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光緒三十四年聖旨

光緒三十四年聖旨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08 15:18:01

光緒三十四年聖旨?來源:燕趙都市報原标題:三道光緒聖旨 折射百年家風,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光緒三十四年聖旨?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光緒三十四年聖旨(别人家的傳家寶)1

光緒三十四年聖旨

來源:燕趙都市報

原标題:三道光緒聖旨 折射百年家風

打開三個陳舊的卷軸,展現出曆經百年滄桑有些微損的聖旨,但依舊能透出當年皇權的威嚴。捧着聖旨,邢台市經濟開發區趙麻村村民趙改慶感慨地說:“這曾經是我們趙家先祖的榮耀啊!”三道聖旨是趙改慶的先祖趙允中(字虞臣)在臨城為官時,光緒皇帝頒給他的。

聖旨見證家族輝煌

三道聖旨,均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小楷漢字行文流暢、布局工整,落款處加蓋着玺印。白色絲織绫面,雖經百年,但絲紋依然清晰可辨。其中光緒二十年(1894年)那道聖旨是诰封趙允中父母的;光緒三十年(1904年)的兩道一道是诰封趙允中父母的,一道是诰封趙允中祖父母的。

說起先祖趙允中,趙改慶已經知之不多。他隻知道在光緒五年的時候,其先祖在己卯科順天鄉試中得中舉人。後來在臨城縣教育行業從事文職,13年後擢升為臨城縣訓導,是個從七品的官兒。趙允中在崗位上兢兢業業、清廉剛正,政績卓越,後被朝廷獎五品頂戴花翎。也正是因此,朝廷才屢次诰封他的長輩。

當年,趙改慶曾見過自己家的門樓上有一塊長約80厘米、寬約60厘米的匾額,上書“文魁”二字,隻知道是為先祖趙允中懸挂,具體來曆已不可考,後來由于疏于保護毀壞遺失了。

趙允中有趙增森和趙林森兩個兒子。趙增森的牌位上有“太學生”和“國子監”等字樣,趙林森一支到他兒子時舉家遷往貴州。三道聖旨便由趙增森傳給了兒子趙玉祥。趙玉祥誕下五子,就是趙改慶的父親趙金堂這一輩。如今,聖旨被五家人共同收藏。“目前,聖旨在我小叔叔那裡保存。”趙改慶說。

把聖旨當家訓傳承

在趙麻村東頭豎有一塊趙允中的記事碑,高2米、寬約0.6米,為他的衆多門生所立。碑文篆刻精細,一詠三歎,記錄着趙允中的生平。碑首兩條盤龍,中間篆書雕刻“不朽”二字。仔細辨認後,可知碑文内容是歌頌趙允中在教育行業做出的貢獻和其為官清廉的高尚人品。

此記事石碑立于“清光緒三十四年”,分别由癸酉科拔貢吳玠撰寫,歲貢生韓振镛詩,乙酉科拔貢景紹聞書丹,歲貢生王煥文撰額。餘下文生、門生和職員等60餘人共同為恩師立碑。從碑文上能看出來,趙允中當年桃李滿天下,恩澤當地無數文人。

趙家數代人以先祖趙允中為榮,更是把聖旨奉若聖明。“我們的好家風一直延續到現在,父慈子孝,沒有吵架拌嘴的。”趙改慶說。他們從沒有想過這幾道聖旨有多大的價值、能賣多少錢,趙家人的共同目标就是把聖旨當作家訓傳承下去,延續先輩高尚的品德和學識。

三道聖旨頗具研究價值

據邢台市文物管理處處長李恩玮介紹,從這幾道聖旨内容可以得知,趙允中受封時,是直隸順德府邢台縣人。趙允中是光緒十八年正月到臨城縣任訓導,級别為從七品,這是一個相當于現在主管教育副縣長級的官。

這三道聖旨,确切地說應該叫诰封。诰封就是诰命封賞,它與聖旨還是有區别的,并不是真正的聖旨,但通常都被老百姓稱為聖旨。诰命與敕命形如畫卷,級别不同,卷軸和書寫的材質不同。相對于趙允中的職務來說,這個诰封的規格是相當高的,說明他各方面成績特别突出。

他的爺爺和奶奶、父母親也受到了一定的獎勵和待遇,不僅有社會待遇,還有經濟待遇。在我國古代,這樣的政府獎勵一般都是一年給多少糧食。一般情況下皇帝頒發诰封都是成對的,一個是給他祖父祖母的,一個是給他父母親的。皇帝對趙允中的評價,由這幾道诰封可知,是非常高的。

李恩玮介紹,這幾道诰封由于是國家頒發的文書,一般都是翰林院大學士之類的人的手書,其書法水平自然很高,具有較高的書法藝術價值。三道诰封離現在有100多年了,對地方史志具有補充作用,對研究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風俗等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價值。而在一個家族史上,它的意義就更大了,具有重要的家風傳承意義。(記者 盧玉輝 通訊員 翟立華 院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