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個形容讀書人刻苦讀書的俗語:“讀書、讀書、讀老鼠”,不少人看不懂。其實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讀書學知識,要有老鼠那股啃書的勁,才能學有所成。
讀書怎麼和老鼠扯上關系呢?那我們該如何理解古人這麼說的良苦用心呢?下面我就來就老鼠和讀書這個問題談談我的看法。
1、指三更半夜,熬夜苦讀
在古代,崇尚學而優則仕,一個人要想出人頭地,當官發财,光宗耀祖,最好的辦法就是讀書,參加科舉考試,最後當官,實現自己的夢想。
所以,科舉考試,要求天下讀書人隻能死讀書,讀死書。隻有經過多年寒窗苦讀,方能走上仕途。這在曆史中湧現出許多勤奮好學的榜樣,留下了衆多成語:懸梁刺股、鑿壁借光、囊螢映雪、聞雞起舞、牛角挂書、滴水穿石、程門立雪等等。可以說每一個成語後面都有一個讓人敬仰和感人的勤奮讀書的故事。
天下讀書人,在三更半夜挑燈夜讀,已是家常便飯。唐朝顔真卿就有這麼一首詩《勸學》: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這首詩充分體現了天下讀書人日夜苦讀的艱辛與勤奮。這裡面說的半夜三更讀書就和老鼠有關系了。
在中國古代,計時的十二時辰計法中的子時,大約是現在的夜裡23時至第二天淩晨1時。由于子時中的“子”對應的是十二生肖“鼠”。所以,子時,也就被古人稱為鼠時。
由于讀書時間晚,在鼠時仍刻苦學習的大有人在,所以,這些讀書人就被古人戲稱與老鼠相伴而學,而且由于老鼠是夜行動物,讀書人讀書的三更也正好是老鼠夜裡最活躍時期。
因此,半夜裡老鼠四處亂跑,讀書人點燈夜讀,這種人與鼠相伴苦讀的場景,既有讀書聲,又有老鼠身影的出現,也算是很和諧的一幕了。于是,人們就把這種讀書人夜讀鼠時,又有老鼠出現的現象稱為“讀老鼠”。借此說明讀書的勤奮。
2、讀書就像老鼠啃書一樣
讀書讀書讀老鼠,也有用來形容古人從小讀書時,不好好讀,常常用嘴把書撕扯爛。
要知道,學習讀書自古以來就是一件苦差事,沒有人生下來就喜歡的,不少成功者都是從小在家長的打罵下,教師的教鞭下才不得已學習的。
讀書要從小孩培養開始,孩子讀書可不比大人,他們生性好動。讀書時也不老實,有時邊讀書,還喜歡邊用嘴咬書。這樣,書還沒讀完,書就被咬得像被老鼠啃過一樣。
也有人說,老鼠天生就喜歡啃書,家裡的書被老鼠啃爛在過去可是常有的事。
老鼠啃書,在古人看來,就好像老鼠喜歡讀書一樣,所以,老鼠咬書的破壞行為卻被戲稱為老鼠讀書,這就是後來人們來誇獎讀書人愛讀書就像是“讀老鼠”那樣。
3、書被翻多了,爛了,也好像老鼠啃過一樣
老鼠是雜食動物,什麼都吃,書更不在話下,但這并不代表所有的爛書都是老鼠咬的。
有些爛書還确實不是老鼠所為,那是讀書人讀得多了,書才會被損壞的。我們知道,書在古代是寶貴的,由于紙張寶貴,印刷不易,一部好書得來确實不容易。也有許多好書都是人工一個字一個字抄寫出來的。因此,導緻書很貴重,不是每個讀書人都能買到和擁有的,有的好書是有錢也買不到。于是,人們除了買書,還有就是借書,這樣一來,許多書就會被好多人讀過翻過,自然書角被掀爛的就多,看上去,就好像是被老鼠啃過一樣。
當然,也有的讀書人,為了學習自己買書,日複一日,反複地讀,翻來翻去,最後書翻得很破爛了,也像是被老鼠啃過一樣爛。這也是說讀書人為“讀老鼠”的一種由來。
其實,讀老鼠,這種說法主要是誇讀書讀得不容易,成功更不容易,必須要多多努力,多讀書,隻有讀書破萬卷,才能取得成功。
4、讀老鼠,就是讀老書
讀書、讀書、讀老鼠,還有一種說法,就是讀老鼠就是“讀老書”。這其實就是諧音,讀老書,諧音也就是“讀老鼠”。
讀書要讀老書的意思就是鼓勵人們多學習古人的智慧,也就是說古人認為要獲得先人的知識和智慧,就要多向向古書學習,聆聽書中先哲們的教誨。而學習古書也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學子們為了理解老書中的知識,就隻有反複地學,一遍遍地學,才能最終學到真知識。
也有人持不同看法,認為把“讀老鼠”理解成“讀老書”,隻是一句調侃的話,有一定的諷刺意味。讀老書就是指一些讀書人是抱着老觀點,老思維,不思進取,不接受新事物的意思。
綜上所述,我認為俗語“讀書、讀書、讀老鼠”講的意思還是誇獎古人讀書學習很刻苦很勤奮。但這樣的讀書,就是每天就是死讀硬背什麼四書五經一類,就像是老鼠啃書那樣,把書本知識灌進腦子裡,而對知識的理解并不一定都能領會。
所以,我并不完全贊同古人這種“讀老鼠”的讀書學習方法。我們讀書時,除了要努力學習書本知識外,還要向社會、向實踐學習,不僅要學會讀書技巧,而且要掌握讀書方法和要領,而不能隻學會讀死書,死讀書。
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