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雖然速度快,但相對于其他的出行方式,高鐵的事故率要比火車低得多。可你知道嗎,高鐵能夠快速且平穩地運行需要高鐵列車的駕駛員每隔30秒便踩一次腳踏闆,不然高鐵就會發生緊急制動,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其實駕駛高鐵方法與普通的火車很相似,駕駛室裡面沒有方向盤,所有設備都在駕駛員正前方的屏幕上顯示着,然後駕駛員利用牽引以及制動手柄來把控速度和刹車。因為高鐵的行駛速度非常快,在駕駛期間的要求也極為嚴格,自然對駕駛員的能力要求也非常高,所以駕駛員在駕駛高鐵時一定要始終保持着注意力集中,況且高鐵駕駛員的人數與普通火車駕駛員的人數有所不同,高鐵上隻有一個駕駛員,全部的操作都要由他一個人來完成,隻要進入駕駛室,駕駛員在中途就不可以去衛生間,不能輪番吃飯,甚至為了能全神貫注的将駕駛工作完成,有許多駕駛員在駕駛過程中連水都不怎麼喝。一般高鐵司機在列車啟動的前幾個小時就要登車,隻有這樣他們才會有較多的時間檢查車上的儀器,還有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在登車前,還有專業人員要檢查他們的證件、指紋還有酒精測試,确保一切都沒有問題,才可以登上列車。列車在行駛的過程中要求司機控制車速不能超過每小時5000米以上,一旦超過立馬就會被炒鱿魚。同時,為了讓司機能夠擁有足夠的休息時間,每隔四個小時就會讓他們去休息,以免造成疲勞駕駛的現象。
駕駛室裡面的踏闆也是能讓駕駛員能夠高度保持注意力集中的一個裝置,它也被稱為安全警惕裝置,它可以起到重置倒數時間的作用。駕駛員如果注意力沒有集中或者打盹,隻要超過30秒不踩踏闆,列車就會自動發出警報,但在這個時候會有十秒鐘的補救時間,如果在這十秒内,駕駛員要是仍然沒有踩下大闆或者操作手柄,這個安全警惕裝置就會認為列車正處于無人駕駛狀态,就會實行緊急制動。但也并不是必須要每隔30秒就要踩自踏闆,隻要在30以内就可以,不超過就沒關系,因為所有駕駛員的個人習慣都不同,有的間隔5-6秒就踩一次,還有習慣間隔15-20秒才踩一次。無論是哪種方式,一趟列車從始發點跑到終點,駕駛員通常要踩上幾千次踏闆,十分的辛苦。
除了這些,高鐵駕駛員還有更辛苦的地方,雖然駕駛高鐵看似非常簡單,但其中要注意的微小細節有很多,到什麼地方應該減速,從哪裡開始減速?還有在哪停車,如何停車,全部都是有要求的,就像要到達每個站台的時候,這些站台的限速要求都不同,當列車停靠在站台時,需要駕駛室的玻璃與站台上的停車杆保持在同一條水平線上,隻有這樣做才能準确的停在每個站台上。如果第10節車廂的列車一旦停在了第五節車廂的車道上,乘客在下車時就會發生掉進軌道的現象,這樣就很危險。
正因為以上的種種原因,為了駕駛員能夠緩解疲勞,同時也為了安全穩定的駕駛高鐵,駕駛員開啟每趟列車下來都會做幾百個動作來提示自己。例如,用兩根手指向前方指去,就是要準備确認信号,還有握緊拳頭意味着前方遇見了彎道或者橋梁要注意察覺呼喚。駕駛員将這些動作都牢牢地記在腦子裡,在他們的駕駛過程中,這些都如同本能一般提醒着自己要每時每刻的保持警惕,總之他們要做到心到,手到,眼道以及嘴到等一系列的操作規範,所以每個高鐵駕駛員都是非常辛苦的。我們要向每一個工作在一線的鐵路人員緻敬,每到逢年過節時,正因為有了他們,無數的打工人,才能平安地趕回家,與家人團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