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仙山樓閣:《史記.封禅書》:威(齊威王)、宣(齊宣王)、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蓋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其物禽獸盡白,而黃金銀為宮阙。未至,望之如雲;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臨之,風辄引去,終莫能至雲。”唐白居易《長恨歌》:“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缥缈間。樓閣玲珑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後因稱仙人所居住的仙境為“仙山樓閣”。多用于形容奇異不凡或美妙空幻的境界或景象等。
2、龍陽泣魚:《戰國策.魏策四》:“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馀魚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曰:‘臣無敢不安也。’王曰:‘然則何為出涕?’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後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兇惡,而得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趨王。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之魚也,臣亦将棄矣,臣安能無涕出乎?’”後遂以“龍陽泣魚”為失寵之典。
3、千金買骨:花費千金,買千裡馬的骨頭。比喻招攬人才的迫切。戰國隗以馬作喻,勸說燕昭王招攬賢士,說古代君王懸賞千金買千裡馬,三年後得一死馬,用五百金買下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裡馬。比喻若能真心求賢,賢士将聞風而至。見《戰國策.燕策一》。
4、罵坐灌夫:《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灌夫為人剛直使酒,不好面谀。與丞相田蚡有隙。在一次列侯宗室為田蚡賀喜的酒宴上,使酒大罵臨汝侯(灌賢)和程不識以洩怒。後遂用“灌夫罵座、使酒罵座、罵座”指酗酒任性而罵人,亦表示剛直不屈,不谀權勢;用“罵座灌夫”指剛直不屈的人。
5、典故原指舊制、舊例,也是漢代掌管禮樂制度等史實者的官名。後來一種常見的意義是指關于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傳說。
典故還有一類是事典,事典的概念比較清晰,指由古代故事所構制的詞語,如“刻舟求劍”、“完璧歸趙”等等。
至于典制典故,應是指那些使用時代存在這些典制,用這些典制詞語有借代、喻指等義的。這一類數量并不是很多。它與掌故的區别是:它隻是掌故中的有借代、喻指等義的那一部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