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節,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
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應制
唐·宋之問
金閣妝新杏,瓊筵弄绮梅。
人間都未識,天上忽先開。
蝶繞香絲住,蜂憐豔粉回。
今年春色早,應為剪刀催。
立春
宋·廖行之
随意旛花剪綴新,
杯盤草草簇芳辛。
還欣好景平生事,
赢得旬餘分外春。
立春
宋·方嶽
冰絲玉縷簇青紅,
已逗花梢一信風。
夢到謝池新雪盡,
暖煙含雨綠匆匆。
關于立春
立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風和日麗,鳥語花香,春也意味着萬物生長,農家播種。故《立春》詩雲:“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萬物蘇萌山水醒,農家歲首又謀耕。”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
立春這天“陽和啟蟄,品物皆春”,過了立春,萬物複蘇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古代有這樣一個傳說:立春快到來的時候,縣官會帶着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土地裡挖一個坑,然後把羽毛、雞毛等輕物質放在坑裡,等到了某個時辰,坑裡的羽毛和雞毛會從坑裡飄上來,這個時刻就是立春時辰,開始放鞭炮慶祝,預祝明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于上升、增多。但這一切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
立春後氣溫回升,春耕大忙季節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陸續開始。立春是一個時間點,也可以是一個時間段。中國傳統将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後,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再過五日,河裡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着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朝陽
爸和媽的地早都是别人種着了,可到了立春節氣,心裡還是欣欣然。
爸和媽都是把立春叫做打春,在遼西鄉下人們也都是這麼叫。
後來在書上知道,打春的源出是打春牛,是催耕不誤農時的意思。現在的遼西鄉下,早就沒有了耕牛。打春時節,東風未解凍,蟄蟲未振,魚陟負冰。遼西的大小淩河河面上,依舊是孩童冰嬉,迎面而來的風依舊凜冽,距離春耕還有很遠的日子要走。
謝子安說,“遼西春脖長,春臉短。”春脖子是指從立春到春種之前的備耕時間。
“遼西的春天性格過于内斂,過于含而不露,孕在懷中,裹在包裡,不顯春。遼西的山野,仍然是那種青蒼的顔色。”麒麟山面向着淩河,灰蒙蒙的是山腳的榆槐,沉綠的是山坡的油松。
畢竟是立春節氣了,風也就不再那麼硬,心裡也就暖起來。在遼西,所謂東風,也不是純粹的東向而來,而是東北風。遼西的冬天是北風一統,春天了東風漸盛。
氣溫是指來自距離地面1.5米高處的溫度。遼西朝陽的氣溫地理分布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基本狀況是南高北低,東高西低的趨勢。
今年的立春這天,是在正月十四。在遼西,還是過年的餘韻袅袅。過了十五,秧歌的鑼鼓漸息,就是該籌劃這一年的生計了。遼西的低山丘陵,也開始在等着一場一場的雨水來。
立春養生
早起早睡以養肝
《黃帝内經》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意思是說立春開始後自然界生機勃勃,萬物欣欣向榮,這時人們應當順應自然界生機勃發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體,使情志随着春天生發之氣而不可違背它,這就是适應春天的養生方法。違背了這種方法,就會損傷肝,這是因為春天生養的基礎。因此,春季以舒暢身體,調達情志為養生方法。
防止舊病複發
古諺語:“百草回芽,舊病萌發。”可見立春後是疾病多發的季節。春天的多發病有肺炎、肝炎、流腦、麻疹、腮腺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疾病等。因此對于有肝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症狀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調養和預防。
不要過早減衣
“春不減衣,秋不戴帽”。立春氣溫還未轉暖,不要過早減掉冬衣。冬季穿了幾個月的棉衣,身體産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态。由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又大,過早減掉冬衣,一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适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虛襲擊機體,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
立春·物複蘇·北寒未盡
俗語道:立春一日,百草回芽。即便寒氣依舊料峭的北方,到了“立春”這天,随着東風漸起,藏于地表下的百草也欲萌芽,邁進萬物複蘇的門檻。即便如此,東北絕大部分地區“立春”節氣裡,依舊寒冷未盡,冰河冗長,有積雪的曠野守候着最後的冬顔。
然而,地處華北與東北交界的遼西則有所不同,自立春起,西北風急流大為減弱,最高氣溫已經步入冰點以上,能率先逐漸感受到“春潮”暗湧。倘若氣溫偏高時,則河冰漸酥,柳枝欲柔,有一種淡淡的盎然感覺。尤其是朝陽地區,在立春和谷雨節氣時段,部分候鳥“先頭部隊”開始回遷,其中蒼鹭回歸最早,折返于栖巢和大山之間,選枝條、擇軟草忙着修補巢穴,為繁殖後代做準備。之後,其它雁鴨類水鳥随之拉開回遷大幕,讓蕭條寂寥的朝陽濕地喧嚣漸起。
一年之計在于春。關于農事,南方部分地區陸續展開冬小麥田間管理,主要以追肥為主,期盼夏季有個好收成;而北方地區仍處于農閑時節,或享受“正月”的安逸,或下田收拾壟間雜物,或謀劃着外出打工的去向。
古今以來,“立春”節氣曆來被人們所重視,以不同方式進行“迎春”活動,南方地區傳承下來的“打春牛”“立春祭”“啃春(吃蘿蔔)”等習俗延續至今。而東北地區最普遍的迎春習俗就是“吃春餅”。每到這天,城鄉上下均吃春餅,農家人自做白面餅,不用油烙熟後,直接卷菜而食;城裡人則前往春餅店,把蔥絲和各類蔬菜絲、烤鴨肉片、水晶肘子肉片、精制甜面醬,卷在薄如紙、碗口大小的面餅裡,把酒而歡,迎慶立春,既應了習俗,又爽口無比。此外,東北個别地方農村,比如吉林和黑龍江等地,至今還保留着“吃春卷”的習俗,也就是豆面卷子(朝陽稱為“驢打滾”),把黏黃米面用水和好蒸熟後,趕制成薄面餅,然後撒上黃豆面(炒熟的黃豆磨成粉)卷起來、切成小段後,再用筷子在面卷中間橫着壓一下食用。如今,這種具有東北民俗特色的“豆面春卷”依舊原味悠悠,鄉愁無限。
俗話說:二八月亂穿衣。盡管立春、人體内陽氣漸升,但在乍暖還寒的天氣裡,人們依舊要注意起居養生,尤其年老體弱者切不可随便減少衣着,防止寒邪之氣浸體,保持“春捂秋凍(秋季也不能刻意抗凍)”,應做到早睡早起涵養精氣神,正所謂“春夏養陽”;即便是體質好的人群,也應注意防寒,畢竟這個時段冷熱不均溫差逐漸拉大,是流感、哮喘、扁桃體炎、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多發期。在飲食上,由于春季人體新陳代謝漸入旺盛,因此應以溫熱、甜味食物為主,少食辛辣防止肝氣過旺,可多吃些青菜,比如菠菜、韭菜、豆芽、食用筍等,可起到潤肺清火、健脾和胃的作用。
天氣漸暖後,人們踏春郊遊活動開始增多,出遊時應注意以下這些基本事項:登山不動火(防山火),莫近冰水河(防冰脆);慎迎風沙走(防風侵),養足精神頭(防春困)。
萬物更新
立春寓意着萬物更生,開啟春天。本身春天也是生物繁衍的時節,萬物複蘇。所以立春是象征着生命的開始,在對于人們而言,立春它的意義都是以萬物更生之義。
春天春意盎然,已經開始慢慢遠離寒冬,所以這時候其實是人的陽氣上升的時節,因此是它的寓意就是陽氣上升,有蓬勃的朝氣。因此到了立春,似乎人們的都會特别有精神,不會再萎靡不振。
立春到來之時,也是農民開始耕種之日,所以這時候的氣象是一片欣欣向榮,一切充滿生機和動力。
來源:朝陽日報
編輯:馬暢
責編:張春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