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吳量民:紮根基層法庭的“呗侬”情懷
扶綏縣人民法院綜合審判庭庭長 吳量民
1996年,我從廣西司法學校法律專業畢業後就到扶綏縣人民法院工作了,至今算起來我從事法治工作已經有了24個年頭了,先後在東羅人民法庭、渠黎人民法庭、扶南人民法庭、中東人民法庭、東門人民法庭這五個法庭中度過了19個年頭,我所有的青春歲月全部留在了基層法庭的點點滴滴裡。很奇怪,現在回想起這段時光,卻從未有過一絲苦味,留存于記憶中的仍是那些溫存的畫面。這或許就是我内心深處對扶綏人民的“呗侬”情懷。
情系司法 服務“呗侬”
扶綏縣法院所屬轄區是壯族人口主要聚集區,壯語是當地主要的交際語言,特别是基層人民法庭所屬轄區,群衆幾乎都是講壯語,而各地的壯語又不盡相同,均有地方特色。法庭案件主要以土地糾紛、婚姻家庭、民間借貸等傳統民事糾紛為主,而傳統民事糾紛的當事人以中老年人居多,特别是上了年紀的老百姓隻會講壯語,甚至也不太會識字。學會當地壯語,對于解決案件糾紛尤為重要。還好,我自身就是壯家兒子,說的就是壯語,而且我發現自己對學習語言有點天賦,所以19年來,我的足迹遍布法庭、鄉鎮,無論到哪裡都能操一口流利的當地土話,這為我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壯語中,“呗侬”就是兄弟姐妹、親戚等關系的意思,我就是這樣在扶綏“呗侬”的各種“你長我短”中,開啟了我的司法事業。
謹慎判案 挽回家庭
婚姻案件在基層法庭裡是最常見的案件。在農村,因為生活的需要,年輕的夫妻們不得不背井離鄉出去打工,夫妻倆聚少離多,感情就有可能會變淡,所以在法庭工作的19年,我處理的婚姻案件一年至少有20多個。對于婚姻案件我總是謹慎對待,多做點工作也許就可以挽回一個家庭,甚至是幾個家庭的生活。
莫某以夫妻感情已徹底破裂為由提起訴訟,請求離婚。莫某(男)訴稱,其與被告馮某經自由戀愛登記結婚,婚後生育兩個兒女。婚後,由于一些生活瑣事,加上被告馮某較少參與家庭勞動,對老人與小孩照顧不周,雙方經常吵鬧,莫某向馮某提出離婚,馮某的父母知道後威脅恐吓莫某,雙方矛盾越鬧越大,經過調解未能得到解決。
開庭中我發現,莫某雖離婚态度堅決,但對馮某并非完全沒有感情,我決定将工作重點放在做好雙方的和好工作上。庭後,待雙方情緒穩定後跟他們聊起了他們的感情史,回顧過去戀愛時的甜蜜與浪漫,女方淚流滿面,男方也沉默不語,可以看出雙方都在期待對方主動認錯。最終,被告主動向原告承認了錯誤,并當場達成調解和好協議。離開法庭時,原被告以及他們的女兒向我深深地鞠躬,小女孩流着淚,話都說不出來。看着他們一家三口手牽手離開的背影,我想這就是我們努力工作的初心。
巡回辦案 案結事了
在法庭,總有我們獨特的開庭方式,那就是開展巡回法庭,盡最大可能把法庭開到離老百姓最近的地方,以“零距離”方式審理案件,既方便了當事人,又達到“公開審理一案,教育群衆一片”的效果;同時可以使用壯漢雙語進行開庭,說法析理,促使案結事了。
一場交通事故讓東門某村的陳某家庭生活雪上加霜。肇事者李某酒後駕駛機動車,将駕駛牛車的陳叔撞倒,造成陳某受傷及車輛損壞的交通事故,交警認定李某負事故全責。陳某年事已高,事故造成了十級傷殘,醫療費花了20幾萬,這對原本就貧困的陳某一家來講更是雪上加霜。因李某酒後駕駛機動車,保險公司隻賠償了交強險部分12萬,陳某的醫療費用缺口仍然很大,無奈隻能提起訴訟。我多次組織當事人進行調解,但由于各方當事人分歧太大隻能依法判決。
在了解了陳叔的生活情況及醫療情況後,考慮到陳叔行動不便、隻會講壯話,我決定開展巡回法庭,将法庭開到陳某家門口。案件判決生效後,李某拒不履行生效判決書,為加快案件的執行,緩解陳叔家庭困難,我和執行法官多次、反複地做李某及其家屬的思想工作,最後使李某答應賠償陳叔的經濟損失,雙方就賠償事宜達成了執行和解協議。
剛柔并濟 釋法明理
法律是有溫度的,我總是能深切的感受到通過法律途徑不僅能解決案件矛盾,還能促進雙方感情。這是一起陶氏叔侄倆的合夥協議糾紛案,案件标的不大,但是在調解前,雙方當事人沒有任何溝通和交流,各自憋足了氣,現場氣氛冰點。
在開庭前我征求當事人意見,試圖庭前調解,但原告明确表示不願意調解,案件進入開庭程序。庭審中,叔侄倆争執不下,互不相讓,絕不妥協,各自認為各自有理,火藥味十足。考慮雙方在庭上都帶着負面情緒,案件就算依法判決也隻能是案結事未了,所以我決定繼續做庭後調解。
在被告表達自己的調解方案時,原告數次打斷被告的話語。面對原告的咄咄逼人,我考慮到這樣的春風化雨進行調解是沒有辦法起到效果的,于是我厲聲喝道“請不要打斷别人說話”。面對剛才一直滿面笑容,耐心傾聽自己訴求的法官的“暴怒”,原告終于不再插嘴,卻一副不服氣的樣子。接着我從倆人合作初期出發,大聲一句一句地将被告所做的前期努力陳述給原告,普通話、土話、白話輪番上陣,既肯定了原告的說法,又指出其不足。原告終于慢慢認識到自己的片面性,慢慢的将臉轉向我,認真聽我的“訓責”,最後表示,前期工作确實是叔叔(被告)在付出,為此他願意減少部分投資款,補償被告的辛苦付出,被告也欣然接受原告的意見,雙方當事人就此言和。“通過出庭前、庭中、庭後“三步”調解法,找準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平衡點,講情講理講法,各類糾紛才能迎刃而解。
法律是剛性的、冰冷的,但我們的司法工作卻可以是柔軟的、溫暖的。我們多想一點,多做一點,多管一點,以誠心、耐心,永遠不忘司法為民和公正司法的初心使命,力争辦好每一個案件用心就可以換來老百姓對我們的信心,讓人民群衆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如今我的工作崗位變了,但我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初心卻從未改變,我為扶綏“呗侬”的情緣還在繼續。
24年
是風雨兼程的24年
是初心不改的24年
既知責任千鈞之重
便行責任萬分之實
征程未有窮期
願以丹心鑄就公平
作者:扶綏縣人民法院 吳量民
02、鄭聆:青絲漸稀白發濃,不悔!
鄭聆,2007年進入興業縣人民法院工作,曾任書記員、助理審判員、審判監督庭副庭長、執行局副局長,現任大平山人民法庭庭長、審判員、二級法官。
今天,讓我們一起“聆聽”他講述自己在法院裡的故事:
時光荏苒,我邁入法院工作已經十三年光景。在這十多年裡,我見證了興業法院從簡陋辦公大樓向現代化綜合審判辦公大樓的轉變,從原來的手寫記錄辦案到如今的信息化網絡全程辦案。我也從一名零基礎的書記員,蛻變為一名聆聽人民心聲維護公平正義的人民法官。
砥砺青春路,不負追夢人
作為一名非法本畢業生,在我進入法院工作前,我對法院及法官的工作知之甚少, 但當我滿懷憧憬進入法院工作後,每天看着那威嚴的法徽,法庭裡莊嚴的法官,我便有了肩扛正義,手持公平的法官夢。
2007年的夏天,我進入興業縣人民法院工作,被分配至民一庭。工作伊始,面對送達、調查、現場勘驗、庭審記錄等各項專業工作,我曾感覺到彷徨、無助、力不從心,但我知道青春無畏、砥砺奮進,必有所成。
我堅持庭審筆錄前先熟悉卷宗、了解案情、抓住重點,力求記錄完整。在開庭、調解、下鄉勘驗調查等工作中,學習法官們的開庭風格、審判技巧、調解模式。除此之外,我還努力做好下鄉送達,裝訂卷宗、内勤等工作。在民庭一幹便是七年,這七年的民庭經曆,鍛煉了我的能力,豐富了我的閱曆,培養了我豁達穩重的性格,也讓我圓夢初心,成為了一名人民法官。直至今日,我還清晰記得第一次走上法庭,第一次敲響法槌,那油然而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司法為民心,勇當執行人
在法院還有這麼一群法官,他們身上沒有端莊威嚴的法袍,在威嚴的法庭上也沒有他們的身影,但他們确是實現公平與正義的奔跑者。
2016年基本解決執行難開展得如火如荼,我也非常榮幸的調任執行局,成為一名執行法官。雖然有對離開審判台的不舍,但民事審判的曆練,讓我迅速進入了執行法官的角色。下鄉鎮、入村屯,查凍扣、騰拍交,強清拆、拘老賴……
三年半的執行法官路,讓我體會執行法官的精彩不在審判台,不在那一份份裁判文書;他們的精彩在執行路上,在兌現申請人的權益後的那一張張笑臉上。通過這幾年的努力,我們看到了不斷進步的執行環境,不斷完善的執行機制體制,不斷轉變的執行工作方式,不斷提高的執行手段。回想起與執行團隊小夥伴們一起拼搏的日日夜夜,酸甜苦辣,一切都是那麼的值得與美好。
轉戰基層線,争當法庭人
人民法庭是離群衆最近的地方,是化解矛盾的前沿、聯系群衆的橋梁、服務社會的窗口,是最考驗法官性子的地方。在執行路上奮戰後,我又接受新的挑戰,轉戰到基層人民法庭。
人民法庭有“小法院”之稱,需要面對立案、來訪、送達、調解、開庭等審判任務,是曆練綜合業務的舞台。法庭法官辦案面對的多為農村普通老百姓,在處理問題的時候要将法律轉化成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講解,既要正确适用法律,又要做到合情合理,這樣才能實現社會效果與法律效果的有機統一。我的基層法庭法官之路剛啟程,我将繼續踐行“努力讓人民群衆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思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法庭法官。
歲月不重青春逝,青絲漸稀白發濃。七年的法官之路拼搏和砥砺,在我臉上留下了歲月的痕迹,曆練了我勤奮專業、平凡、腳踏實地的性格,讓我一直踐行着“聆聽民心,公正為民”的初心使命。
作者:興業縣人民法院 鄭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