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喝很多元氣森林會胖嗎

喝很多元氣森林會胖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5 03:49:32

國内知名品牌元氣森林其主打的乳茶一直宣稱"0糖0卡0脂",深受年輕人士和減肥群體的喜愛。

但就在這兩天,元氣森林攤上事情了,高挂熱搜第一。

喝很多元氣森林會胖嗎(34攤上事)1

4月10日,國内飲料品牌元氣森林發布緻歉聲明“一個遲來的升級”。

緻歉聲明稱:在乳茶産品的産品标示和宣傳中,沒有說明“0蔗糖”與“0糖”的區别,容易引發誤解。

喝很多元氣森林會胖嗎(34攤上事)2

0蔗糖=0糖?"0糖0卡0脂"食品真的可以減肥?話不多說,上幹貨!

0蔗糖=0糖?

衆所周知,人活着離不開能量,能量是通過膳食中攝入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轉化而來,而碳水化合物通常稱為糖類。

一般來說,糖類可以分為糖(如單糖,雙糖和糖醇)、寡糖(如低聚果糖)和多糖(如澱粉、糖原)。

喝很多元氣森林會胖嗎(34攤上事)3

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說的糖和消費量大的糖,主要指的是蔗糖(雙糖)

也就是說,0蔗糖不等同于0糖,而0糖可能是0蔗糖。因為有營養學意義的雙糖包括乳糖、蔗糖和麥芽糖。

蔗糖進入我們人體後,能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快速的水解為單糖(一類人體可吸收的形式),并進入血液。這些單糖除了會以糖原的形式儲存在肝髒和肌肉中,以備人體血糖調節所用,多餘的會轉變成脂肪。

因此,長期過多的攝入糖,不僅會增加超重或肥胖的風險,而且也會誘發出多種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

喝很多元氣森林會胖嗎(34攤上事)4

我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推薦,每天糖的攝入量不要超過50g,最好控制在25g以内。

無糖食品=無糖?

我國《預包裝食品營養标簽通則》及其問答的相關規定顯示,産品外包裝上标注的“糖”指的是單糖和雙糖,而且宣稱“無糖”隻需要滿足相應的條件,即每100克食物(固體)中糖的含量不超過0.5克。

換句話說,無糖食品≠無糖,而是包括了不含糖或糖的總量不超過5‰的食品。

另外,某些需要沖調成液體食用的無糖食品,在即食的液态下,如果糖的含量不超過0.5g/100mL也可以宣稱“無糖”(通常會注明宣稱無糖的前提)。

所以,在選購無糖食品時,不要隻看“無糖”二字,還需要查看營養标簽中糖的含量。

喝很多元氣森林會胖嗎(34攤上事)5

當然,出于口感考慮,很多商家會通過使用甜味劑(食品添加劑)來賦予無糖食品的甜味,如甜菊糖苷、赤藓糖醇和三氯蔗糖等。

甜味劑的甜度大多是蔗糖甜度的幾十倍到上千倍,所以,隻需要很少量就可提供足夠的甜感,而且幾乎不會轉化成能量。

如果在膳食沒有大改變的情況下,隻是将含糖較高的部分食物用無糖食品進行替代,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降低能量攝入、控制體重。

那無糖食品真的可以減肥嗎?長期食用無糖食品會帶來風險嗎?

“0糖0卡0脂”,真的不會發胖?

“0糖0卡0脂”是商家對其産品的一種營養聲稱。

按照我國預包裝食品營養标簽的相關規定,每100g或每100mL産品中能量(俗稱熱量)不高于17kJ,以及糖和脂肪含量不高于0.5‰,即可對這種産品進行“無”的聲稱。

所以,0糖0卡0脂的食品熱量都非常低,常常吸引着對體重控制有需求的消費人群。

但是,由于它的甜味往往來自于甜味劑,而甜味劑一定程度上能刺激大腦産生興奮,如食欲增強,使人體試圖攝取更多的食物,反而可能造成能量攝入偏高,增加發胖的風險。

喝很多元氣森林會胖嗎(34攤上事)6

另外,曾有一項涉及六萬六千多人、長達14年的前瞻性調查研究,結果發現長期攝入含人工甜味劑的飲料和2型糖尿病風險的增加存在着相關性。

明星衆推的抗糖化,靠譜嗎?

愛美人群,最為擔心的一個問題:皮膚中的膠原蛋白發生糖基化(俗稱糖化,但不是啤酒工業裡的“糖化“),故為了皮膚Q彈、延緩衰老,她們熱衷于“抗糖化“。

事實上,大可不必。

在人體的細胞内,每天都在發生着糖基化等生化反應,有些對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糖基化都有害。

還有一點,不攝入糖≠抗糖化。

這是因為我們的身體還可以利用其他營養素(如蛋白質)轉化後繼續完成糖基化。

最重要的是,糖類等碳水化合物有抗生酮的作用,即防止我們身體利用脂肪産能而無法徹底氧化,從而産生酮體,而過多的酮體可引起酮血症,造成酸中毒。

所以,要非常注意不要為了所謂的“抗糖化”完全不攝入糖類。

綜上所述,不要熱衷于無糖食品,對于減肥人士,過量食用無糖食品還可能會帶來其他健康隐患。

本文專家:章肇敏,食品科學碩士,高級工程師

本文審稿:劉少偉,華東理工大學食品藥品監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