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網友問,是這樣說的:我們小學、初中今年都不公布分數,改用abcd代替,怕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在學校一學期,期末考試隻領回來一字母,具體學習什麼情況家長都不清楚。 這件事怎麼看?
謝謝這位網友,謝謝您關于教育,謝謝您精彩的問題!
首先,同志們,我們一起來憶苦思甜,回到我們那個時候讀書的時候,插一杠子,我小時候,老家把讀書叫做念書,把上學叫做念書房。慢慢的回憶殺。那時候期末考試完事,領導成績單子,語文幾分,數學幾分,英語幾分。領到獎狀。然後領到卷子。成績單 卷子 獎狀,三樣齊活,一把鼻涕一把鼻涕的就回家了。為啥一把鼻涕,原因是冬季的期末考試那會真的很冷,另外家長一般不會接送的。要麼自己走路,要麼結伴騎自行車。而現在呢,期末考試除了獎狀啥都不發了,成績單,不存在的,問的話就是一字母。
客觀的講,很好的,有效的保護了孩子們幼小的脆弱的心靈,切實的保護了我們未來的小苗苗。(播音腔)有沒有?而實際的情況是,在期末複習的時候,學校、任課老師也會帶着學生做單元複習卷,綜合複習卷,也會批出對錯,不批出對錯,怎麼知道哪些是沒掌握的易錯點呢?怎麼講課呢?所以,就學生本身而言,一張卷子發到手,有幾個錯号,自己大體得幾分,心裡跟明鏡似的。雖不明說,但學生是知道自己分數的。這是學生層面。
現在給等級,不知道分數,也不給期末卷,學生和家長拿什麼來分析期末考試的得失呢?不知道具體的得失,怎麼查缺補漏呢?前不久,剛剛放暑假那會,我和老婆去丈母娘家省親,姐姐家有個孩子今年六年級,講期末考試數學考得特别不好,問考了多少分,不知道,隻知道是等級b。好在有期末綜合複習的試卷和拿到了期末考試的試卷原題。結合六七份試卷,分析出兩個缺口:一是由于20年上半年疫情未上學,沒有跟上計算訓練,導緻每張試卷因為基礎計算失分都在15分左右。二是遇到幾何部分要麼全部錯誤,要麼隻能拿部分分值。比如:圓柱和長方體轉化的題目。比如計算組合圖形的表面積體積的題型,比如涉及到圓柱切割方式和圓錐的題目。這樣,準确的找到了這兩個缺口,後邊的補漏工作就好辦了,姐姐和姐夫每天監督孩子學2個小時,大約10天左右,給孩子測了下,孩子已經在計算和幾何部分基本不失分了。
所以,分數是考試的結果,但考試的目的是為了找到問題所在,更好地解決問題。分數不僅僅是一個結果,透過分數可以去分析分數背後的藏着的原因和數據。而這些是非常有價值的,是可以推動學生查缺補漏和再成長的。
至于保護孩子的層面,事實上是,年齡越小,犯錯成本越低,年齡越小學的差一點,還有補救的機會。小學給個ABCD,初中二年級會考給個ABCD,皆大歡喜。那初三畢業呢?中考升高中可是要劃分數線的啊,怎麼辦?高中升大學,劃重點線本科線?怎麼辦?走上單位,定銷售額?考核KPI?怎麼辦?沒事啦,我們統一給個ABC吧,不就okay了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