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合縱,目的卻不在秦,而是為了報答燕王的知遇之恩蘇秦是東周洛邑人,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從小家境貧寒,祖輩皆以務農為主。出生雖然平凡,但是他卻有着不平凡的夢想,他不甘心向先祖一般,一輩子隻能當個平凡的農民,過着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雖然現代沒有職業歧視,但是能不用辛苦勞作,應該是每個人的願望了。蘇秦想幹出一番事業,所以,便來到齊國,與孫膑、龐涓、張儀一起從師與鬼谷子。
蘇秦作為戰國時期的一個傳奇人物,他的故事也是廣為流傳。所以,在民間與他相關的傳說故事非常多,真真假假的混合着。漢代司馬遷在撰寫《史記》時,也将一些關于他的民間傳說收錄其中,寫成了《蘇秦列傳》。雖然司馬遷的的時代離蘇秦相對于我們現在來說要進得多,但是畢竟過了幾百年,民間故事中代有的虛假成分已經因為史料的匮乏而難以辨别。所以對于蘇秦的記載一直都不是十分的模糊。
蘇秦與張儀一起,學習鬼谷子的縱橫之術,學成之後,便開始周遊列國,希望能遇到自己的伯樂,然後幹出一番大事業。蘇秦先是來到周朝,拜見了已經是名存實亡的周天子——周顯王。周顯王見到蘇秦後,比較欣賞他的機警和口才,打算錄用他為官,但是卻遭到了大臣們的反對,他們認為蘇秦出生低微,不配與自己一起同朝為官。蘇秦值得黯然離去。離開周後蘇秦又來到了秦國,秦國剛實行商鞅變法不久,雖然實力增強了,不過變法往往也伴随着流血與犧牲,商鞅的改革觸及了秦國舊貴族的利益,在秦孝公死後,他們發起了瘋狂的反撲,商鞅也被處死,他們還将怨恨轉嫁到外來說客上。
蘇秦接連給秦惠文王上了十餘次奏折,都沒有得到回應,無奈之下,蘇秦隻能離開秦國。又一次失敗,這時蘇秦已經在外遊曆多年了,一事無成的他,又沒有經濟來源,隻好選擇回家。蘇秦回到家後,遭到了家人的冷漠,他的父母、妻子都不理解他,“兄弟嫂妹妻妾竊皆笑之”。鄰裡鄉親也譏笑他在外遊曆多年,一事無成。蘇秦回到家中,沒有感受到家的溫暖,反而體會到了世态之炎涼。
蘇秦不甘心自己苦學一身的本事無用武之地,于是決定再次遊曆諸國,相信總有慧眼識人之人。公元前333年,蘇秦來到了趙國,但是是因為當時趙王的弟弟不喜歡他,蘇秦複出的第一戰失敗了。離開趙國之後,蘇秦又去了燕國。一開始,蘇秦并沒有見到燕王,在燕國住了一年之後,才被召見。經過一番談話,蘇秦分析了燕國所面臨的局勢,并提出合縱聯合其他諸侯的建議。燕文公覺得十分有理,便接受了他的建議。得到燕文公的支持之後,蘇秦開始遊說諸國,最終成功實現了自己合縱的目的。秦軍因此不敢東進一步。不過蘇秦的合縱之策,最後卻被與自己同出一門的張儀破壞了,合縱之勢逐漸瓦解。
蘇秦認為燕國最大的威脅,并不是來自秦國,而是與之相近的趙國,此外,齊國在齊宣王之時,趁火打劫國燕國,兩國就此結下了仇恨,看到齊趙兩國關系變好,他非常擔心燕國的安危,在加上燕人一直未忘記對齊的仇恨,于之蘇秦便自請到齊國去做間諜,破壞兩國關系。蘇秦到齊國之後,便給趙王寫了信,希望齊趙兩國能夠聯合起來。他的做法主要是為了消除齊王的猜忌。之後便勸說齊王進攻宋國,這是燕文公的兒子燕昭王交給他的使命之一,“西勞于宋”,在攻宋這件事上,蘇秦表現得十分積極的同時,還做出竭力維護齊國利益的樣子,讓齊王更加相信于他。
終于,齊國經過三次進攻,終于吞并了宋國。雖然戰國時期兼并戰争已經十分常見了,宋國的滅亡,還是引起了其他諸侯國的忌憚,諸侯們都認為自己最大的威脅變成了齊國,于是韓、趙、魏與秦聯合起來,一起伐齊,燕國也參與其中。不過燕國并沒有急于表現自己對齊國的仇恨,而是告訴大家,自己的目的與大家是一樣的,并且一邊還與齊國維持這較好的關系。
公元前284年,五國聯軍有樂毅率領着,踏上了征伐齊國的路程。樂毅本是燕人,但此時他已經轉變了身份,成為了趙國人。蘇秦作為諸侯聯軍的内應,将齊國的情報發給樂毅,導緻齊國差點滅國。
最後,蘇秦的身份還是被發現了,齊王怎麼也想不到自己萬分信任之人竟然是他國間諜,一怒之下,将蘇秦車裂而死,燕國大仇得報。蘇秦為了燕國,執行的是死間的任務,當真是做到了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參考資料
《蘇秦列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