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篆書應當從小篆入手,至于以哪本帖為範本,前人總結出不少成功的經驗,無論是先秦刻石,還是清季諸家之帖,均對習篆者産生過 很大影響。近代著名書法篆刻家王福庵《說文部首》一經行世,習篆者多作為臨摹範本,并受到廣泛的贊譽。
王福庵生于清光緒六年(1880),原名壽祺,後更名褆,字維季,号福庵,晚号持默老人。西泠印社主要創始人之一。王福庵幼承家訓,耳濡 目染,博學滋養,十餘歲即工書法篆刻,二十五歲就與丁輔之、吳石潛等創立了西泠印社,從此聲名大振,曾被故宮博物院聘為顧問,目睹了 清官所藏書畫器物精品,精審鑒定,使他的書法篆刻藝術達到了很高的造詣。
王福庵的《說文部首》是他的典型代表作之一,其用筆純淨單一,提按、起止、轉折都達到了圓潤渾厚的立體效果,結體均衡準确又饒有韻 緻,篆法規矩又不失靈動,反映了他在小篆把握上的成熟和表現上的極緻。下面我們以此為藍本,擇字進行具體的技法分析指導,以期對小篆 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初學者從偏旁部首入手,不僅能掌握小篆的結體、用筆,而且在識篆上,也會打下紮實的基礎。
二是筆畫橫平豎直,圓勁均勻,粗細基本一緻。所有橫畫和豎畫等距平行,所有筆畫以圓為主,圓起圓收,方中寓圓,圓中有方,使轉圓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對稱,空間分割均衡與對稱是篆書的獨特魅力。對稱不僅存在于左右對稱,上下對稱,而且還存在于字的局部對稱,圓弧形筆畫左右傾斜度的對稱。
四是上緊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體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縮的垂腳。當然也有下無腳的字,主體筆畫在下部,上部的筆畫則可以聳起。
小篆的筆法分析
(一)小篆的基本筆法:
掌握小篆的基本筆法,是學好篆書最關鍵的基本功。小篆的基本筆法應當用“中鋒用筆”來概括。就是說筆的主鋒必須在畫的中央,不使之外露。其特點是藏頭護尾,力含其中,因為中鋒用筆寫出的筆畫凝練勁挺,圓健美觀,一直被視為書法的主要用筆方法。下面将小篆中常用的幾種筆畫分别予以闡述。
1.橫
(1)逆入藏鋒至首端(2)轉成圓鋒向右行(3)行至末端轉鋒(4)向左回鋒 |
|
2.豎
(1)筆尖向上逆入,徐徐上引至頂點(2)使筆尖垂直,然後轉鋒向下行筆(3)行至底點勿頓(4)輕提鋒穎,順勢提收 |
|
3.橫彎
(1)逆鋒落筆向左(2)轉鋒向右行筆(3)順鋒向下行筆(4)行筆漸慢,順勢上提收筆 |
|
4.直彎
(1)逆鋒落筆向上(2)轉鋒向下行筆(3)順勢向右轉筆再向下漸慢行筆(4)行至末端順勢收筆 |
|
5.上弧
小篆的弧筆筆法和前面的橫豎一樣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關鍵是要保持圓勁的勢态,保持筆毫着紙的深淺一緻以及适當的速度,注意對稱,兩弧在中間地段銜接,銜接處要寫的自然不留痕迹。 |
|
6.下弧
下弧要先寫左半弧,後寫右半弧,寫右弧時要注意和左弧的對應,線條要一氣呵成,不要遲疑緩慢,否則線條會柔弱而缺乏力感. |
|
7.左右外弧
寫左右外弧時,主要是兩邊弧的起訖處要一緻,不要偏倚,要對稱自然,緊湊處而不松散,充分體現篆書的婉轉流暢之美。 |
|
8.方弧
寫方弧時,無論長方或正方的弧形,都要圓轉行筆,化角為弧,四角要對應,接筆處不留痕迹,方圓要和諧。 |
|
9.彎曲弧
小篆的曲畫變化多,難度大,要視其圓轉程度順勢而寫。最好是一筆完成,一筆完不成,就用兩筆或三筆搭接筆方法加以完成。轉折處注意調整襖筆鋒或略撚動筆管并與手脘的内轉動作相配合,使筆鋒順勢轉過。 |
|
(二)搭接筆的技法
篆書的許多筆畫看似一筆完成,實則靠若幹搭接筆而寫成的,要使接筆處不留痕迹,主要是前一筆的盡處無須回鋒,後一筆勢插入,兩筆重合正好将搭接處掩藏于筆畫之中。搭接筆是篆書筆法技巧中很重要的一環,掌握了這一環節,就能使字舒暢婉轉,遒勁自然。
(三)筆順特點
筆順是寫好篆書的關鍵之一,合理的筆順有助于字的結構安排,有助于書寫速度的提高。因此,掌握篆書的筆順,對初學者來說,也是入門的一把鑰匙。
篆書的筆順和漢字筆順規則基本相仿,如先橫後豎、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等,這些對初學者來說是不成問題的。重要的是和漢字不同的筆順,而這些不同之處正是篆書筆順的特點,掌握了這些特點,就能把握好篆書的結體,做到勻稱勻衡。
1.先中間後左右
對稱均衡是篆字的特點。對于有中心豎線的篆字,應先寫中間豎筆或中間部位的筆畫,中間定位後,再寫左右對稱的其他筆畫。
對于有中心長弧(一般為撇、捺筆)的篆字,應先從中間長弧寫起,再寫左右對稱的筆畫。
2.先外包後裡頭
對于有字框的筆畫,一般應寫出外框的筆畫,随後再寫框内的部分。這樣可以控制篆字形體的大小,避免整體不一緻。
3.先主筆後副筆
對于篆字中有主筆曲畫的字,宜先寫主筆後寫副筆。
4.先副筆後主筆
篆字當中,個别有主筆曲畫并起支撐的作用的字,應先寫副筆後寫主筆,以便更好的掌握重心。
5.靈活運用
對于筆畫較為複雜的篆字,筆畫要求并不過分強求一緻,隻要順手,可以靈活運用,做到分布均勻就可。
小篆的結構分析
掌握篆書的結構是寫好篆書的重要環節。小篆在《說文解字》中有9353字,現在常用的的也有3至4千字。每個字都各自構造,各有形态。要想在一幅作品中協調一緻,達到統一,就要對字的結構進行分析。根據前人關于書法結體布白的論述,結合篆字構造以及自己的親身體會,可将篆書分為幾種結構類型來闡述。供初學者參酌,在聯系中準确把握。
(一)獨體結構
字有獨體和合體之分。獨體結構的字沒有偏旁,獨立而自成體勢。篆字的獨體結構一般分直勢和曲勢兩種。直勢形正,而骨涵其中,要不偏不倚,嚴整端穩;曲勢和婉而字形美觀,要掌握好重心,穩而得勢。
直勢
曲勢
(二)向背接構
篆字中有内抱和外抱之分。弓之背向外,弦向内者,指内抱,謂之“相向”;背向内,弦向外,指外抱,謂之“相背”。兩者各有體勢,不可等而視同。相向者雖向内抱,但兩部分皆有獨存之勢;相背者雖向外分,但兩部分皆存聯絡之形。
相向
相背
(三)相讓結構
有的篆字由于自身的特點,兩部分的字都朝向一個方向,安排不好,極易歪斜。這就要求對字作出相對的提升左側或提升右側的安排,彼此相讓,以達到和諧統一。
相左
相右
(四)附麗結構
有的篆字存在有主有次的情況,也就是說字的一部分附于另一部分,兩者不可偏離。這類字一般是以曲附正,字的正勢要寫得端莊凝練,而旁附的另一部分要寫得多姿多态,這樣才會靜中有動,風神飄逸。
(五)天覆結構
這類字屬上重下輕者,狀如頂戴,欲得其勢,應注意上下對準,不可偏倚,更不可頭重尾輕。
(六)地載結構
這類字多半是上輕下重者,狀如生長之草木。承上部分要聳起,地載之筆要托住。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幅作品中,地載結構的字最下面一畫要略高于有垂腳篆字的底線。
(七)排疊結構
字的左右為排,上下為疊。稱排的字,書寫時要有收有放,寬狹得所,自成體勢;稱疊的字要消納停勻,蹙縮得當,連接緊密。
排
疊
(八)包裹結構
包裹結構都有圍包着的體勢。上包下、右包左的字宜闊,要圍中有缺,有舒展秀勁之氣;下包上、左包右和四包圍的字宜收,使外圍而不死,有靜穆之感;使内布置爽然,内外有呼應之勢。
上包下
右包左
下包上
左包右
四包圍
“字之間架,如人之骨相,務使長短相稱,骨肉調勻,左右整齊,前後舒泰”(陸維钊《書法述要》)。篆字結構千變萬化,必須善于随形布置。随體賦形,絲毫馬虎不得,布置得當,才能使字字生動有趣,整篇血脈貫通。
根據一本字帖去闡釋篆書的技法、所列字例因其字數的有限,不一定很有針對性,難免存在附會之弊。初學者叫可擇其技法要領,通臨原帖,做到精熟後,再從王福庵的其他作品中去體會運用。汲取真髓。在此基礎上,博研衆家之長.自然會登其堂奧。水到渠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