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在精心準備了3年之後,于公元225年時諸葛亮分三路發兵征夷,同年5月,諸葛亮所率領的大軍與孟獲交戰。而後,經過七擒七縱後,領孟獲誠心歸順于其。至其之後,在蜀漢之地上坐鎮的大将中,最出名的便是韋臯。可以說,安史之亂是唐朝的一個轉折點,自此之後,大唐帝國就不像以前那樣繁榮富強了,反而是内憂外患不斷,國力日漸虛弱。
從國家領土上來看,安史之亂後,唐朝的領土不斷縮減,河西走廊也被吐蕃人占領,随後,吐蕃人又把西蜀定為了目标。因為,西蜀十分的富庶,隻要能夠拿下西蜀,不僅能夠提供足夠的物資,還可以對唐朝的關鍵地區——關中地區實現合圍之勢,那麼,想要覆滅大唐就不是難事了。于是,吐蕃人糾集了南诏一起攻打蜀國,唐軍不敵亂軍數次戰敗。
在丢失了很多土地,很多百姓流離失所之後,将領韋臯臨危受命,帶兵還擊吐蕃人的入侵,保衛了西蜀的安全,韋臯也因此成為西蜀地區百姓眼中的“諸葛亮的轉世”。古籍《神僧傳》中記載了這麼一個記載:韋臯是京兆萬年人,也就是現在的陝西西安人。并且,相傳在韋臯出生的時候,他的父親曾經找過一個相面的人給他看面相,得出的結果是:“韋臯将來一定是一個可成将相的人。”
在韋臯滿月的時候,韋家人大擺筵席,沒想到酒席上來了一個胡人和尚,其相貌之醜陋,簡直難以入目。韋家的下人就讓這個胡人和尚坐在了院子裡面的破席上面,沒過多久,奶媽就抱着韋臯出來了。沒成想,這個胡人和尚居然一下子站了起來,幾步走上了台階向韋臯下跪,嘴裡還說着:“諸葛丞相您終于回來拯救西蜀百姓的話語。”當即,韋臯的父親就問胡人和尚他所說的話是否真實。
而胡人和尚也表明韋臯确實是諸葛亮轉世,以後還要坐上統帥之位。因此,韋臯父親便把武侯作為了韋臯的字号。果不其然,韋臯在長大成人以後做上了西蜀的統帥,并且,在西蜀地區足足鎮守了二十一年。
根據《資治通鑒》裡面的記載:韋臯在考上功名之後,參加了劍南節度使張延賞舉行的酒會。張延賞的妻子苗氏就很懂相面,一看見英姿勃發的韋臯就覺得這個人了不得。于是,就立馬給自己的丈夫張延賞提議:“自己的女兒還未出嫁,不如就把我們的女兒嫁給韋臯吧。”她還說:“這個韋臯面相不凡,将來一定是個做将相的人,女兒嫁給他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張延賞也知道自己妻子很會看相識人,所以,也就答應了這門婚事。可不巧的是,過了個兩三年,張延賞也沒見這個韋臯有什麼過人的地方,更無功無名,反而脾氣還壞,像所有的窮書生一樣的自命清高。
于是,張延賞就不給他好臉色看了。這就導緻了後來韋臯在張府受盡了欺淩,連個張府裡面奴婢都可以騎到他頭上作威作福,也隻有自己的妻子和丈母娘對自己好。韋臯本來就是一個有脾氣的人,既然,你看不慣我,那我離開就是了。終于,韋臯離開了張府,帶着自己老婆去關中闖蕩去了。
當然,韋臯以自己的才華得到了唐德宗的看重,憑借着過硬的軍政才能,在對外鎮壓吐蕃和對内打擊反叛分子方面多次立下功勞,最終步步高升。興元元年,韋臯坐上了金吾衛大将軍的位子。一年後,韋臯再一次升官,作為劍南節度使代表朝廷出面到蜀國去了。這麼一來,韋臯也就接替了自己老丈人的位置,而張延賞看見女婿這麼風光的回來了,想想自己以前做的那些事,就幹脆在做完職務交接之後離開了成都。
人都是講究緣分的,前世恩惠于蜀人今生得到蜀人的恩惠,都是緣分的延續吧。其實,在韋臯接任劍南節度使時,西蜀的局勢就已經很危急了。吐蕃人和南诏人是西面和南面兩面夾擊,使得唐軍腹背受敵難以抵抗。而韋臯一走馬上任,就整兵練武用以抵抗外族入侵。并且,韋臯還善于使用計謀,既然,吐蕃人是仗着自己有南诏幫忙才那麼肆無忌憚,那麼,韋臯就決定瓦解這樣的一個聯盟。
南诏本來就是唐朝的一個附屬國,隻是因為在唐玄宗時期無端被唐軍進攻才不得以找了吐蕃做靠山,而現今,南诏被迫攻打西蜀也是極其不情願的。于是,韋臯便派遣使者與南诏人講和,還說明了利害關系:“跟着吐蕃人你們隻能當炮灰,打頭陣,還不如跟着我們,我們也不要你打頭陣,不鬧事兒就行了。”
在公元787年,韋臯打敗了吐蕃和南诏兩國的聯合軍隊,斬殺和俘獲了将近十萬人。吐蕃人戰敗之後,認為這全都是南诏人造成的,所以,吐蕃和南诏的盟友關系也就此破裂了。韋臯也就趁此良機,不斷的給南诏王陳明利害關系,終于,在第二年說服了南诏王,南诏也就此再次成為大唐的附屬國。
在公元793年,南诏還聯合韋臯一起去絞殺吐蕃,突襲吐蕃人的後方,一連打下十六城,擊殺十多萬人,使吐蕃人大傷元氣。
正因如此,西蜀之後的戰局發生了徹底的改變,在此之前,一直是吐蕃人聯合南诏人夾擊唐軍,現在,是唐軍聯合南诏人打擊吐蕃叛亂,而在此之後,吐蕃的勢力也是東山難起。韋臯治理蜀地二十一年,多次出師抗擊吐蕃,一共擊退了吐蕃四十八萬人,擒獲的吐蕃将領也多達一百五十人,所獲的物資也不在少數。
并且,韋臯在聯合南诏打擊吐蕃的戰略中,于8世紀末9世紀初先後在川滇間的北路和南路開路置驿,重新開啟了南方絲綢之路。南方絲綢之路重開後,推動了唐與南诏的交往,也有利于唐與南亞、東南亞各國的交流。可以說,韋臯在當時的功績無人與之匹敵,就其在蜀地的功績而言,值得人們敬畏,也是自諸葛亮後,對蜀地影響較大的軍事人物。至于其是否為諸葛亮轉世,無法從科學的角度予以認證。
韋臯在公元805年去世,此前被封為了南康郡王,谥号“忠武”。
參考資料:
『《神僧傳》、《資治通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