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方方/繪圖
伴随着互聯網和移動通信設備的發展,我們的個人信息在生活中的各個層面被高頻次使用。用的次數多了,不免給不法分子機會,稍有不慎,最終導緻我們個人隐私的洩露,引出不必要的麻煩。《個人信息保護法》已施行一周年,這3個案例要引以為戒。
防不勝防
●販賣客戶信息牟利
快遞員獲刑10個月
僅僅9天時間,一名快遞員出售了8000多條快遞單上的個人信息,以此牟利1萬多元,最終被法院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有期徒刑10個月,并處罰金。
2021年12月1日,蔡某和莊某入職于某物流公司,蔡某負責分揀快遞包裹,莊某負責掃描快遞包裹。看着快遞包裹上一張又一張的快遞單,蔡某和莊某打起了歪主意。2021年12月2日至10日期間,蔡某與莊某合謀,用手機對快遞包裹上的快遞單拍照,獲取寄件人、收件人的個人信息,再以每條信息1.3元至1.5元不等的價格,出售8000多條公民個人信息給李某,從中非法獲取12884元。
地點:普甯市人民法院
結果:普甯市人民法院生效判決認為,蔡某與莊某、李某在共同實施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活動中,系主要實施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系主犯,對蔡某應按其所參與的全部犯罪處罰。綜合蔡某犯罪行為的性質、情節、危害後果及其認罪态度,依法判處蔡某有期徒刑10個月,并處罰金15000元,追繳其違法所得12884元。
意義:物流公司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會獲取大量公民個人信息,個别員工為獲取非法利益而出售個人信息的行為不僅侵擾公民生活安甯,也會破壞社會公共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本案通過依法處置物流公司工作人員利用公民個人信息牟利的不法行為,讓人民群衆在享受信息化發展帶來便利的同時有更多安全感。
(楊喜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