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範圖
課堂臨摹圖
通過這幅作品詳細講解工筆畫所用的的基礎技法。
墨分五色
1、清墨(墨和水的比例大概是3:8)
2、淡墨(墨和水的比例大概8:5)
3.中墨(墨和水的比例大概5:5)
4、深墨(墨和的比例大概8:3)
5.焦墨(墨倒出瓶外,水分蒸發了幾個小時,墨很濃稠.)
墨分五色,這裡的五不是一個數量詞,它在這裡表示無窮盡的意思。
我們的墨汁根據加入水的比例不同可以變化出無窮無盡的色階,不隻是這五種墨色的變化。墨分五色,就像我們說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樣。
這裡的三是表示無窮盡的意思,這裡的五也同理。
墨汁加入水的比例不同,可以得到很多墨色變化。而不隻限于這五種色階.
根據每個畫面的不同,畫面的墨色變化很豐富,每個畫家心裡都有自己的黑白灰,每個畫家調出的色階變化都不盡相同。根據畫面的需要,調自己眼裡不同色階的變化。
1,遊絲描:遊絲描顧名思義,就是線條靈動自由,線條極細像蠶絲一樣。它的特點是起筆虛收筆也虛,自由靈動,兩頭收筆時稍有粗細的變化。我們畫人物時,肌膚,頭發,胡須,絲綢衣服都是遊絲描。在花卉裡,花瓣用到遊絲描的比較多,遊絲描體現花瓣薄而且輕靈的質感。
它是一種虛起虛收的一種線條。
2,鐵線描:鐵線描顧名思義,線條比較硬朗,像鐵絲一樣非常有硬。它的特點是,兩頭粗鈍,像寫軟筆一,起筆實起實收。起筆藏鋒,收筆回鋒。線條沒有粗細的變化,線條勁挺。鐵線描在人物畫中,一般表現衣服厚質的部位,像古代人物的衣服襽邊都是用鐵線描。古代壁畫,為了表現雕像的肅穆莊重,也多用鐵線表現。在花卉裡,鐵線一般表現枝幹和葉柄,因為它們在一幅畫中起支撐的作用,鐵線描能更好的表達它們的質感。
鐵線有粗鐵線,細鐵線,中鐵線之分。
牡丹莖,暗部中鐵線,亮部細鐵線,線條的粗細表現物象的明暗。
葉柄三條線表現,基本是細鐵線表現。
荷花的莖,很長,因為是雙線表現也不能粗,粗了顯得笨拙難看。細鐵線,甚至像蠶絲一樣細。但是我們不能叫它遊絲描,因為用筆方法不同,雖然細,但是有筋骨。
3,釘頭鼠尾描:釘頭鼠尾描,顧名思義,頭像釘子的頭,尾,像老鼠的尾巴。它的特點是實起虛收,露鋒落筆,線條在運行的過程中,筆慢慢的提起來,線條出現了明顯的粗細變化。在人物畫中,寫意人物的線用釘頭鼠尾描的比較多。海派畫家任伯年的人物畫作品非常典範。在花卉作品裡,葉子用釘頭鼠尾描,葉柄粗,葉稍細,比較典型。
葉子不論是主脈還是複脈,都是釘頭鼠尾。
這是我們勾白描時經常用到的幾種描法,它們的特點是什麼,大家要知道。
我們臨摹學習時,要先讀畫。①讀畫面上各種物象的結構。
② ,分析各部分用什麼線描。
③,分析墨色在畫面上的深淺分布。
繪畫步驟一:勾白描,調中墨,①竹幹,竹枝用鐵線描,實起實收。
②,竹葉,釘頭鼠尾描,實起虛收。
③,蜻蜓鐵線和遊絲描結合勾出。
工筆畫就兩個最基本的技法,一個是平塗,一個是暈染(也叫渲染)。
平塗是一支筆完成的設色過程,色彩沒有濃淡的變化。它的要求是邊緣整齊,色彩勻淨。
暈染,是兩支筆完成設色的過程,色彩有濃淡的變化。一支色筆,一支清水筆。把色筆放在畫面的暗部,清水筆把顔色拖走,拖的遠了,色彩消失了,色塊有了深淺的變化。這就是暈染,兩支
筆完成,色彩有深淺變化的一種手法。
平塗一支筆,暈染兩支筆。
這幅作品,葉子,枝幹用淡草綠平塗打底,蜻蜓淡暈染打底。
薄花青
淡花青統染葉子的整體的明暗關系。
統染是用暈染的手法處理葉子大的明暗關系,一般葉柄深,葉稍淺。遵循的規律是壓下層襯上層。
竹枝幹兩頭向中間暈染,竹節處留水線,水線清水筆暈染一下,不能太呆闆。
統染的色塊和葉子的形狀一樣,清水筆邊暈染邊擦,清水筆要幹一點,色筆飽滿。
竹葉第二遍統染暗部,色塊面積比第一遍縮小。
竹葉用花青繼續統染,面積縮小了,觀察一下一遍和兩遍的不同。
藤黃加朱磦加花青或者草綠,調仿古色。色彩沉澱一分鐘,倒入另外一個幹淨盤子,用透明的純淨色。
仿古色大概上五六遍,第一遍幹透後再上第二遍,用筆縱橫交錯,底色刷得比較勻。
這是第一遍上底色,因為色薄,效果不明顯
第二遍效果。
底色上了第四遍。
仿古色也可以勾好白描後上。仿古色做好再平塗打底,統染明暗。
上了仿古色畫面色彩更加沉穩,協調飽滿。
正葉用花青第三遍統染,面積縮小。
一般統染三四遍,五六遍,根據自己調色的濃淡來決定。
在繪制一幅作品中,統染非常重要。有的畫家的作品就是處理大的明暗關系,沒有細節。
統染結束,下面開始分染,這時出現了分染的名詞。花青加墨分染葉子的明暗。
統染用花青,分染用墨青。一般情況分染比統染顔色深。
這個時候提到的是分染這個名詞,也是暈染的手法,處理細節的明暗關系。
統染是大關系是宏觀的,分染是小關系是微觀的。
分染葉子的時候要分明暗,要留水線,這個程序也是讓大家最頭疼的。
很多朋友分不出葉子的明暗,總是染錯,染得亮部比暗部還深,水線也留錯地方。
大家看我紅筆點的地方,點的都是暗部。
關于分染,一定要分清楚明暗,離你近的一面是亮面,亮面一般葉稍長面積大。要看葉子生長的姿态。一般往那個方向生長,那個方向就是暗面。要好好分析,不要搞錯了。
分染的時候亮部留水線,水線有粗細,濃淡的變化。
水線:有的人叫它水路,水口,都是一個概念。
水線它的作用一個是區分明暗,還有一個是表現物體的厚度,還有一個裝飾性。大的葉子有了水線色塊就透氣了,不呆闆了。分染留水線,畫面有了細節。就更精緻耐看了。
水線要留近不留遠,留外不留理。
大家好好揣摩理解透徹,鉛筆先在白描上找出暗部的位置,心中有數了再分染。
正葉第一遍分染,就是在亮部留出了水線,水線要留整齊,亮部暗部基本上沒有色差的深淺變化。
蜻蜓也用墨青色分染,眼睛從下往上分染,分染翅膀,腹部節等。
竹枝兩頭往中間分染。
竹竿要分染結構線。
觀察竹竿染的位置。
正葉第二遍用墨青分染,
第二遍分染,加深暗面,亮面也是有暗面的,那就是前後的壓蓋處,染的面積很小。最上層有的亮部甚至不需要第二遍分染。
第二遍分染,千萬不能分染一遍暗面,再分染一遍水線,這是很多朋友畫面容易出現的問題,水線又深又僵。
葉稍用淡赭色提染,也叫倒染。
倒染就是從尖部往根部暈染。
蜻蜓翅膀尖部,尾部,也倒染赭色。
嫰枝幹也加染赭色。
正葉,竹枝,竹竿,蜻蜓都罩染淡草綠。
新名詞罩染,罩染是為了統一亮部和暗部的色相。葉子最後表層的草綠大面積平塗,到達葉尖部分以後,淡淡染開,就是罩染的處理手法,接近于平塗。罩染的色彩一定要薄,不然就會影響暗部,暗部悶,葉子就又平了。
在罩染正葉的時候,反葉也一起罩染,正葉和反葉協調統一。
殘葉處用赭墨再次提染加深,這樣葉稍也就有了深淺變化,不再單一。
畫面有了紅色,畫面色彩更加活泛,豐富。
反葉和嫰枝可以提染薄四綠(三綠加白)。
花青加微量藤黃調薄薄的深綠色烘染畫面。
烘染的時候,下層的葉子可以烘進背景。
烘染:在所描繪的物體周圍淡淡的渲染底色用來襯托或掩映物體。
如本圖所示竹葉的周圍用淡深色大面積烘染,讓物體不會顯得過于孤立,增強物體和背景的聯系。也可稱之為“襯染”或者“托染”。
畫面再次烘染,把所有主體物留出來,比上一遍烘染縮小面積。
蜻蜓眼睛用大紅加墨從上往下暈染,中墨點出翅上黑斑。
最後醒染,醒線。
醒染:在罩色過後色彩略顯發悶的畫面上用淡淡的深色重新分染,以引出底色部分,重新使畫面醒目。
如本圖所示竹葉在罩染草綠以後,底層葉面暗處略微發悶,此時可用淡墨略略提染最暗處,引出底層的墨青色,此步驟就是醒染。
如果罩染色薄,遍數少,暗部不悶,則不用醒染。
暗部水線過亮,可以再次用墨青色小面積統染。
醒線也叫複勒:設色完成以後,用墨線或色線順着物體的邊緣,和主脈重新勾勒一次,就叫醒線。
主脈用中墨醒線,葉子更加有精氣神。
醒線比勾白描的要求還高,線條要和原來的線條重合。
如果線條質量不好,就不要醒了。
線條非常淡的學員,可以嘗試醒線。
蜻蜓翅膀用墨綠醒翅骨。
最後葉子淡墨青勾副脈。
新學員線條質量不好就先忽略。以後線條練好了再勾細節。不然線條會破壞畫面,得不償失。
這是《蜻蜓翠竹》講的全部内容,工筆畫的基本技法和理論知識都糅合進這幅作品裡面了。大家多讀幾遍,理解透徹了再畫。有問題再問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