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對于一名在将近90個國家工作過的影視“老兵”來說,今天的中國無疑是影視創作的寶礦,無數激動人心的故事在這裡上演。2019年,我重回這個闊别已久的偉大國家,将鏡頭對準那些普通人身上的閃光點:挨家挨戶勸村民走出大山的村支書、身高不足1.6米的女性貨車司機、年過30才開始學爬杆的雜技演員、創辦了快遞公司的普通人……在改革開放的時代紅利下,普通人通過奮鬥書寫自己的命運,而這種内驅性的個人奮鬥,為中國社會的發展注入蓬勃生機。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正充滿自信地講述自己的故事。
21世紀最大的新聞事件是中國的振興
我第一次訪問中國是1981年。那一年我剛搬到紐約,被當時工作的電視台選作導演到中國調研。在北京,外國記者都住在北京飯店,清早就聽到長安街上傳來清脆的自行車鈴聲,街上幾乎看不到轎車,成千上萬的人騎着自行車去上班。在四川和雲南的偏遠山村,在長江和黃河沿岸,我被中國人民勤勞、堅韌和樂觀的天性深深打動。将近9個月的時間裡,我走遍大半個中國,與各行各業的人們交流,曾睡在招待所裡、農民和小商販的家裡、長江駁船的甲闆上……這是一次難忘的旅程,我得以窺見這個有着悠久曆史的非凡文明,也對中國和中國人民産生了濃厚的興趣。我想我有一天會再回來,為偉大的中國人民拍攝一部講述他們故事的紀錄片。
這一等就是38年。2019年,受中國外文局解讀中國工作室委托,我開始創作紀錄片《柴米油鹽之上》(見圖,資料圖片)。和當年相比,中國已完全不同:破敗的房屋消失不見,各色現代建築拔地而起,到處車水馬龍,自行車鈴聲被汽車喇叭聲取代。北京已經成為國際化大都市,到處是摩天大廈,社會充滿機遇和樂觀氛圍。我眼前的這個國家已經完全變了,但在西方,很少有人意識到這突如其來的巨大變化原因何在,似乎中國什麼都沒有做就悄悄強大了。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和西方存在着某種“理解逆差”,普通中國人對于西方的了解,要遠遠大于普通西方人對中國的了解。當代表西方價值觀、體現西方軟實力的電影、音樂等在中國傳播時,傳遞中國理念的中國聲音往往在西方世界水土不服。更為可惜的是,當中國難以掌握講述自己故事的主動權時,偏見和謠言就會乘虛而入。于是,中國被貼上諸多标簽,而這個國家的脫貧奇迹、人們的辛勤努力和他們的美好生活卻常常被忽略。在我看來,21世紀最大的新聞事件是中國的振興,在這一大背景下,中國需要積極主動地讓世界了解真正的中國。
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在拍攝《柴米油鹽之上》的過程中,我到過很多城市和農村。我看到中國百姓非常擁護中國共産黨,中國共産黨的執政根基是很牢固的。我很認同主席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這才是具備世界傳播性的故事的基本要素:講的是“人”的故事、關注的是“人”的共同命運、切入的是“人”的共通情感。《柴米油鹽之上》的主角是中國變革故事的親曆者和創造者,他們的故事如同一條條溪流,彙聚成當代中國故事的奔騰江海。讓中國人民講述他們的故事,讓西方觀衆在他們的故事裡主動體會中國價值觀、中國和中國人的可敬可愛,是我最大的創作意圖。
我記錄了中國共産黨黨員常開勇的故事。為了自己的信仰和樸素的故土情懷,他甘守清貧,緻力于讓村民過上更好的生活。常開勇身上的寶貴品質就是中國共産黨最動人的地方,他的故事揭示了中國使數億人脫貧實現小康的根本原因。我希望通過這類令所有人都能為之共情的情感故事,向觀衆呈現有血、有肉、有夢、有家庭、有付出、有犧牲的中國共産黨人。
女卡車司機琳寶的經曆,讓我們看見了一名品格獨立、經濟獨立、思想獨立的中國女性之美:她選擇了一個通常由男性從事的艱辛職業,無疑非常勤勞。她婚姻的開始和結束都由自己做主,無疑她很獨立。她敢愛敢恨、敢哭敢笑,因為時代舞台讓她擁有了女性得以自立的工作機會和經濟來源,這令她的人生更為自主,也更加自由。這是多少發達國家都沒有做到的事!
琳寶的故事中也有不那麼鮮亮的部分,例如她的婚姻存在悲劇元素,但包容這些瑕疵、傾聽“不完美的小人物”的聲音,恰恰是自信的體現。完整真實記錄琳寶的婚姻故事,更能拉近西方觀衆和中國的距離,更加體現實現小康對中國女性是多麼重要。通過琳寶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曆,西方觀衆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中國人的善良、正直和勤奮,感受到這個可愛的國家為人民,尤其是為女性提供了多元而豐富的發展機會。坦誠地說,像我一樣對華友好的西方影視創作者們,在作品裡對某些所謂的“不好”進行客觀描述,并非要故意挑毛病,而是希望秉承客觀公正的職業精神,展現一個真實全面立體的中國,讓作品經得起曆史的檢驗,讓作品得到更有效的傳播。我相信,大多數西方觀衆會用善意的眼光看待這些故事,他們會愛上這些善良、正直、勤奮的中國人,繼而愛上這個國家。
這部紀錄片中的其他主角,例如雜技演員懷甫和民營企業家們,也有令人動容的故事。中國的快速發展為普通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際遇,他們緊緊抓住了,通過奮鬥讓自己和家庭獲得了美好的生活。通過影片,西方觀衆可以很容易感受到,他們僅僅是億萬個同樣改變自己命運的中國人的代表。中國實現小康不是一句空話,它為14億多人創造和搭建了一個舞台,讓無數中國人擁有了前所未有實現夢想的機會。還有什麼比他們的故事更能闡述中國實現小康的偉大之處呢?
《柴米油鹽之上》的主角們平凡而奪目,他們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際遇和鮮明性格。鏡頭裡的他們勇敢、堅強、善良,憑借自己的智慧、辛勤和汗水,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為這個國家注入蓬勃的生機和活力。他們是實現小康、享受小康的主角,他們也是堅定、自信,能夠平視世界的一代中國人,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這兩年多來,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帶來了災難。不管某些國家如何羅織謊言,我相信理智的民衆都看到中國在抗擊疫情中的速度、效率和擔當。借用一句中國的諺語,“身正不怕影子斜”,中國短短幾十年的發展是一個奇迹,中國的制度為世界提供了另一種可能性,我認為這些都會寫進人類曆史。在這個基礎上,更加充滿自信,以開放的心态去講中國老百姓真實的故事。當西方世界意識到我們之間的相似之處遠遠超過不同之處的時候,我相信那些對中國的誤解、懷疑和恐懼,會被對中國的理解、尊重和敬佩所代替。
(作者為英國紀錄片導演,曾多次獲奧斯卡獎、艾美獎等,主要作品包括《善良的天使》《柴米油鹽之上》)
《 人民日報 》( 2022年02月11日 17 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