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紅樓夢》作曲王立平
87《紅樓夢》拍得經典,在于各方面的配合。電視劇是綜合類的藝術形式,需要把劇本、演員、攝像、音樂等各方面融合起來才能完成。
就像王扶林導演說的那樣:“這非一人之功。”
這其中有很多“幕後英雄”:
比如服裝設計師史延芹,她去應聘時劇組已有設計人員,史延芹看到設計稿都是紅紅綠綠的,沒有特色,她交出自己的設計稿赢得劇組青睐。
比如美術設計師劉寶俊,設計了很多典雅的室内和室外場景,為《紅樓夢》的拍攝奠定了場景基礎。
正是這些幕後工作者的努力才使87《紅樓夢》成為經典。
這其中,作曲王立平的貢獻尤為突出。
而當《新紅樓夢》拍攝時,有人問王立平能否重新為“紅樓夢”作曲,他表示了拒絕,這是為何呢?
01拒絕合作,一個人承攬下《紅樓夢》的作曲1982年,在廣播電台任音樂編輯的王芝芙告訴王立平一個消息:王扶林導演正在籌拍電視劇《紅樓夢》,你有沒有興趣為這部劇作曲?
聽到這個消息,王立平又驚訝又激動,立即表示:我不但非常有興趣,而且還有點迫不及待了。
從初中時王立平就讀《紅樓夢》,那時候他對《紅樓夢》理解地不深入,就覺婆婆媽媽的,故事挺瑣碎。随着年齡的增長,王立平再讀《紅樓夢》就慢慢理解了書中人物。
他覺得那些人物就像生活在身邊一樣,他們的感情顯得很沉重,有一種動人心魄的力量。他越對《紅樓夢》理解地深入就越喜歡。作為一位音樂工作者,王立平早想為《紅樓夢》創作一部音樂作品,但總覺得機緣未到,不知道從何處下筆。
有這樣一個機會擺在眼前,王立平當然想抓住。
于是,王芝芙安排王立平與王扶林見了一面。
王扶林告訴王立平,為《紅樓夢》創作音樂是一件大事,他需要與電視台領導、劇組以及紅學會的同志商量一下,并且要王立平與大家見個面。王立平知道,這是劇組對他的考察。
見面會很快舉行。包括紅學家一共來了十幾位同志。其實這次會面主要是王立平說,别的同志聽。
王立平通過三個方面講了自己的想法:
一是自己對《紅樓夢》的認識。
二是關于電視劇《紅樓夢》的拍攝問題,他覺得《紅樓夢》與别的電視劇不同,不能單純講故事,而主要以“情”取勝,着力表現人物的心路曆程。另外不要特意為《紅樓夢》增加什麼,而是充分留出空間刻畫人物,從而為音樂創作留出空間。
三是關于《紅樓夢》的音樂構想,基調應該是“滿腔惆怅,無限感慨。”
王立平認為,《紅樓夢》的音樂既是屬于故事中人物的,也屬于它的創作者曹雪芹先生,也屬于《紅樓夢》的改編和再創作者,更屬于電視機前的觀衆。劇中音樂應該成為溝通心靈和情感的橋梁。換言之,在電視劇裡,音樂對刻畫人物起作用,在電視劇外,能引起觀衆的“共情”。
王立平把對《紅樓夢》以及“紅樓音樂”的認知滔滔不絕地說了一下午。其間那些專家們沒有發言。說實話,對于紅學家而言,要談論曹雪芹的家世、《紅樓夢》的版本和故事,他們是行家,但對于《紅樓夢》的音樂是怎樣的誰也說不清楚。
但專家們已經意識到:王立平是為《紅樓夢》作曲的合适人選。
果然幾天後,王扶林打電話通知王立平,劇組決定聘請他為電視劇《紅樓夢》作曲!
對于王立平來說,這真是“夢想成真”了。與《紅樓夢》選演員一樣,作曲也是有競争的。王立平知道還有别的作曲家參與,于是對王扶林說:
為《紅樓夢》作曲不能與人合作,因為《紅樓夢》突出一個“情”字,需要個人化的體驗,假如為《紅樓夢》作曲的是好幾個人,你有這個想法,我有那個想法,創作的曲調不統一,給觀衆的體驗就不會好。
王扶林疑惑地道:《紅樓夢》是一部連續劇,有很多集,需要創作多首音樂歌曲,你一個人來得及寫嗎?
王立平毫不猶豫地道:“你們來得及拍我就來得及寫!”
王立平拒絕與别人合作,一方面表明他很有自信,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和麻煩:不同的作曲家假如一個寫悲的,一個寫喜?一個寫前面一個寫後面,那會顯得多麼混亂?
02曆史4年創作,獨創“十三不靠”紅樓音樂,僅一首《葬花吟》就創作了1年零8個月時間《紅樓夢》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作品。裡面涉及的元素很多:豪門貴族、販夫走卒;城市鄉村、寺廟田園;三教九流、士農工商;建築園林、烹饪飲食、文學藝術……自然也包括音樂。
以《紅樓夢》第五回《遊幻境指迷十二钗,飲仙醪曲演紅樓夢》為例,賈寶玉夢中至“太虛幻境”,警幻仙子讓他欣賞“新制的《紅樓夢》十二支”曲子。
按照警幻的說法,這些曲子十分獨特:
不比塵世中所填之曲,必有生旦淨末之則,又有南北九宮之限。或詠歎一人,或感懷一事,偶成一曲,即可譜入管弦。若非個中人,不知其中之妙。
作為一部古典小說,曹雪芹創作的《紅樓夢》有很多“創新”之處,題材新穎,寫作手法新穎,既如曹雪芹寫的“《紅樓夢》十二支曲子”就很有“新意”。《紅樓夢》十二支曲子對應金陵十二钗正副冊裡面的人物,每人有一支或二支曲子。
對于王立平來說,創作《紅樓夢》音樂既有容易之處也有難度。容易處在于,曹雪芹已經寫好了歌詞,以詩詞歌賦的形式對十二钗的“命運”做了很好的總結;難度在于,在曹雪芹語言文字的背後,如何創作出音樂曲調,由文字轉化為聲音并且與《紅樓夢》的意境相匹配。
王立平進入《紅樓夢》劇組後,王扶林導演就催促他盡快拿出“主題歌”來。作曲與拍攝是一樣重要的,什麼樣的畫面配什麼樣的曲調,或者什麼樣的曲調配什麼樣的畫面,二者要結合起來。
但王立平很難下筆。一再猶豫。那時候王扶林經常給王立平打電話,問他寫出來了沒有。王立平常常無言以對。王扶林很有耐心,直到一年後,王立平才拿出《枉凝眉》和《序曲》交給劇組。
由此可見創作之難。
毫無疑問,難就難在曹雪芹所寫的“《紅樓夢》十二支曲子”并非“塵世”中所聽到的曲子,沒有“生旦淨末”、“南北九宮”的限制。
假如曹雪芹明明白白寫出這些曲子是“京劇”、“昆曲”、“越劇”或者清代流行的其它曲子樣式,那當然就好說了。因此,對于譜曲的人來說,雖然明知這些曲子是中華古典音樂樣式的,但又不能運用“京劇”、“昆曲”或其他戲曲的音調。
為了使87《紅樓夢》的音樂具備獨特風格,同時也與曹雪芹原著中描述的接近,王立平經過反複思考後,決定把這些音樂寫成“十三不靠”式的。
王立平與陳曉旭、歐陽奮強
何謂“十三不靠”?
就是不靠戲曲、不靠民歌、不靠說唱、不靠流行歌曲、不靠藝術歌曲、不靠歌劇、也不靠近自己從前創作的音樂等等,創作出專門屬于《紅樓夢》的一種音樂“方言”。
惟其“十三不靠”,才能與曹雪芹的原著相匹配!
一個人承擔《紅樓夢》音樂,并且保證每一首曲子能達到對《紅樓夢》意境的貼切表述。這的确很不容易。何況還要有“獨創”、“标志感”,能讓觀衆一聽就是屬于《紅樓夢》的。
多年後王立平想起當年譜曲的情形還是很有感慨:
我很羨慕劇組裡的編劇、導演、服裝、道具,有什麼樣的人物,說什麼樣的話,講什麼樣的故事曹雪芹寫得明白……唯獨音樂,翻遍《紅樓夢》沒有一個音符!隻有我要創作的音樂才是真正的無中生有。
《紅樓夢》音樂的創作曆時4年。其中的酸甜苦辣王立平心裡清楚。關鍵的是,《紅樓夢》歌曲有很多描寫人物命運的,比如香菱的《歎香菱》,晴雯的《晴雯歌》,探春的《分骨肉》,描寫寶黛愛情的《枉凝眉》,林黛玉的《葬花吟》……如何讓音樂表達出人物的性格和“命運”是王立平經常思考的問題,寫出好的音樂固然需要精湛的技術,但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感受。
這其中,《葬花吟》創作了1年零8個月時間。
“黛玉葬花”是戲曲作品經常演繹的橋段。在王立平看來,以前人們看“黛玉葬花”,多是從哭哭啼啼、悲悲切切的角度來的,雖然感人,但總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林黛玉是曹雪芹花費很大筆墨描寫的一個女子,她的人生經曆令人扼腕歎息,曹雪芹十分厚愛這個人物,究其原因,就在于林黛玉不僅冰雪聰明,還非常清醒,她很明白自己的“命運”怎樣,但又無力改變,活得異常沉重。所以,僅從悲切的角度無法傳達曹雪芹的筆意。
有一次,王立平翻閱《紅樓夢》,《葬花吟》裡一句“天盡頭,何處有香丘?”的詩句映入眼簾,這首詩他早就爛熟于心,但在那一刻他忽然想到:林黛玉這哪裡是低頭葬花,分明是昂首問天嘛!
王立平與陳曉旭
如果說,葬花是對青春易逝的感歎,那麼這句“天盡頭,何處有香丘?”的詩句,就是對“人生意義”的追問。這是林黛玉的一種悲鳴、呼号。因為這句詩,林黛玉的形象變得高大起來。
王立平得到這個靈感後,決定把《葬花吟》寫成“天問”。為了确定自己的想法,王立平找來劇組的編劇、顧問等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他們,結果這些專家們的第一反應是:這是對曹雪芹這首詩的準确解讀!更有一些紅學家認為,曹雪芹這首詩在創作過程中受過屈原的影響。
于是,在曆時1年8個月後,王立平把《葬花吟》的曲子寫了出來。
03精益求精:為錄制歌曲,專門培養了一位歌手對于自己創作的“紅樓音樂”,王立平是很有信心的。畢竟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構思、創作。
但緊随其後的問題是:由誰來演唱?照王立平的說法:“紅樓音樂”屬于獨創的一種“音樂方言”,現成的歌手和名家都不合适。
關鍵時刻他想到在長春一家工廠擔任化驗員的陳力。為了演唱好“紅樓音樂”,王立平把陳力借調到劇組,王扶林導演還為陳力安排了一個“柳嫂”的角色,目的是幫助陳力了解劇情,深入《紅樓夢》,也為了讓她安心在劇組工作。
王立平與陳力(左一)等人
事實證明王立平的眼光很準,陳力很好完成了紅樓夢歌曲的演唱。
多年後王立平感慨地說:
為了一部電視劇的歌曲錄音,而專門定向培養一位業餘歌手,還讓她在攝制組工作三年,能做出這樣決策的創作集體是有氣度和魄力的!
這一切都說明,王立平和《紅樓夢》劇組對藝術負責、精益求精的精神。
王立平與陳力
正是在各方面都保持了高标準、嚴要求,才有了經典的87版《紅樓夢》。
04王立平為何不為《新紅樓夢》創作音樂?對于一位藝術家來說,總是覺得自己的下一部作品是好的,因此藝術家們對未來總是抱着憧憬。
有人問王立平:您認為自己的哪一部作品“最好”?
王立平回答說:就像一個母親養育了好幾個孩子,讓她回答“最喜歡”哪個孩子,她也沒法回答。其實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長期醞釀的結果。
他說:“《紅樓夢》音樂是我的一個難産兒,為了《紅樓夢》,我實在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太多的感情,所以,我對這部作品有着不一樣的感情。”
87《紅樓夢》已經播出30多年,實踐證明這部作品是非常經典的。
它是編劇、導演、演員、攝像、化妝、道具、音樂等多種藝術形式綜合的結果。
這其中,音樂的作用尤其不可低估。沒有音樂,再好的畫面也烘托不出那種意境和氛圍。
王立平憑借一人之力創作出“紅樓音樂”,不僅在當時得到紅學家的普遍好評,也得到觀衆的喜愛。比如有人喜歡《枉凝眉》,有人喜歡《晴雯歌》,有人喜歡《序曲》。
藝術需要創新,《紅樓夢》也不例外。
當《新紅樓夢》拍攝時,有網友呼籲:《新紅樓夢》的配樂其實不必重新創作,隻需要用王立平的音樂就行。當時有人問過王立平,會不會為《新紅樓夢》重新創作音樂?
王立平表示了拒絕:“我不會再寫《紅樓夢》的音樂,不是不想,不是不愛,而是我在創作中已經傾盡所有,如果不能寫得更好,那為什麼我還要寫?”
王立平說得很實在。對于2010版的《新紅樓夢》,王立平也很關注。
《新紅樓夢》播出後,王立平雖然沒有給出直接評論,但他在一次訪談裡含蓄地說道:“到2010年新版《紅樓夢》出來……到這時,人們對87版《紅樓夢》越來越認可,甚至将其稱為經典、高峰,不可超越。”
藝術需要“對比”,一對比之下,也就看出哪一部作品堪稱經典,哪一部作品是一般化的。
《新紅樓夢》的音樂與87版相比,采用了類似于“聊齋”、西洋歌劇的配樂,雖然是創新,卻不容易為觀衆接受。87版的“紅樓音樂”被不斷傳唱,新版《紅樓夢》音樂被吐槽就是一例。
05王立平: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在後人面前築起一道高牆,讓後人感到要超越沒那麼容易作為一部經典,王立平認為《紅樓夢》還會被不斷重拍下去,也會有另外的作者重新創作它的音樂。
他說: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輝煌和局限,所有的事隻能空前不能絕後……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就是用我們的心血、智慧、勤奮築起一道高牆,讓後代即便不會望而生畏,也應該讓他們感到,想要超越沒有那麼容易。
王立平、陳力
王立平老師說得很誠懇,也表明他的自信:要想超越87版《紅樓夢》的音樂是很難的!
結語工匠精神鑄就了經典87《紅樓夢》之所以經典,在于它各方面都達到了“經典”:演員選的經典,服裝設計地經典,化妝師化妝地經典,音樂經典……這些“幕後”工作者朝着一個共同的方向努力,運用智慧把《紅樓夢》拍好。
王扶林與王立平
87《紅樓夢》的成功還在于做到了“雅俗共賞”。這不單純是一個标準,而是一種境界,藝術工作者們應該努力做到這一點,一方面提升人們對藝術的審美水平,另一方面也能令人們對這種藝術喜聞樂見。隻有像王立平老師這樣,發揚藝術的“工匠精神”才能鑄就經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