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教育廳舉行解放思想大讨論專題交流研讨暨“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與深化江蘇教育改革”學習座談會。“江蘇教育報”微信公衆号開專欄持續推送代表發言。
今天推送的是江蘇大學黨委書記袁壽其的發言。
■江蘇大學 袁壽其
教育思想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育現代化建設特别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根本指南。高校深入學習貫徹教育思想,就是要面向新時代肩負新使命,充分發揮學校人才科技學科優勢,努力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近年來,江蘇大學聚焦需求,深化改革,搭平台、創載體、建機制,全面提升學校辦學質量和水平,全面提升學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效果。
一、提升人才供給質量
強調,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再一次對高校人才培養作出重要指示。遵循的思想,我們确定了“教學質量名校”發展理念。
一是改革培養模式。依托農業裝備、車輛工程等優勢學科,成立全省機械動力類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聯盟,形成政府、行業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聯合培養卓越工程師的新機制和新模式。設立“金山英才班”,重點培養未來裝備制造業領軍人才。
二是優化調整專業。主動對接江蘇加快發展創新型經濟以及新興産業倍增、服務業提速、傳統産業升級“三大計劃”對創新人才的需求,設置新能源技術與工程、物聯網工程等新專業,為江蘇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培養人才。開展新工科教育改革,改造升級傳統工科專業,加快培養新興領域工程科技人才。
三是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成立創新創業學院,構建“135塔式”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加強與地方高創中心、創業園區的協同,孵化一大批創業典型。5年來為江蘇培養1.8萬名本科生,7000餘名碩士、博士研究生,1500餘名工程碩士。學校65%以上的畢業生在江蘇就業創業。
二、增強科技創新能力
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支撐。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強調,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加強對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颠覆性技術的攻關創新。遵循的思想,我們着力增強科技創新能力。
一是加強校内創新平台建設。根據學科科研特色,設立流體機械、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環境健康研究院等校内24個專職科研機構,加強應用研究,并引導其向高新技術開發延伸。國家水泵及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被遴選為省産業技術研究院首批研究所,獲批“混合動力車輛技術國家與地方聯合工程中心(江蘇)”。
二是與企業共建研發平台。與省内企業共建科技服務平台近200個,企業研究生工作站近500個,與600餘家企業建立産學研戰略聯盟。與江蘇恒順集團、江蘇沃得農業機械有限公司、大亞科技集體等共建研究中心。與徐工集團、無錫柴油機廠、常柴股份有限公司、無錫油泵油嘴研究所等行業龍頭企業協同攻克技術難題,開發新技術、推廣新工藝,有效提升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取得一系列高水平成果。學校共獲國家級科技成果獎13項,有效發明專利擁有數列全國高校前20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獲批數穩居全國高校前50位。
三、加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強調,要加強科技供給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遵循的思想,我們着力推進科技成果有效轉化為現實生産力。
一是完善成果轉化體制機制。成立江蘇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并被科技部評為國家級技術轉移示範機構,去年作為全國8所高校之一被确定為教育部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基地。實施“123”行動計劃,每個學院和科研機構重點服務一個特色地區、兩個戰略行業、三個重點企業。已在各地建設江蘇大學技術轉移分中心、地方産業研究院、校企合作工程中心等成果轉移轉化平台100餘家。注重培養既精通技術又熟悉科技成果轉化的技術經理人隊伍。完善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激勵政策。
二是大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在全省高校科技服務江蘇地方經濟評價7項指标中,我校有6項居全省高校前5。研發的潛水泵領導全國潛水泵行業,産量占全國潛水泵總産量50%以上,應用于南水北調、太湖流域綜合治理等國家大型重點工程,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溫室環境最優控制技術與裝備及系列溫室和配套設施,在國内廣泛應用并出口國外,累計新增利稅和節支總額30多億元。率先開展高産水稻聯合收割機技術研究,研發産品全國市場占有率達45%,銷量全國第一。與江蘇銀環集團緊密合作,研發了填補國内空白的高性能精密鋼管,應用于高鐵、核電、航空等領域。
四、服務國家重大戰略
強調,高等教育發展方向要同我國發展的現實目标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系在一起。遵循的思想,我們充分發揮思想庫、科技庫、人才庫作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一是抓好特色智庫建設。依托省級人文社科基地——江蘇省中小企業發展研究中心,完成《江蘇省資源戰略研究及對策》等一系列地方和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研究課題50餘項。依托設在我校的國家知識産權培訓基地以及江蘇省知識産權研究中心,承擔國家“知識産權戰略示範省”實施方案的編制,并牽頭起草制定江蘇省地方标準《企業知識産權管理規範》。指導全省2000多家企業開展知識産權貫标工作,助推江蘇知識産權戰略示範省建設。
二是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彰顯“以工見長、工中有農、以工支農”的辦學特色,主動融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等,大力推進現代農業裝備學科群建設,牽頭組建“現代農業裝備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聯合國内頂尖農業裝備行業研究單位和核心企業,助推《中國制造2025》提出的未來制造業十大重點領域之一的農機裝備發展。深入貫徹落實省“科技創新40條”,修訂完善學校各項落地措施。聚焦“蘇南農業現代化”,入選國家級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牽頭成立“一帶一路”國際人才培養産學聯盟,建立“一帶一路”國際人才學院和産學融合研究院,與100餘家聯盟企業開展國際化人才訂單式培養,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
黨的十九大開啟了新時代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曆史新征程。高校作為人才第一資源、科技第一生産力、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我們将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行動指南,深入貫徹落實教育思想,肩負高等教育“四個服務”的時代使命,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突出“高質量”“内涵式”發展,大力推進“雙一流”和高水平有特色國際化研究型大學建設,努力為江蘇教育現代化和“強富美高”新江蘇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