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去年3月頒布,實施已滿一周年。為推動垃圾分類工作的持續深入,四川天府新區萬安街道城南坡社區創新舉措,不僅讓社區居民們積極加入到垃圾分類的行列中,還專門打造了一處三色田,分類好的廚餘垃圾經過處理變成了澆灌蔬菜的肥料,也讓社區居民們切實感受到了垃圾分類帶來的種種便利。
一片約800平方米的田地被分為了紅、黃、綠三個顔色,正在地裡忙着的,有社區的黨員志願者、退役軍人志願者還有居民志願者。大家分工有序,在各自負責的區域種上了絲瓜、番茄、秋葵等。規劃整齊的菜園、變廢為寶的植物觀賞區、圍牆上還畫上了生動有趣的彩繪……而在此之前,這片菜園其實是一處長期閑置的雜物堆放處。住在附近的社區居民付良公也是切切實實看到了這裡的變化,“這片以前堆的全是大的舊家具,髒亂不堪。打造以後現在變成三色田園,種的蔬菜都是綠色的,環境好了,也給我們帶來生活上的美好。”
三色田的打造不僅有效利用了社區閑置空地,還進一步引導居民進行垃圾分類,踐行低碳環保理念。記者在現場注意到,在三色田旁就有專門的有機堆肥發酵區,由專人負責進行管理。将堆肥處理産出的有機肥料用于菜園耕種,不僅從根本上改善了生活垃圾給社區帶來的衛生環境問題、實現垃圾分類可利用,也在社區形成了良好的睦鄰農耕氛圍。
四川天府新區萬安街道城南坡社區負責人表示,這已經是志願者們在三色田種植的第二批蔬菜,此前種植的第一批蔬菜收獲了700多斤,已經全部贈與了社區需要關心關愛的弱勢群體,“我們為什麼叫三色田,因為紅色代表的是引領、傳承;綠色代表的是環保;黃色代表的是持續開展還有居民參與。小菜大愛,我們要把這個愛與和諧傳承下去。”
據了解,城南坡社區有居民12000餘人,自從進行垃圾分類以來,社區居民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和參與率均達100%,分類準确率達97%以上。廚餘垃圾分出率明顯提高,由每天的7桶增長到每天的27桶,其他垃圾減量明顯。在實現社區全民踐行垃圾分類的過程中,城南社區結合工作實踐,創新開展垃圾分類多元化管理。社區内原本有垃圾投放點98處共計287個垃圾桶,如今這些放垃圾桶的位置都變成了綠植區或休閑區,取代傳統垃圾桶的是10組新型智能生活垃圾分類收集亭。
城南坡社區居民謝祖秀告訴記者,社區給家家戶戶都贈送了四個垃圾桶用于垃圾分類投放,每天在固定時間将分好類的垃圾送到小區垃圾投放處,已經成為了她的生活習慣,“之前那些亂丢的現象現在就沒有了。以前全部是混裝直接丢在那兒就走了,現在我們在家裡都是把垃圾分好了的,可回收垃圾也會有人定時在小區門口收,很方便。”
城南坡社區隻是成都全民參與垃圾分類的一個小的縮影。垃圾分類人人有責,在踐行垃圾分類的路上,你還有什麼小妙招、小建議,也希望你和我們一起來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