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負荷與創面感染是傷口不愈合的重要原因。傷口感染是傷口愈合過程最嚴重的幹擾因素,主要表現在毀壞殘存的上皮組織而延遲愈合時間,當發生膿毒症時上皮生長可停止。所謂 “膿毒症”是指由侵入傷口的不同微生物增殖并産生有害的毒性物質,嚴重者可引起全身中毒反應而危及生命。炎症反應是傷口愈合的基礎,但過度的炎症反應卻會引緻局部組織細胞的壞死,而壞死的組織是阻礙傷口愈合的因素,而且如果不及時控制可能還會導緻全身性感染,這樣更加重傷口愈合的難度,甚至有生命危險,如糖尿病足潰瘍、壓瘡等慢性創面,其創面易于為細菌菌落定居、繁殖,有時尚可為真菌或其他微生物,這可能由于創面長期暴露在外、易于污染之故,另外其他因素如較差的血供、缺氧也有利于細菌的定居。有證據表明,無論感染的微生物為何種類型,隻要組織中微生物的數目到達或超過10^5/g,即可使創面的愈合受損。傷口感染導緻的異常,主要是膠原代謝紊亂,感染區中性粒細胞吞噬細菌後,釋放的蛋白酶和氧自由基可破壞組織,使膠原溶解超過沉積,引起傷口延遲愈合。感染存在時,細菌和炎症細胞增加了氧和其他養料消耗,成纖維細胞代謝受損,而且感染後滲出物很多,加大了傷口局部張力,緻使傷口裂開。
營養不良或者缺乏某種營養素可能導緻傷口不愈合。營養狀況營養狀況的好壞,将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傷口的愈合。例如蛋白質缺乏可減慢新生血管形成、成纖維細胞增殖和膠原合成;同時影響細胞吞噬功能,降低免疫力,組織修複比較緩慢,傷口不易愈合。尤其是含硫氨基酸缺乏時,常導緻組織細胞再生不良或者緩慢,肉芽組織形成受阻。維生素C是中性粒細胞産生過氧化物殺滅細菌所必需的,亦有利于巨噬細胞吞噬和遊走,可促進細胞問質及膠原纖維和黏多糖,提高傷口強度,且人體内維生素C儲存較少容易造成缺乏從而降低機體抗休克、抗感染能力,影響糖和蛋白質的代謝,還可造成毛細血管脆性增加,發生出血傾向。B族維生素促進新陳代謝,促進膠原肽鍊交聯,增強創面強度。維生素A通過溶酶體膜作用提高炎症反應,可促進創面單核一吞噬細胞及淋巴細胞等炎症細胞聚集,并調節膠原酶活性,有助于膠原合成、上皮再生及血管形成。微量元素鋅是人體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特别是作為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輔酶成分,與細胞分裂和蛋白質合成都有密切關系。鋅不足時創傷後機體成纖維細胞增生數減少,膠原合成量降低,蛋白質代謝不良。此外,其它的微量元素如銅、鐵、錳、碘等微量元素也參與了機體蛋白合成過程。
某些全身性疾病會導緻傷口不愈合。糖尿病患者表皮中負責免疫應答的朗格漢斯細胞功能受損,容易形成傷口;其他吞噬細胞功能障礙,緻使患者罹患感染性疾病或傷口感染率增加;同時,由于糖尿病患者也易于并發周同神經病和血管性疾病,導緻血液供應障礙;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使巨噬細胞功能受損,創面炎症反應弱,直接導緻了成纖維細胞生長和膠原蛋白合成減少。因此,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傷口,而且傷口難以愈合。尿毒症患者傷口不易愈合,其主要機制可能在于全身性營養不良、傷口低血容量和傷口氧供量不足。高脂血症使傷口中成纖維細胞合成膠原功能有所降低。其原因可能是:①成纖維細胞胞質中的脂滴占據一定空間,且不能直接利用,影響了内質網正常功能;②吞噬細胞吞噬了脂質轉變成泡沫細胞,其分泌促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的功能減退,間接影響了膠原合成。其他的貧血、惡性腫瘤、類風濕性關節炎、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衰竭以及腎功能不全等都是影響傷口愈合的因素。貧血是因為血液攜氧能力下降,導緻周圍組織缺氧而影響傷口的愈合。惡性腫瘤傷口難以愈合的原因有:腫瘤組織的快速生長、壞死組織易于感染、營養平衡破壞(負氮平衡)以及治療時藥物(化療及放療)的影響。
傷口内直接使用抗生素可能導緻傷口不愈合。為了對抗感染,傷口内使用抗生素的現象在臨床屢見不鮮。實際上,抗生素局部應用易産生耐藥菌株,而且抗生素在傷口表面濃度最高,在傷口深部濃度漸低,達不到抗菌效果,反而易産生耐藥性。抗生素局部應用的另一嚴重問題是引起接觸過敏反應,特别是長期廣泛用于慢性傷口時更加明顯。有些抗生素的應用會有損于傷口細胞增殖和上皮形成,殺死有益于愈合的巨噬細胞(在傷口愈合過程中相當于總司令的作用),所以,一般都是不提倡局部應用抗生素,特别是注射用抗生素更應禁止局部應用。
患者心理狀态也可能是傷口不愈合的一種原因。長期壓抑、緊張、焦慮等社會因素,通過對神經内分泌系統緻機體免疫功能受損,從而間接地影響傷口的愈合。相反,積極的心态會有利于傷口的愈合。已有研究表明,強烈的心理反應和負性心理可導緻兒茶酚胺釋放,微血管收縮,傷口局部血氧供應減少;同時,腎上腺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生長激素水平升高,可刺激糖原異生,對抗胰島素作用,從而使血糖升高,并破壞白細胞功能而影響傷口愈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