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說說我的家鄉駐馬店

說說我的家鄉駐馬店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6 15:20:56
一半兒米咧一半兒面

文 / 江秋獨釣

家鄉句俗語:“有錢難買正息縣,一半兒米咧一半兒面”。“正息縣”是指正陽縣和息縣,兩個縣都是平原農業大縣,自西向東沿淮河順流相依。秦嶺——淮河是我國氣候的南北分界線,南方水鄉栽稻吃米、北方幹燥種麥吃面。毗鄰淮河的正、息縣正處在這個分界線上,農業種植結構兼顧南北,農戶即有水田又有旱地,農民種啥吃啥,所以日常主食也是米面兼有。“有錢難買”就道出了農業社會時,兩縣的地理優勢和生活富足的傲驕。

說說我的家鄉駐馬店(一半兒米咧一半兒面)1

上世紀八十年代,工業影響還沒深入到農村,更沒有物流一說,農家的孩子除了春節能吃得上一點糖果,日常并沒有太多的零食嚼裹,但勤勞的父母總能利用最普通的米、面開發出各種美食。花米團、糯米餅、高梁饴,這些零食趕大集就能買到,但沒有閑錢的農民很少趕集;小麻花、油條、馓子等美味,心靈手巧的母親在家就能制作,但也隻有等到親朋娶親生娃時為了送禮才會炸制。炒大麥面、熬麥芽糖有季節性,不是想吃随時就能有的。嘴饞的孩子也會自尋出路,上樹掏鳥蛋、下河抓魚蝦、春天挖茅根、秋天啃玉米稈,這些都是稀松平常、不值一提。最令我佩服的是我大姐自創的一道美食,将擱置到硬如磚石的剩饅頭,掰碎搓成馍渣兒,沾裹着自家腌漬的芥菜條吃,鮮香耐饑又解饞,能吃出風幹臘雞腿的味道。絕代吃貨金聖歎臨終遺言:五香豆腐幹與花生米同嚼,有火腿味道。這道“芥菜饅頭渣”有異曲同工之妙,足以讓我津津樂道一輩子。

米,在我家鄉也能做出許多花樣。花米團、米酒、米粉、米餅、糍粑等等,這些吃食在種值水稻的南方都有,不值得細說。最令我敬畏的是米糊糊,它即不是主食又不屬于零嘴兒,卻養活了我及家鄉的一批孩子。我剛出生時,母親沒有奶水,姥姥就把糯米炒熟碾成粉,用開水調成米糊糊喂養我,直到我長出牙,能咀嚼,不再依靠流食才停止。當時農村并沒有替代母乳的牛奶、羊奶出售,即便縣城國營商店偶爾有一點奶粉出售,票證年代的農村人家沒資格買,貧困的農家孩子更是吃不起。米糊糊活了家鄉農村娃娃的命,不得不敬畏。

說說我的家鄉駐馬店(一半兒米咧一半兒面)2

米,不僅是主食,也可以做菜。農村柴火竈做米飯,鍋底總會有一層厚厚的鍋巴,家鄉叫米焦兒,形象貼切。上層米飯鏟出,鍋巴粘在鍋底,繼續用竈灰的餘熾烘烤着,吃罷飯後,米焦兒也烘烤得金黃焦酥,咬上一口,嘎嘣嘣滿嘴焦香。家鄉現在還留着一道用米焦做的名菜——鍋巴肉片。烘烤過的鍋巴,再過油炸制,出鍋後立即澆上鄰竈同時燒制好的湯汁肉片,湯汁遇到炸裂的鍋巴,嗞——的一聲,鍋巴的焦香和澆汁的肉香就蒸騰了一屋子。這個菜要趁熱吃,酥脆多汁、滿口留香。随着時代的發展,這道菜也變得花樣百出,鱿魚鍋巴、香菇鍋巴、排骨鍋巴等等,變得是澆頭,不變得仍然是那柴火鍋巴的精髓。當年為了拼湊一道待客菜,利用邊角食材變出的花樣,如今卻成了一道難得的名菜,傳遍大江南北。當初的窘迫也成就了今天的特色。

說說我的家鄉駐馬店(一半兒米咧一半兒面)3

面條拌米飯,最能證明家鄉的一半兒米一半兒面。家鄉的飲食習慣是早飯饅頭粥,晚飯喝面條,中午這一頓就必須吃米飯,農村活重,一天的力氣與營養全靠中午這一餐。早晚吃面還可以用鹹菜、鹹雞蛋下飯,但中午的米飯就必須有炒菜了。過了清明節,農村會有一個多月的蔬菜斷季,沒菜米飯還怎麼吃?聰明的農家女子就發明了面條拌米飯,面條當菜澆蓋米飯上。漿面條軟糯鹹香,大米飯光滑勁彈。飯是菜,菜也是飯,味道雖比不上大米配炒菜正式,卻比鹹菜泡飯好上不少。時至今日,家中如有剩面條,偶爾我也會拌米飯吃,不在乎味道如何,隻為童年的回憶和對故鄉的眷念。

我父親家在正陽,母親是息縣人,所以我就是那“難買正息縣”的二次方。北方人說我是蠻子,南方人說我是侉子,隻因我的家鄉在南北方的分界線上,我的飲食一半米咧一半面。

說說我的家鄉駐馬店(一半兒米咧一半兒面)4

END ㅡ

作者簡介:江秋獨釣,看風景亦是風景中的人。享得了繁華,耐得住寂寞,特立獨行姿意汪洋,淡看潮起潮落,靜待雲卷雲舒,一人獨釣一江秋。

本文為"等你FM"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