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韓興娥,山東濰坊市高新區北海學校語文教師, 齊魯名師。她曾用開學和期末各兩個星期就完成語文課本教學并取得較好的考試成績,剩下的時間和學生在課堂上共讀課外書,這一創新嘗試影響廣泛,引發了“語文課能否從教材突圍”的大讨論。韓興娥新版的《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上下冊)總結了近十五年進行“課内海量閱讀”的教學實例,成為衆多一線老師閱讀教學的實操手冊。
當我寫下這個題目時,我清楚地記得,十多年前也寫過一篇以此為題的文章,但那時隻知道誦讀的重要性,卻沒有找到讓學生在課堂上讀得開心、有成效的方法。十多年前,精講課文、做練習題的常規教學内容已使我産生了深深的厭煩,學生不愛聽老師還得咬着牙天天講的生活,讓我無限向往退休的日子。語文教學高耗低效的現狀不用我多說,大部分教師至今還在經曆着。在我跟着語文教學的大部隊走了13年卻依然找不到感覺時,2000年,我開始從一學期教一本課本,到兩本、三本……如今,我的一年級學生一學年讀了近千首兒歌和5個版本的課文,孩子們入學這一年天天讀書,教室裡每節語文課都書聲琅琅,學生入學一年時收獲滿滿,我的學生都愛上了閱讀。
如何讀得開心,讀得有效
一年級學生入學的第一節課便開始讀書。
首先是聽《聲母歌》,播放器中開始播放“b p m f d t n l g k h……”,旋律是學生熟悉的兒童歌曲,但歌詞換成了23個聲母。小孩子初聽感覺新鮮卻不會唱詞,老師先一組一組地教“歌詞”:
“小朋友請看第一幅圖,收音機在播放音樂,跟老師念三遍‘播放音樂b b b’。”
“小朋友請看第二幅圖,小男孩在爬山坡,跟老師念三遍‘山坡山坡p p p’。”
“第三幅圖中的兩個孩子在做什麼?”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說過之後,再要求他們跟老師念三遍“小孩摸人m m m。”
“第四幅圖中的爺爺在做什麼?”小朋友回答之後,同樣要念三遍“佛祖佛像f f f。”
學完這一組字母,再讓孩子伸出手指指着帶彩圖的聲母表跟着錄音唱《聲母歌》。反複放幾遍後,老師再往下講一組或幾組字母。
學一組字母的過程中老師要講解,師生有問答,但小孩子的讀是貫串其中的。每講完一組字母或幾組字母,就完整地聽幾遍字母歌,通過各種措施哄着小孩子跟着唱,聽到哪個字母,手指要跟着指上。這樣大密度地反反複複地或讀或唱,一個課時,就把47個字母整體輸入到小孩子腦中。《學拼音兒歌77首》已投入教學兩年,像上海的朱霞駿等教學效果明顯的老師都懂得“講”是穿插在“讀”中的休息而已,“講一講、議一議”是為了讓孩子讀得開心而已,千萬不能把“講”當做課堂的重點。“讀”無論在哪個年級段都是課堂教學的主旋律,出聲誦讀在低年級段占用的課堂時間必須足夠。我的課堂基本上按“讀——議——讀”的程序進行。
低年級如何誦讀
教低年級學生讀兒歌,首先要領讀。誰來領讀?老師領讀顯然是搶占了學生表現的機會,讓學生領讀又擔心孩子預習不充分,領讀時出錯。我比較傾向于放錄音,因為放錄音時,老師可以把精力放到觀察學生身上,時刻提示那些走神的孩子把精力放到讀書上。我按學号分給學生每人一個單元錄音,要求以單元序号為錄音文件的名稱,不願意錄的、願意多錄的安排好。于是上課時,學生跟着同學的錄音念,孩子們聽到同學的聲音從播放器中傳出來感到新鮮,聽完錄音後獎給“播音員”小獎狀。後來,我雖然每學一本書前,還是繼續讓學生錄音,因為錄音是最有效的準備,反複錄、反複聽才能保證小老師讀得正确流暢,但錄了音并不播放,讓“真人”上台領讀,“真人”領讀更容易讓“小老師”産生成就感。
領讀之後簡單一“議”,比如這首兒歌《同床異夢》:
金鈴玉玲,
同床異夢。
金鈴做夢放風筝,
玉玲做夢捉蜻蜓。
學生先跟讀後,老師問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金玲玉玲姐妹倆在一張床上睡覺,但做的夢有什麼不同?學生讀後面兩行就是最好的回答。第二個問題是講比喻義的:咱們班晨軒愛讀書,練出本領,長大不但自己生活得好,還有能力孝敬父母、資助他人、報效祖國。但也有的小朋友光貪玩,長大了還要父母養活。同在一個班,但想法不一樣,用什麼成語來說?
晨軒是我班優秀學生,老師用來舉例說明的内容取自學生,更容易拉近學生感情,拿真人舉例子都要健康向上。師生這麼簡單議一議之後再齊讀。每節課學完兩個單元後,同桌互相讀,然後按座位從每一排中抽幾個選手比賽朗讀,當全班大部分學生讀兒歌不太困難時,選手的機會經常落到班裡最弱的十來個學生身上,讀正确的選手上台給自己的小組加上一面紅旗,加紅旗時的那份榮光激發着選手們的榮譽感,這榮譽感成為他們誦讀的動力。學生的錄音可以經常放:思品課上完後可以放一會兒;自習的紀律有些亂時可以放一會兒;偶爾有其他老師請假,我代課時放一會兒;語文課時多的那一天可以放一會兒……我按進度教兒歌時,每一首都安排領讀、齊讀、同桌互讀、競賽讀,保證最少四遍。再加上逮着零散時間就放錄音,保證了讀的遍數。
升入二年級後,我把“領讀——議”之後的第二次齊讀改為“速誦”兩遍。“誦讀”是2015年夏天我在成都夏令營學的新招,他們叫“歌訣體”。“速誦”兒歌、古文的效果都很好:第一,速度快省時間,用讀兩遍的時間可以讀三遍;第二,拍着桌子、拍着腿和着節奏讀,小孩子喜歡,喜歡節奏是每一個人在母腹之中聽着母親的心髒跳動而形成的與生俱來的本能。
我喜歡讓學生“歸類誦讀”,在一年級就能把“歸類誦讀”的理念植入學生腦中,引導學生歸類時以“議”為輔,“誦讀”為主。學到《歇後語兒歌100首》這一單元時,學生已學了成語、俗語、歇後語兒歌各100首,歸類的的素材已很充足。學“豬鼻子插蔥——裝相(象)”,孩子們跟“無病呻吟、葉公好龍”歸類;學“狗咬狗—— 一嘴毛”,孩子跟“針尖對麥芒、公雞打架頭對頭、鹬蚌相争漁翁得利、當面鑼對面鼓、窩裡鬥”歸到一起。“歸類速讀”時分别讓學生拍不同的地方。如速讀“豬鼻子插蔥——裝相(象)”時拍桌子,速讀“無病呻吟、葉公好龍”時拍腿,學生每“議”(找同類語言)一次,馬上跟上全班學生速誦三遍。“讀”在低年級的課堂絕對占最重要的地位,高年級的課堂“議”占的時間會稍長一點兒,但“讀”永遠是語文教學的主旋律。讀累了,找幾個“紀律好”的學生上台拍桌拍腿讀,嘴巴和手的動作協調的有獎,不協調的惹大家笑笑了事。“紀律好”的多半是平日調皮搗蛋的孩子,表揚他紀律好,給他上台的機會,既獎勵了他,又促使全班學生争當“紀律好”的學生;上台讀也是給全班學生創造休息、活動的機會。
高年級如何誦讀
到了高年級學文言文時,“議”的時間長了,内容深了,但“讀”的遍數必須保證。如《讀論語學成語》這套書先出現論語中的原句,再解讀。教學時,先把論語原文印到A4紙上,方便學生集中“速誦”,學生可以指着A4紙上集中到一起的古文反複讀,錄音反複放,全班反複跟讀,“速誦”的遍數足夠時,學生就把古文熟讀成誦了。按書的順序逐頁閱讀時,還會再次“速誦”古文。
對那些誦讀水平有待提高的學生,除了讓他們上台比賽外,我還常用“陪讀”的方法:讓那些守紀律的合作小組陪着他們讀,哪個小組能耐得住性子傾聽磕磕絆絆的讀書聲,就有當“小老師”陪讀的機會,這也是維持紀律的妙招,大家都想當小老師,又光榮又能得到獎勵,就會傾聽,但課堂時間珍貴,“南腔北調”占用的時間越少越好,這就需要正确流暢的讀書聲來帶動。“小老師”一撥一撥地陪讀,讀的次數足夠時,“南腔北調”們能正确誦讀了,諸多“小老師”們能背誦了。“陪讀”對那些“南腔北調”們有一定壓力,他們會集中精力跟讀,對全班來說,“小老師”有時是4個,有時是十多個,他們是輪流工作、輪流休息的。男同學和女同學中的“南腔北調”搞個誦讀比賽,會成為開心一刻,成為課堂花絮,赢了的“南腔北調”也倍感榮光。
把誦讀紮紮實實地落實到課堂上的“課内海量閱讀”使我近15年教的三屆學生沒有一個差生,尤其是升入中學後,孩子們學習的潛力很大,為我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至于學生有沒有理解所讀的文本,我個人的經驗是,老師隻管用最簡潔的語言“講”,不用操心學生聽懂了沒有,隻要跟上海量閱讀,孩子早晚會懂的。(作者:韓興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