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們總不能把望遠鏡都發射到太空吧,所以地面的天文台都會配備自适應光學系統向夜空發射黃橙色激光,來抵消大氣的抖動對成像帶來的影響。
2、天文台使用的激光利用了大氣的一種特殊性質:在地球的大氣中某些元素在特定的高度會與其他元素分離。在大氣中一種非常罕見的元素是鈉,它恰好集中在100公裡以上,一層薄薄的空氣中。
3、天文台向空中發射一束鈉激光,激光會激發在特定高度鈉原子,從而産生一種人造光源,稱為激光導航星。
4、激光導航星也被稱為人造恒星,它發出的光會穿過100公裡的大氣層回到望遠鏡,并被湍流大氣扭曲,那麼宇宙中其他恒星的光也會經過同樣的路徑到達望遠鏡。
5、唯一不同的是,導航星是我們自己造的,我們很了解它的真實模樣,例如:導航星特定的位置、特定的波長以及它是一個單點光源。所以導航星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真實影像和被大氣扭曲後的影像之間的參考!
6、因此我們根據導航星就可以調整望遠鏡鏡片的形狀,讓導航星恢複到正确的位置和形狀,這樣就消除了大氣湍流的影響。
7、計算機檢測來自導航星的入射光,并且不斷的改變鏡片的形狀,使望遠鏡能夠最大限度的獲得一張消除大氣所有負面影響的圖像。整個裝置是自适應光學領域中最先進的技術,也是自望遠鏡發明以來地面天文學中最具革命性的進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