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農網】
“今非昔比了,江灘環境越來越好,美好家園需要大家來共同維護。”立冬時節,暖陽高照,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江灘公園,住在附近的居民趙志剛正着相機正在捕捉美景。他介紹說,以前為了搞建設,青山沿江工業碼頭雲集,大車經過塵土飛揚。曆經這十年整治綠色轉換,長江、濕地、綠植、遊人,在此實現自然融合。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如今的武漢三鎮兩江四岸,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成為“美麗中國”的一個縮影。11月5日-13日,《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在武漢東湖主會場和日内瓦分會場同步召開,共有142個締約方和有關國際組織的1100名左右代表參會。大會正式通過“武漢宣言”,呼籲各方以強烈意願和實際行動,促進各類濕地的保護、修複、管理以及合理和可持續利用。
沉湖國際重要濕地 魏斌攝
濕地被喻為“地球之腎”,是人與自然共同的家園。這是中國首次承辦的國際濕地大會。本屆大會上,武漢獲頒“國際濕地城市”證書。一般來說,城市越大,人口越多,其濕地保護的難度也越大。近5年間,武漢累計投入濕地保護修複資金9.65億元,退漁還濕9.5萬畝、退耕還濕1萬畝;建成5個濕地自然保護區和10個濕地公園。
“退漁還濕後,我們第一年就領到了100多萬元補償金。”武漢市蔡甸區蘆葦管理總站站長李勝斌介紹,過去他主要從事農業種植養殖等經營工作,由于過度圍湖造田、圍網養殖,對所在的沉湖濕地生态造成不良影響。在政策引導下,現已從經營開發者轉變成了保護者,共同承擔巡護沉湖濕地的責任。
近年來,武漢市及蔡甸區政府出台政策,實施濕地自然保護區生态補償全覆蓋,鳥吃莊稼政府“賠”,讓濕地重返大自然。在武漢江夏區,一批坐擁山湖資源的特色民宿成為市民周末度假的“網紅打卡點”,當地利用濕地資源以全域旅遊帶動鄉村振興,鄉村休閑遊年接待遊客6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20億元。
東湖聽濤景區 陳利安攝
草木繁茂,水清魚肥,候鳥期至,無數的生命脈動诠釋着武漢濕地的美好,離不開武漢人的守護。近十年來,武漢立法在先,全局規劃,生态移民:從大東湖治理到長江大保護,從六湖聯通、四水共治、到海綿城市等工程,大力度推進了濕地的系統保護和生态修複。堅持開展濕地保護和科普宣教活動,20餘萬志願者參與其中,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濕地保護工作機制,彙聚起濕地保護強大合力。
“湖北是千湖之省、魚米之鄉,武漢是百湖之市,濕地之城,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湖北,已成為全省上下的高度共識和行動。”湖北省委書記王蒙徽在濕地大會開幕式上緻辭時表示,湖北要堅持保護優先、系統治理,實施湖北省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規劃綱要,把濕地保護修複作為流域綜合治理的重要内容,作為守住水安全、水環境安全、生态安全、糧食安全底線的重要支撐。要進一步攜起手來,共同扛起責任,共同珍愛濕地,共創美好環境,共同締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家園。
青山江灘
湖北濕地資源禀賦天成、生态楚楚動人、發展生機蓬勃,是中國濕地保護的生動縮影。11月6日,中國履行《濕地公約》30周年成就展在武漢東湖揭幕。湖北省省長王忠林緻辭說,湖北将乘勢而上、聚勢而進,扛起環境治理之責,聚力保護濕地作出湖北貢獻,奮力譜寫中國履約故事湖北新篇章,加強與締約方和兄弟省市交流合作,為全球生态保護和綠色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何紅衛 樂明凱
本文來自【中國農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