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道家是這樣解讀西遊記

道家是這樣解讀西遊記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8 13:35:21

江蘇連雲港有個景點花果山,多年前我去那裡開會,順便遊覽,很想印證小說《西遊記》裡的描寫是否真實。待走上山頂,站到一處懸崖邊,我看見遠方有個長扁形岩石大縫隙,當地人說這就是水簾洞;由于正值枯水期,水簾洞前并沒有挂滿水。那個年代,旅遊業尚在萌芽,花果山還是個原生态山林,層巒疊嶂,山川秀美,空氣清新。我在少年時讀過《西遊記》,真正來到傳說中的故事發生地,從眼前的水簾洞,無論如何也聯想不到小說裡寫的群猴戲耍的瀑布飛泉。

道家是這樣解讀西遊記(西遊記的實質是以文學形式宣揚佛教)1

1959年,張光宇為動畫片《大鬧天宮》設計的孫悟空形象

《西遊記》是混合神話和童話的古典小說。以作家吳承恩的天才和想象力,是沒必要從現實世界的山林受啟示,再創作孫悟空的洞天福地的。說傲來國靠近大海,海邊有座花果山,是民間傳說附會小說。“先有《西遊記》,後有花果山”,是小說成就了連雲港的人文地理,并形成獨此一家的旅遊産品。

少年時讀《西遊記》,我特别羨慕孫悟空的本事:當沉迷于他翻一個筋鬥十萬八千裡,拔一根毫毛變出一群小猴時,好可笑,我放下書,踮起一腳,手搭“涼棚”,也學孫悟空,眼望天上一朵雲,嘴裡念念有詞。當意識到自己不能像孫悟空那樣騰空而起時,隻好歎口氣,頓生無限惆怅。林庚先生研究《西遊記》,專門談到小說裡的天真世界。孫悟空在蟠桃園裡吃了幾個桃子後,變成兩寸小人兒藏在樹葉底下睡覺;在五根紅柱子——如來佛的手掌撒泡猴尿,這都是頗受兒童喜歡的情節。五根手指象征“五行”,說明孫悟空還在五行色界,但在兒童的腦海裡,那是孫悟空跳不出的崇山峻嶺。我的閱讀經驗可以作證——《西遊記》确實能讓兒童接受并喜愛,它讓人回到天真純樸的猴性,回到人類的原點。人是從猴子進化而來的,你看花果山上的老祖宗們有多快活!

快活歸快活,《西遊記》裡寫道:“一日,與群猴喜宴之間,(孫悟空)忽然憂惱,堕下淚來。”小猴們不理解大王為何煩惱、流淚,孫悟空說道:“今日雖不歸人王法律,不懼禽獸威嚴,将來年老血衰,暗中有閻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妄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内?”在花果山,孫悟空過着舒坦日子,其他禽獸對他的生存構不成威脅。他在自由的生存空間裡産生終極關懷,想到了根本問題——“死”。近年重溫《西遊記》時我才明白,這部家喻戶曉、老少鹹宜的古典小說,實質是以文學形式宣揚佛教。《西遊記》第二回寫到孫悟空“悟徹菩提真妙理”,完全是按《五燈會元》六祖慧能傳衣缽的故事改編的。小說的結構,從第一回孫悟空産生對死的恐懼,到第一百回修成正果,被如來封為“鬥戰勝佛”,孫悟空才不懼老病死,不怕末日審判,徹底擺脫了閻王對他的管束,達到“不生不死”的無上境界。

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土,除了翻譯佛經,還逐漸以建築、雕塑、壁畫、音樂、戲曲等形式弘法;後來發現的敦煌經變卷子,則是以文字編寫的通俗故事來做宣傳。作為印度文學叢書的《佛本生故事》,其中的不少内容也很早就傳入我國。然而,沒有一部作品能像《西遊記》這樣成功地普及到民間,并且融入中國文化,成為一個偉大國家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今天,不管在世界的哪個角落,隻要孫悟空的形象一出現,誰都認識,誰都知道這是中國元素;旅遊團安排外國遊客看中國戲曲,多是以孫悟空為主角的猴戲。這個猴子早就成為國際大明星了。吳承恩原想借小說來宣揚佛教,讀者卻沒太注意他預設的願心,隻顧欣賞、享受他高超的創作藝術了。與《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浒傳》三部古典小說相比,《西遊記》最具世界性,單憑人物形象就能無障礙地走向世界,不用翻譯,沒有之一。

哲學家馮友蘭先生晚年反思,說他小時候讀《西遊記》,心裡想,既然孫悟空一個筋鬥能翻十萬八千裡,那一下子就翻到西天了,何必跑那麼多路,吃那麼多苦?“後來想,”馮先生說,“路,還是得自己一步一步走。”孫悟空用他學到的大本事護持唐僧去西天取經,一百回的小說《西遊記》,就是孫悟空修行、走路的故事。他既然要“了生死”,那麼天上的尊榮、地下的榮華,都不能阻擋他的腳步。他在三星洞學會了七十二變、翻筋鬥,身邊的衆人說:“悟空造化,若會這個法兒,與人家當鋪兵,送文書,遞報單,不管哪裡都尋了飯吃。”孫悟空不可“泯然衆人矣”,他不會滿足于跑快遞,拿這等本事謀一個職業;他有根本的煩惱,就會有高遠的目标。所以,當玉皇大帝給他安排不入流的弼馬溫小官時,他感受到了羞辱;封他“齊天大聖”,他知道那是個虛銜,還不如在花果山上,在群猴的前呼後擁中快活自由。他心情不舒暢時,就踩一個雲頭回到他的根據地,享受短暫的安逸。當然,他也知道任重道遠,不能在花果山久居——他有遠方。

孫悟空要想修行成佛,絕無兩點一線的捷徑,還要腳踏實地走過許多國家,戰勝衆多妖魔鬼怪,處理無數突發性事件,經曆九九八十一難。《大唐西域記》裡寫到取經路上自然環境的惡劣,有“風沙蔽天,惟以死人枯骨為識”。雖然要走漫長的路,沙漠裡卻沒有現成的路,是要跟着前人的屍骨向前走的。吳承恩深受《大唐西域記》的啟發,在此基礎上展開千變萬化的想象。你看,慈悲為懷,老是指責孫悟空殺生的唐僧;一路上總是違反紀律,屢屢犯錯的豬八戒;還有管束他自己的金箍,都是艱難曲折的路。那讓孫悟空頭痛的緊箍咒,到他随唐僧勝利回到長安後,一直都惦記着讓師傅幫他“脫下來,打得粉碎”。唐僧道:“當時隻為你難管,故以此法治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豈有還在你頭上之理!你試摸摸看。”孫悟空擡手一摸,果然沒了!

小說《西遊記》盡管已有電視連續劇、連環畫、動畫片等衍生品,但這部偉大的小說還蘊藏着無限可再生的資源。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西遊記》中最成功的形象,會不會在其他藝術形式中再取得成功?我期待着。

(原标題:鮮為人知的《西遊記》)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衛建民

流程編輯:L022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