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澎湃新聞
一隻體型龐大的東北虎在叢林雪地中漫步,一步一步向眼前逼近。東北虎豹國家公園中部署的監測系統實現了我們與“森林之王”的零距離接觸。
“現在整個珲春地區已經實現衆山皆有虎。”在2月22日由華為主辦的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早餐會上,國家林草局東北虎豹監測與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馮利民博士向媒體在線講述了中國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的故事。
高居食物鍊頂端的東北虎,其野外種群數量在過去100年間大幅下降。要想保護野生虎豹,首先要知道它們在哪活動。在研究初期,科研人員隻能靠雙腳翻山越嶺,架設紅外相機,以獲取監測影像和數據。直到國家林草局東北虎豹監測與研究中心成功研發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天地空”一體化監測系統,“點亮”了虎豹們的回家路。
野外信息采集、實時傳輸、數據分析處理,這一監測系統讓科研人員實時獲取千裡之外的數據。其中,起關鍵作用的是700M有線無線融合的LTE承載網絡。華為 TECH4ALL辦公室執行總監、科技守護自然領域負責人邢振超介紹,這一LTE承載網絡由華為與吉視傳媒聯合打造,也是“科技守護自然”領域的一個典型項目。
1.46萬平方公裡,200多萬條影像資料
為了讓那些遠走他鄉、瀕臨滅絕的“大貓”能夠回歸故土并繁衍生息,中國在吉林、黑龍江兩省交界的老爺嶺南部區域建設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在這裡,1.46萬平方公裡的廣袤森林面積,是美國黃石公園的1.6倍。
馮利民博士說,東北虎豹頂級物種的保護在全世界來看都是一個極具挑戰的事業,因為要真正地保護好虎豹,實際上是對整個生态系統的保護,是對一個國家生态文明的發展程度、綜合國力及社會各方面的考量。
“交通靠走、通訊靠吼、防寒靠抖”,這曾是科研人員在開展生态保護工作時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但數字技術就像傳說中的“千裡眼”、“順風耳”,解決了自然保護中的一些痛點。
“截至目前,東北虎豹公園中已經完成了95個基站建設,通過人工智能分析有價值的影像資料超過200萬條。”邢振超特别指出,基站中70%都是森林裡面現有的防火塔,所以不會對生态造成額外的影響。
馮利民博士在線展示了“天地空”一體化監測系統的運行模式,地圖上可以看到數十個标記點,實際上都是智能感知終端,覆蓋了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的大部分區域。系統的菜單欄中列有動物監測、視頻管理、數據統計、防火監控等多項功能。在調取的視頻中,人工智能對紅外攝像頭捕捉的畫面進行識别,能識别出野生動物、人,還可以偵測到煙霧進行報警。
不過,這套監測系統也不是萬能的,需要與護林員的工作相結合。“這個系統不能随時處理突發情況,除非有機器人森林巡護員。但馮利民博士認為該系統獲取的信息非常重要,“這就好比類似于人與自然之間保護的一場戰争,在這個戰場上必須了解所有情況,每個護林員就好比戰士,要想排除各種危險,就必須獲得更多實時信息, 作出正确判斷。”
東北虎豹增長态勢喜人
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曾在1988年預言,未來40年内野生東北虎将從中國這片土地上消失。今天,中國境内野生東北虎不僅沒有滅絕,反而在不斷增加。
“我們可以從這個監測圖上直接看到東北虎豹種群保護的現狀,它們從中俄邊境區域,現在逐步地向中國内陸擴散。”馮利民博士回答澎湃新聞提問時表示,東北虎豹整個種群不僅穩定,且持續繁殖擴散,擴散的速度非常喜人,數量呈現持續增長态勢。
虎豹保護對全球來說是一個艱巨的任務。2010年,全球13個老虎分布國一緻決定将老虎從懸崖邊上拉回來,定立了到下一個虎年,即2022年全球老虎數量翻番的目标。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去年7月發布的報告,2010年,中國野生東北虎不超過20隻,它們大多是從俄羅斯越境而來。那時,老虎也很少在國内定居或繁殖。經過政府和保護者多年的保護努力,中國野生虎的生存狀況正逐步改善,東北虎野外種群年增長率約為1.04%。
現在已經進入利用科技手段保護野生動物的新時代,但仍然有許多值得探索的問題。馮利民博士指出,人與自然是不可割裂的,國家公園也有全民公益性,比如讓民衆進行遠程生态旅遊,如何實現身臨其境、如何實現24小時直播,都有待進一步探索。
記者 陳沁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