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常山巨石

常山巨石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8 16:38:30

常山巨石?地球上的夜晚我一次又一次經過它的身邊,形同路人就好像我坐在城市中的咖啡廳,玻璃之外,黃昏的燈火,步履匆匆的人走過半米開外很多時候,二者像剛好調了一個位置,我從它的身旁匆匆走過,而它靜止不動——它靜止不動已經好多年了,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常山巨石?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常山巨石(常山有枚金釘子)1

常山巨石

地球上的夜晚

我一次又一次經過它的身邊,形同路人。就好像我坐在城市中的咖啡廳,玻璃之外,黃昏的燈火,步履匆匆的人走過半米開外。很多時候,二者像剛好調了一個位置,我從它的身旁匆匆走過,而它靜止不動——它靜止不動已經好多年了。

它叫“金釘子”。

這是一枚地質學概念上的釘子,這枚釘子由岩石地層構成,記錄着地球的生命與曆史。

這枚“金釘子”在我的家鄉浙江省常山縣,一個叫“黃泥塘”的普通村莊裡。知道“金釘子”,但是看不懂、聽不懂、讀不懂——這就是我們的窘迫。

地球形成的46億年至6億年間,是一個幾乎沒有生命的岩石世界,那時候這個星球該有多麼寂靜啊。直到6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藍綠藻及古代水母、多節蠕蟲,這些來自原始海洋的事物,揭示生命來源于水,而它們現今又隐藏何處?

在那之後,地球上又發生了許許多多的大事件:5.3億年前寒武紀的生命大爆發,4.46億年前的第一次生物大滅絕,2.52億年前二疊紀的生物大滅絕,還有6500萬年前恐龍的大滅絕,等等。人類在哪裡呢?年輕的人類,要很晚很晚才會出現,直到600多萬年前,才有了人類的痕迹。

石頭裡保存着地球的印迹。是的,但是這個話題該怎麼聊呢,你一旦跟人聊起一億年前的事情,天就被聊死了。我們沉默得如同一塊來自奧陶紀的石頭。

四億年以來的日常生活

很久以前我在杭州市體育場路一家書店的閱讀區裡,喝着一杯燙嘴的咖啡,想起了遙遠家鄉的“金釘子”。兩個月之後,我決定去那裡走一走,盡管我知道,那裡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四億年過去,它們都留下來了,還怕這短短的幾年間發生什麼改變嗎?

我穿過村莊裡零星的屋舍,跨過一條河流,抵達“金釘子”所在的區域。那是一片其貌不揚的山坡,如果有意屏蔽少數引導牌,忽略人工設立的石碑,你會發現這片山坡與江南随處可見的山坡沒有什麼不同。

沿着一條長廊,在河岸邊向前行進,裸露的山體和成片的頁岩像在講述着什麼(一般人難以讀懂它的秘密)。這是一個剖面——用地質科學家的話來說——這個黃泥塘“金釘子”剖面,隐藏着無比豐富的寶藏,它包含筆石、牙形刺、腕足類、三葉蟲等多種生物化石,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由國際地科聯組織于1997年1月确認為“金釘子”,也是中國的第一枚“金釘子”。

“金釘子”,科學的全名是“全球界線層型剖面和點位”。這個黃泥塘金釘子剖面,在全球也是唯一的,它是由一段灰岩和頁岩組成的連續地層,含有豐富的化石序列,很好地顯示出約4.73—4.58億年前的地史階段。

這裡有無數的化石,其中有一種關鍵的叫作“澳洲齒狀波曲筆石”,它是距今5億到4.35億年間的奧陶紀的産物。這種筆石在這段地層中首次出現,也被大量研究證明是全球的首次出現。黃泥塘“金釘子”被确定為奧陶系達瑞威爾階的标準,那麼,在這個世界上,如果任何一個地方的地層,要确定為達瑞威爾階,都須以黃泥塘剖面為對比标準。

現在,我們基本就能明白這片山坡的意義了。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一把“尺子”,用來“量”别的地方的地層年齡。這把“尺子”上的“刻度”,就是古生物化石。黃泥塘的這把“尺子”,“刻度”特别多,特别清晰和有代表性。

全球首枚“金釘子”,是1972年在捷克建立的。自那以後,世界上先後有20個國家建立了近70枚“金釘子”。中國參與全球年代地層的研究工作,比其他國家晚了10多年,1997年,南京地質古生物所的陳旭院士團隊率先取得突破,建立了中國的第一枚“金釘子”。此後,中國先後建立了11枚“金釘子”,分别位于浙江常山、浙江長興(2枚)、湖南花垣、廣西來賓、湖北宜昌(2枚)、湖南古丈、廣西柳州、浙江江山、貴州劍河。

去閱讀黃泥塘的這枚“金釘子”前,我讀了一本書,張加強先生著《面壁百年——尋找“金釘子”的中國科學家》。知道我對家鄉的“金釘子”萌生興趣,紅旗出版社的總編室主任徐豔老師特意給我寄來這本書。

我跟許多人說過,我家不遠的地方就有一枚“金釘子”,但是它到底代表什麼卻一言難盡,語焉不詳。

我曾和朋友們開着車,在那河邊興師動衆地搞了一次燒烤,酒足飯飽之後大家仰面躺在沙灘上,高遠的天空飛過幾行大雁。那是我們日常生活裡距離“金釘子”最近的時刻。

這次去尋訪“金釘子”,我們還帶着一群孩子,孩子們對山坡上那些散落一地的碎石塊顯然不感興趣,他們更感興趣的是路邊的野花與手中的玩具。跟以往幾次一樣,我試圖從那些裸露的石塊中找到蛛絲馬迹,以便窺探一丁點兒遙遠的奧陶紀秘密——在我讀過了《面壁百年》那本書之後,當然也希望能發現筆石化石或三葉蟲化石。但是對于一個缺乏基本地質學素養、空有一腔熱忱的普通市民來說,這的确有點兒強人所難了。跟以往我來這兒的情形一樣,每個人對遙遠的奧陶紀都一無所知,去往那裡的時空隧道太嚴密了,我們不得其門而入。

“金釘子”的外圍現在加了一圈鐵絲網圍牆,對這塊區域實行地質剖面保護。我看到有一塊指示牌,上面寫着“管理處”字樣。管理處的房子就在河流的下遊100多米處,那是河道轉了一個U型大彎的地方,環境清幽極了,一條狹窄的小路蜿蜒進去,叢林掩映之中,似乎也看不見人影。“金釘子”附近人煙稀少,遊客也甚少涉足此地,如果有人偶發思古之幽情前來,很可能包場獨自走過這一趟行程。

如果再早一些時候,譬如早上幾百萬年,這裡或許會有人類的足迹出現;更早的時候,這裡會是一片汪洋大海,周遭的一切都是熱熱鬧鬧的——筆石這種海洋群體生物将是這裡最常見的居民,它們大量浮現在海水中,一切看起來欣欣向榮,生機勃勃。

封存在石頭裡的時間

如果有空,不妨去讀一讀這些論文,就像閱讀一篇短篇小說——随意地打開一扇小門,仿佛就可以進入奧陶紀的世界——

張元動、陳旭:《奧陶紀筆石動物的多樣性演變與環境背景》,《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2008年;

陳旭:《論筆石的深度分帶》,《古生物學報》,1990年;

穆恩之:《正筆石及正筆石式樹形筆石的演化、分類和分布》,《中國科學》,1974年……

如果還有興趣,也可以閱讀《筆石》這本書。作者穆恩之、李積金,科學出版社1960年1月出版,歸屬于“古生物小叢書”。

在後面這本書中,作者介紹了有關筆石動物的基本知識,如筆石的研究簡史、一般形态、發育過程、生活方式與化石保存環境、區域分布與筆石分帶對比、演化趨向,以及筆石的系統分類等重要問題。書中對于筆石分類及重要科屬的特征、以及各屬、亞屬的屬型、地理、地史分布等都做了簡要闡述,并附有插圖百餘幅。

穆恩之(1917.9.30—1987.4.8),江蘇豐縣人,1943年7月畢業于西南聯合大學。地層古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穆恩之主要研究筆石動物和奧陶紀、志留紀地層,其次研究海百合、海蕾和海膽及泥盆紀、三疊紀、白垩紀地層。

陳旭在20世紀60年代師從穆恩之院士,參與建立和完善了中國奧陶紀、志留紀及早泥盆世筆石帶的劃分和對比,參與編纂出版《中國的筆石》一書。2003年,陳旭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常山黃泥塘的這一枚中國最早獲得的“金釘子”,就與他的研究密不可分。

我們一次次面對“金釘子”這樣的岩石束手無策時,仍然有一大批地質科學家癡迷于此,他們日複一日地閱讀石頭,試圖通過遺留和封存在石頭裡的蛛絲馬迹,來破譯地球數億年以來的時間密碼。

循着“金釘子”指引的這條線路以及《面壁百年》那本書,我們能發現一大批地質科學家們的名字,丁文江、葛利普、黃汲清、趙金科、盛金章、楊遵儀、金玉軒、陳旭、張克信、殷鴻福、沈樹忠、王安德、童金南、曹長群……

這是幾代科學家的接力式工作,他們孜孜不倦地研究各種各樣的古生物化石,一遍遍梳理、破譯、豐富、傳承,将遼闊的空白天書,以巨大的耐心與豐碩的成果去填補,使得幾億年來亘古不變、沉默不語的石頭,變成一部浩瀚的大書,翻開這部大書,每一頁都是精彩紛呈的生命故事。

他們的工作,就這樣跨越了時空,跨越了物種,跨越了一般人的認知局限,打開了一扇通往遠古時代的大門。他們把光線照進那個遙遠的時空裡,讓逝去的世界重新變得鮮活起來。

現在,當我們重新走近“金釘子”的時候,不會再覺得眼前的山體和岩石隻是靜止不動、沒有生命的事物,隻要靜下心來聆聽,就仿佛可以聽見那裡隐藏着的,一個遠古的、喧嘩的古生物世界。再細細品味,還能感受到那裡隐藏着一個熱愛的、永恒的人類精神世界。

聆聽“金釘子”,那漫長的億萬年時間,毫無疑問會對人産生強烈的壓迫感,令人感知到地球奧秘無窮、人類渺小、生命短暫,但與此同時,我們又會産生一種深深的震撼與啟發,那就是——人類如何在有限的生命裡,創造更加久遠的價值。因為,在這個地球上,總有一些事物會記住曾發生過的一切。(周華誠)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