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裡仁篇中說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就是真正的君子在為人處世方面從來都是謹慎說話的,語言是誤會的源泉,有時候,不當的語言真的有可能讓你全盤皆輸,所以君子是讷言的。其次,真正的君子是敏捷的行動者,他們做事不拖沓,一直走在生活的前列。古時候,讷言是指說話要謹慎。延伸至今,讷言,一方面是說話前要深思熟慮、大局為重;另一方面是言不在多而在精。語言過多則容易出現纰漏,亦會阻礙前進的腳步,不如就将說話的欲望轉化為行動的熱情。
提到語言的精辟,我想到了美國作家海明威。他這個人非常長有意思,他常年站着寫作,有時甚至單腳站立寫作。進一步了解才知道他這樣做的原因。首先,他是想讓自己盡快完成寫作,坐着比站着更容易拖拉,站着寫作效率有明顯的提高。其次,站着寫作有利于語言的精煉,因為站立容易累,他會專注于把最重要的東西表達出來,而一些無關緊要的文字就可省去。如此,他的作品語言凝練,幾乎沒有重複的意思或者是廢話,寫作的效率和質量都有所提高。海明威的例子與《論語》中的“讷言敏行”有着異曲同工之妙,也許我們在寫作中也可科學地效仿。
然而,“讷言敏行”對于現代人來說并非易事。随着外國文化與本民族文化的不斷沖擊碰撞,一些惡劣的思想在潛移默化的進入國人的腦海。在語言交談方便,人們愈來愈随性,更有甚者,談話的内容也趨于低俗。很多不好的語氣詞會無意識的脫口而出,這不僅是對他人的不尊重,也是對自身形象的損害。所以,我們要認清現實,說話要謹慎。不能認為自己的某些不當用詞不帶有惡意就可随便使用,更要對自己的言辭進行管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此外,拖延症也是現代社會普遍的病症,這與“敏行”的思想相悖甚遠。尤其是些青年人,做事越來越拖拉,行動永遠跟不上思想的步伐。即便已經有了周全的想法,思考得很遠很多,然而雙腳卻還在原地踏步。不論想再多,不實踐亦是做無用功。實踐出真知,在實踐中才能知道思慮不周之處,紙上談兵跟實戰終究是有所不同的。不願行動的人永遠隻能走在他人的身後,看着他人的背影越來越渺小。難道不會心有不甘嗎?難道這就是你們口中的熱血青春,逐夢時代嗎?趕緊行動起來,為自己的青春努力拼搏,揮灑汗水。
多慮不如行動,不要将行動劃分到将來時,行動應該是現在進行時的。做一個行動派而非空談派,為遇見更好的自己而行動。讷言敏行,我們在路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