能化則是“将海綿中的水擠幹”的做法,其最終結果是精煉企業自身的業務核心,去除一切不産生附加價值的活動和資源,并形成合作共赢的産業體系,成為其中極富競争力的一份子,甚至成為産業集群中的核心。
MOM平台的柔性可配置化、兼顧局部優化和全局優化、避免信息系統碎片化、避免多腦指揮等優點,使得它既是深化數字化的關鍵,也是實現從數字化轉變為智能化的基礎,更是實現“輕量化”演變的實際工具。
選用合适自身發展的,具體點來說,選擇成熟的一體化可擴展平台并且選擇企業自身急需的重要的MOM模塊,能對核心業務進行支撐,能解決當前數字化智能化變更過程中産生的核心問題,這才是企業進行“輕量化”演變時應該考慮的事情。
轉自公衆号:MES百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