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修建長城采用就地取材的方法,即夯磚壘牆,與修建民居所用納方法一樣。長城所有城牆共同的重要特點,就是每層都要用力夯實,然後再夯上另一層,這種建築的耐久性強。長城在周王朝時,為防禦北方遊牧民族俨狁的襲擊,曾築連續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禦。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為了争霸,互相防守,根據各自的防守需要在邊境上修築起長城,最早建築的是公元前7世紀的“楚方城”,其後齊、韓、魏、趙、燕、秦、中山等大小諸侯國家都相繼修築了“諸侯互防長城”,用以自衛。
長城,又稱萬裡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且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結合的防禦體系。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内蒙古、黑龍江、吉林、遼甯、山東、河南、青海、甯夏、新疆這15個省區市。其中河北省境内長度2000多千米,陝西省境内長度1838千米。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