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巴勒斯坦伯利恒德黑薩難民營,這裡一片戰争瘡痍。攻擊他們的是以色列的炮火。
盧森堡博士去給難民營的巴勒斯坦人演講。演講進行當中,底下聽衆傳來一陣陣低沉的聲音。
翻譯提醒盧森堡博土:“他們正在低聲議論你是美國人!”
此時,一位男士站了起來。沖着台上演講的盧森堡博土大聲喊道“謀殺犯!”許多人立即随聲附和,大喊“殺手!”“謀殺犯!”
巴勒斯坦人們仇恨以色列人,同時還仇恨美國人。因為射入難民營的催淚彈彈殼上印着“美國制造”四個字樣十分醒目。
是美國供應催淚彈和其他武器給以色列,給巴勒斯坦人們帶來了戰争的災難,使難民失去了家園,這些難民心中充滿憤怒。
在這個危機四伏的演講場所,盧森堡博士運用非暴力溝通的神奇方法,與這位男士對話了将近二十分鐘,終于化幹戈為玉帛。
演講結束時,這個原來稱盧森堡博士為謀殺犯的男士還邀請博土去他家做客,他們成為了朋友。
這轉變的契機是非暴力溝通的神奇力量。
什麼是非暴力溝通呢?
《非暴力溝通》一書作者正是前面在巴勤斯坦難民營的演講者馬歇爾·盧森堡博士。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在書中告訴我們:非暴力溝通是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我們情意相通,樂于互助。
非暴力溝通這種方式,通俗來說,就是用愛的語言去和人溝通。
因為“愛能使心靈的創傷痊愈”盧森堡博士在難民營的演講成功就是一個例子。
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一,觀察。留意身邊發生的事情,要清楚表達觀察結果,觀察的結果是公正,客觀的,而不是判斷和評估。
二,感受。你自己的真心V感受。如受傷、生氣、害怕等等。
三,需要。說出哪些需要導緻的感受。
四,請求。為了改善什麼,我請求是什麼,達到什麼目的。
如一位母親對兒子亂丢髒襪子的事實,母親用非暴力溝通的一段話:“費利克斯,看到咖啡桌下的兩隻髒襪子和電視機旁的三隻,我不太高興,因為我看重整潔。”
“你是否願意将襪子拿到房間或放進洗衣機?”
四個要素在這短短的五六十個字裡表達了非常清楚。
觀察到兩隻襪子丢在咖啡桌下還有三隻在電視機旁。
這種亂丢的行為我感受不高興。
我需求的是房屋的幹淨整潔。
請求兒子把襪子拿到房間或者放在洗衣機裡。
這種溝通方式對于表達自己的意思或傾聽他人的想法,都是好的開端。
非暴力溝通方式,它有利于改善人際關系,培育人與人之間的尊重與愛心,使我們情意相通,樂于互助。
在國際上,非暴力溝通通常用來協調各個層面的争論和沖突,因為它樂于被人接受,為世界和平帶來曙光。
這種好的溝通方式,值得我們每一個去學習,去試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