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寶寶是30周出生的早産寶寶,在醫院住了50天,月子裡很煎熬,整日以淚洗面,身體也沒恢複好,很怕寶寶有不好的情況發生。但是後來我發現這樣是錯的,應該整理好情緒,調理好身體,以最好的狀态迎接寶寶。因為當早産兒出院的那一天,才是萬裡長征走完的第一步。接下來寶寶的喂養及護理會是一項巨大的工作。
無論是什麼原因,如果你的寶寶是早産兒,那麼你可能要付出更多,更加細心的照顧。因為大部分早産兒出院時還沒足月(沒到預産期)不能像對待足月兒那樣,但是媽媽們也不需要過分焦慮,隻要遵照醫生的指導,注意撫養中的細節問題,他們一樣可以茁壯成長。
首先出院後的常規護理:早産兒由于體弱、免疫力低,回家後常規護理更要格外注意: 卧室要保持空氣新鮮,定時通風換氣。盡量減少外人來訪,家人如有感冒症狀要避免接觸寶寶, 接觸寶寶前和換尿布後一定要洗手。注意奶瓶清潔和消毒,媽媽哺乳時先将乳房清潔再喂奶。 早産兒皮膚比足月兒更為嬌嫩,要勤換尿布或者紙尿褲,保持臀部皮膚幹燥。在寶寶臍帶脫落之前,每天用碘伏給臍帶殘端消毒2次,注意保持臍部幹燥。 早産兒體重達标及足月後可以一兩天洗一次澡,不洗也要每天擦拭身體防止捂爛。每天應多曬太陽,既可呼吸新鮮空氣,又促進鈣的吸收。互動➕運動,每天多于與寶寶互動,刺激寶寶神經發育,運動讓寶寶先天的反射變成後天的本領,有助于身體發育,有時還可排氣預防脹氣或腸絞痛。
早産兒應該吃什麼? 母乳!!! 早産的母乳成分與足月母乳不同,有利于消化和吸收,能促進早産兒胃腸道成熟,提高免疫力,幫助神經系統發育。 如果胎齡小、出生體重低的早産兒,可使用母乳強化劑以确保其快速生長的需要。如果母乳不足,需要喂住院期間專用的早産兒配方奶粉,體重小于2000克的早産兒,适合強化母乳(母乳 母乳強化劑);或者早産兒配方奶粉。母乳無論從營養價值還是生物學功能都應作為首選。早産兒剛出生在醫院住院都是微量喂養,因為早産兒胃容量比足月新生兒更小。他們的吸吮、吞咽和呼吸功能三者發育協調,就可以自己吃奶了。由于早産兒胃容量小、每次喂奶量不能像足月兒一樣多,所以早産兒的喂養,要每餐少量,增加喂養次數。有的寶寶脾氣很急,吃奶很快,常會憋得喘不過氣來。這時候要讓他休息一會,喘幾口氣在接着吃。 喂奶時嗆奶怎麼辦 大人在給早産兒喂奶是一定要非常細緻和耐心,要抱起來喂奶,盡量避免嗆奶和吐奶,母乳喂養的寶寶,如果媽媽的奶水很多、流速很快,常會造成嗆奶,因為寶寶來不及吞咽。這時媽媽可以用手掐住乳暈周圍減慢乳汁的流速,或将前面的奶先擠出來一些,再讓寶寶吃。人工喂養時,要選擇合适的奶嘴,太大會嗆到寶寶,太小寶寶吸吮又費力。 嗆奶時需要讓寶寶側卧或者俯卧(面朝下)頭低位拍背,避免奶水進入氣管引起窒息。
早産兒的睡眠 早産兒絕大多數時間在睡覺,胎兒越小睡眠時間越多,每天要睡20個小時。襁褓包對于新生兒尤其是早産兒的安撫作用極強,可以将寶寶包裹起來,寶寶哭鬧時可以及時抱在懷裡安撫,給寶寶充分的安全感。如果寶寶哭鬧厲害,可以讓寶寶躺在媽媽胸前,讓母子皮膚接觸,即袋鼠育兒法。
早産兒需要補充哪些營養素? 維生素D或者維生素AD:早産兒容易缺乏維生素A或者維生素D, 維生素D出生後前3個月加倍服用:正常孩子從出生到1歲,身長增加約25厘米,生長發育需要大量的鈣,而早産兒出生後生長更快,鈣的需求量更大。鈣的主要來源是奶,如果每天能吃600ml的奶,就能滿足寶寶對鈣的需求,特别是母乳中的鈣更容易吸收。但是,鈣吸收的前提是需要充足的維生素D,才能被吸收和利用,維生素D在母乳中含量很低,配方奶中有一定的量,所以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D。益生菌:主要作用是調節正常腸道菌群生長,可以調節早産兒的腸道功能,改善便秘、大便次數過多等症狀,可以與奶一起喂給寶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益生菌是活菌,所以一定要用40℃以下的水沖調。 補充鐵劑:新生兒體内鐵的儲備主要是在妊娠後期通過胎盤從母體得到的,因為早産兒體内鐵的儲備不足,非常容易發生貧血,而貧血直接影響到體格和智力發育。所以應補充鐵劑,每種制劑中均有鐵元素含量,計算出每天用量,可在兩次喂奶之間服用,一天兩次。乳鐵蛋白:大多數早産兒免疫力低下,就會容易生病,每天應适當補充乳鐵蛋白增強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早産兒可以接種疫苗嗎? 足月健康的寶寶在出生後一兩天就會接種乙肝疫苗和卡介苗。由于早産兒出生時體重低、情況不穩定,大多數不能像足月兒那樣出生後馬上接種疫苗。早産兒如果出生體重達到2.5千克,身體健康,就可以盡快接種乙肝和卡介苗。疫苗接種隻需要根據出生後第一次接種疫苗的時間,進行定期疫苗接種,不需要參考糾正年齡(月齡)。
早産兒出院後複查的重要性 有些早産兒出院時是帶着氧氣罐出院的,要逐漸減少氧氣的使用,出院一至兩周後就應該回醫院接受檢查,看是否需要停止氧療。如果寶寶回家後吃奶不好,容易吐奶,體重不增,也應及時回醫院複查。 一般情況下,早産兒出院後6個月以内,每個月複查一次;6個月以後,根據寶寶的情況,由醫生決定1~2個月複查一次。1歲以後2~3個月複查一次,直至2歲。每次複查時醫生會詢問寶寶的喂養情況和護理過程,每月有什麼進步和變化,檢查寶寶的體格生長、神經運動發育情況,告知家長寶寶在相同月齡孩子中所處的水平如何,哪些方面好,哪些方面有差距。通過定期随訪,醫生能夠及早發現早産兒在發育過程中出現的異常信号,如肌張力或姿勢異常等,并根據寶寶的具體表現,有針對性的指導早期幹預的訓練方法,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減少神經系統後遺症的發生,使寶寶健康成長。 早産兒的眼底篩查和聽力篩查也很重要,很多家長容易忽視,一定要複查以免發現問題及早治療。
什麼是糾正月齡 有的早産媽媽經常拿自己的寶寶和那些出生日期差不多大的足月寶寶去相比,然後又覺得自己的寶寶不如那些足月的寶寶生長的好,其實這些媽媽們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他們的寶寶提前出生了,需要一段時間去追趕。 比如一個早産2個月的寶寶,當他4個月大時,其實隻相當于足月産的2個月大的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因為需要根據糾正年齡(月齡),來評估早産兒的發育,所以家長不需要焦慮和擔心。 早産兒的身高、體重、輔食添加的時間,都要按照糾正年齡(月齡)計算,特别是運動發育和智力發育,包括智力測查、神經運動檢查都要按照糾正年齡(月齡)進行判斷。直到寶寶2歲時,就應按照出生日期計算年齡了。如果體格和智能提前達到出生年齡就更好了。
說了這麼多隻希望對早産媽媽有所幫助,所有的早産寶寶都能健康成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