坍塌發生地“聚仙飯店”
封面新聞記者 陳彥霏 廖秀 實習生 周天健 郭晨
安李村村民鄭明(化名)蹲在自家屋外,有人擡着棺材從他面前走過,也有人匆匆趕去親戚家燒紙。每當有熟人照面時,大家總會問一句:你家情況怎樣?
鄭明長歎一口氣:“天災啊。”然後想起還在臨汾接受治療的女兒,“她傷得不算嚴重,肋骨骨折。現在我女婿在那邊照顧。”鄭明說,他自己成功逃生,女兒很快被救出,才讓鄭明有機會回到平常生活。
坍塌事故遇難的29人中,有24人是安李村人,這給整個村子蒙上了一層陰影。而“聚仙飯店”坍塌帶來的影響不止于此,在鄰鄉甚至整個襄汾,“宴會廳”式飯店關停,讓本該熱鬧的街道顯得有些蕭索。
“遇難者補償3萬,療傷錢政府先墊付”
鄭明是過壽老人的親戚,坍塌發生時,他正在偏房幫忙統計禮金,從早上7點一直在忙。他的女兒也被邀請去了宴會,但當時鄭明卻不知道她究竟來沒來。
坍塌發生時 ,鄭明“隻看到一股煙湧進屋裡,還以為是外面天花闆掉了。” 因為在偏房,鄭明逃過一劫。出去的門雖被掉落的預制闆堵住,但他還是從屋後的窗戶跳到了院子裡。到安全地帶後,他立刻給女兒打了個電話,接通了,但那邊支支吾吾聽不清楚聲音。鄭明心裡“咯噔“一下:女兒可能被埋裡面了。
因為中間隔着倒塌的廢墟,鄭明隻好看着救援隊救出一個個人,大概10多分鐘後,他看見女兒被拉了出來,然後接到女婿電話,說女兒隻是感到胸悶,沒生命危險,鄭明懸着的心總算落下。
安李村
“我們受傷的醫藥費都是政府先墊着,另外聽說遇難者會補償3萬。”鄭明說,在他看來,這場災難是“天災”,“畢竟大家也都是自發去宴席的。”鄭明說。
另一位村民王力(化名)的50歲多歲舅媽,事發後被救援隊第一批救出,她的肋骨折了,當晚從襄汾縣中心醫院轉到了臨汾市人民醫院。目前,因防控疫情需要,每位住院傷者僅能由一位直系親屬陪護,并且需要做核酸檢測。
“全程都是綠色通道,還不清楚事件後續的處理,但隻要人命保住了,一切都好。”王力說。
當地“宴會廳”多接待百人規模訂餐
“聚仙飯店”并不是鄉上唯一的飯店,卻有其獨一無二的形式。
據當地村民呂先生介紹,這是鄉上唯一的“宴會廳”,和普通飯店是兩種形式。普通飯店基本隻接受散客,而宴會廳主要接受百人左右的訂餐。這種飯店形式是近15年慢慢普及的。
“以前大家都是在家裡擺席,後來大家富裕了,覺得家裡地方小也懶得收拾,就慢慢有了宴會廳。”呂先生介紹,“現在我們這個地方過生日都會去那個地方,而婚禮因為傳統習俗,則還是選在家裡舉辦。”
據觀察,陶寺鄉除了“聚仙飯店”,其餘飯店多疑聯排商鋪為主,沒有獨立成棟,缺少接待大型聚餐的空間條件,一般隻做餐飲,不住人。其中一家店的店老闆告訴記者:“受坍塌事件影響,客人少人很多,但并沒有接到關停或者整頓通知。”
呂先生還告訴記者,在聚仙飯店建立前,大家一般都會去鄰鄉“宴會廳”聚餐吃飯,“鄰鄉有五六家宴會廳,檔次也高點,聚仙飯店就是模仿他們傳過來的。”呂先生說道。
鄰鄉6家宴會廳關停 才開業不到兩月
大鄧鄉離陶寺鄉約3公裡,在鄉主路兩旁,則分布有6家“宴會廳”,目前這些“宴會廳”都大門緊閉。小路旁放着慢慢的泔水桶,顯示着他們不久前還曾營業。
關門的“宴會廳”
從小路側門進入,一層是廚房、倉庫和一個擺着6張桌子的大廳,二層則是同樣的大廳和老闆自住的屋子。“事發當天我們就接到通知說不讓開了,今年就不适合開業。”該店老闆說。
據了解,該宴會廳也是10多年前開的,和“聚仙飯店”多次改造不同,這家店老闆一開始就打算開個飯店,就修了大面積的兩層樓。“當初我是找懂設計的親戚設計的飯店,有三層圈梁,每個房子都有立柱。”老闆說。
據了解,宴會廳剛營業前,也曾上交過設計圖,除了需要辦的營業執照和各種許可證外,也有檢查人員實地考察。“尤其這周暴雨,鄉上還組織人員專門查看是否有積水。”店老闆說。
店老闆妻子還告訴記者,在疫情開業後的兩個月,飯店接待了二十多次宴席,沒想到客流才恢複一點,就遇上了飯店坍塌,因為營業變動頻繁,廚師也不願意多呆,在事發後走了。“目前還不知道停到什麼時候,隻知道要再次開業要接受專門房屋質量檢查。”店老闆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