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阜陽曆史的由來

阜陽曆史的由來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1-06 04:40:05

阜陽曆史的由來(二字已經用了1800多年)1

阜陽曆史的由來(二字已經用了1800多年)2

阜陽曆史的由來(二字已經用了1800多年)3

關于“黃山”易名“徽州”的呼聲,一度是安徽民衆熱議的話題,而與之對應的是,凡是以前名字帶州的城市,都在一夜之間迷戀上了複古,嫌棄現在的名字太土太難聽。

比方說,在安徽,有民間也想把阜陽的名字改為颍州。似乎帶個州的名字就特别具有文化的味道。

阜陽這座城市出現至今已經3000餘年,卻沒有人知道“阜陽”一詞距今近1800年,而颍州這個地名距現在才有1500年。

颍州,這個名稱很容易理解,這座城市有叫做“颍水”河流經過,古代就是如此,有平地、有河流即可為城。

而阜陽,這個詞就難以理解。何為阜,何為陽?

而我們今天探尋的就是“阜陽”地名的來曆。

阜陽曆史的由來(二字已經用了1800多年)4

阜陽曆史悠久,源遠流長。殷商時期為淮夷部落,西周曾在此分封數個諸侯方國。阜陽最早被稱為胡子國。

随後為汝陰、汝墳、颍州、清丘、信州、順昌等地名。直到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颍州升為颍州府,增置阜陽城,這也是今天阜陽曆史上的稱呼。

阜陽一詞最早是東漢漢順帝時候出現,他給兒子賜了一片土地,封為“阜陽侯”。

自清雍正年設立阜陽縣以來,幾百年來,人們衆說紛纭,莫衷一是,“阜陽”一詞的含義是什麼?

清統治者為何将新設縣城賜名“阜陽”?設置阜陽地名的根源又是什麼?

臨泉黃嶺“阜陽侯”

東漢永初二年(108年),漢順帝封濟南簡王劉錯之子劉顯為阜陽侯,他的侯國也就是今天的臨泉黃嶺鎮。此後,再不見史書記載。

直到清雍正時期,将颍州升為府治,而将颍州城區賜名“阜陽縣”。然而,雍正為何賜名“阜陽”則成為曆史之謎,幾百年來成為許多史學者孜孜不倦的研究,及至今天還不能解惑。

我們往前詢問:為何漢順帝要給兒子賜封“阜陽侯”呢?史書沒有給與任何記載。

歸根結底,要從臨泉的黃嶺尋找,因為黃嶺是最早出現“阜陽”二字的。

阜陽曆史的由來(二字已經用了1800多年)5

阜陽曆代各種稱謂,從命名規律上說隻有兩大類型。

一是地文類,如汝陰縣,因該城位于汝水(今泉河)南面而得名;颍州,因其濱臨颍水而得名。

二是人文類,如“信州”,唐武德四年(621年),江子建降唐,唐高祖李淵即改颍州為信州,寓褒揚之意。又如“順昌”,則因宋神宗曾在颍州為颍王,即位後颍州便成為“飛龍之地”,升颍州為順昌府,寓“順天者昌”之義。

古代封候,多以地名為頭銜,阜,字面上理解還有土丘的意思,但是黃嶺并非如亳州有一處高高的地面。也不是在水之北,何況還屬于凹陷地面。

但從人文地名上就可以理解了,阜陽則是吉語,“阜”字含有強健、高、豐厚、富有、敦厚、旺盛、看重、安定、繁衍生息等多種意義。常用詞彙如“物阜民豐”,義為物質豐厚,人民富有;“俗阜民和”,指風俗淳厚,人民和睦;“阜财解愠”,是說民安物豐,天下大治。

《周禮》:“以阜人民”,是說幫助人民生息休養;還有“阜通貨賄”、“政阜民暇”、“殷民阜财”等,這些“阜”字的含義都是美好的。

“陽”字有剛猛、強大、陽亢之氣、鮮明、複蘇、開放、發揚等義。劉禹錫《天論上》:“陽而阜生,陰而肅殺。”

《易經•系辭上》:“一陰一陽之謂道。”

所以漢順帝從人文地名角度出發,選用吉祥字眼以表達美好願望,也是合乎情理的。

所以,取吉利而為名,也就可以理解了。

阜陽曆史的由來(二字已經用了1800多年)6

乾隆帝為何賜名“阜陽”?

長期以來,阜陽人們說起“阜陽”二字的來曆,總會說清雍正帝賜名阜陽。其實不然,實乃乾隆帝賜名。

雍正十三年八月,雍正去世。乾隆繼位後,把雍正十三年年号一直延長到年底,次年才改為乾隆元年。

清安徽巡撫王纮所奏颍州改府設縣,而得“阜陽”。

為此,清道光《阜陽縣志•沿革考》卷二載:“阜陽之名縣恭承,高宗純皇帝欽定嘉名……”。

這其中,一方面承襲了東漢諸侯國的名稱,另一方面,阜陽東有土阜,名為郪丘,漢置新郪縣,隋有颍陽縣,合二縣之名為阜陽。

颍州為府,阜陽為縣,自然是合縣名而用。

這大概就是阜陽的來曆。

辛亥革命後,于1912年廢州府而存縣,撤消颍州府,保留阜陽縣。次年設道尹,1927年撤銷道的建制;1932年設阜陽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于阜陽縣同城設阜陽專員公署;1971年改為阜陽地區革命委員會;1975年12月于阜陽縣城區建縣級阜陽市;1979年2月阜陽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為阜陽行政公署;

1992年12月撤消阜陽縣、阜陽市,重新組建縣級阜陽市;1996年1月,撤消阜陽地區和縣級阜陽市,設立地級阜陽市。

時至今日,“阜陽”二字已經用了1800多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