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你一旦看到别人比自己幸運、優秀,心中就會湧出一種别樣的“滋味”。這種“滋味”便是「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是人際關系中較為普遍的社會心理和情緒心理,在大部分人的成長曆程中都有所體驗。當我們總是控制不住自己嫉妒他人時,不僅會讓自己陷入負面情緒,也會破化良性的人際關系。
我們需要理性且客觀的看待該心理問題,并運用以下方式去克服嫉妒心理,讓自己盡快擺脫嫉妒心。
接下來,會詳細闡述4點建議,并給出具體改善細節,相信您會得到該有的收獲。
嫉妒他人并非是一件難以啟齒的事,我們不要壓抑内心的真實情緒,要去正視自己的嫉妒心,并嘗試去了解嫉妒心理的形成原因。當你完全的了解嫉妒心理産生的原因之後,你便知道該如何去做出積極改變。
嫉妒心理産生的原因:
1、嫉妒源于攀比。在人際關系中沒有比較就沒有差異,當你嘗試與他人比較的時候差異便随之産生。假如在同一件事情上他人比你優秀,你則會産生較為明顯的心理落差感,這樣的心理本屬正常,但是你如果在其中添加主觀臆測便會産生嫉妒。
例1:當你數學考試成績出來時,平時成績不錯的你隻考了80分,而另一位同學卻考了90分。假如此時你去與他比較的時候便會産生落差感,假如你懷疑對方作弊便産生了嫉妒心。
我們需要知道單獨的比較比并不能讓你嫉妒他人,而刻意的去「主觀臆測」(釋義:完全憑自己的想象作判斷)對方成績的真實性便會讓你産生嫉妒心理。
2、嫉妒源于自卑。你之所以嫉妒他人,往往是由于他人的成就打破了你的優越感,讓你感到不如他人,産生一定程度的自卑感。而這種自卑情緒需要一個宣洩口,或者說為自己找一個理由來尋求心理平衡,嫉妒由此産生。
正如“例1”中提到的一樣,當你因為成績不如他人時,你原有的“成績不錯”的優越感蕩然無存,而此時你便産生了自卑情緒,而主動的把對方定義為“作弊”則會讓你心理平衡。這樣較為負面的心理活動,便是嫉妒心理。
3、嫉妒源于自私。我們會發現當一個人經常以自我為中心,就會基于個人利益需求做出的相應的行為及反應。
如此自私的心态,會讓你産生猴王心理,即自己是“猴王”,是最重要、最強、不容置疑的第一名。如果有任何人在任何事上超越自己,你就會産生嫉妒心,從而去進行诋毀、報複對方,該行為的危害不言而喻。
嫉妒心理造成的危害:
1、産生負面情緒。嫉妒會讓你産生冷漠、貶低、排斥、甚至是敵視的心理狀态,更嚴重的則會産生不滿、怨恨、煩惱、恐懼等消極情緒。這些心理消極情緒對于你個人會産生較大的負面影響,涉及心理健康、工作生活,以及價值觀扭曲,等等。
2、影響人際關系。有人說“嫉妒讓你面目全非”并非危言聳聽,因為嫉妒心理的産生會直接影響你給他人的感觀,或者你對他人的看法,從而影響人際交往中的和諧因素。
3、阻礙個人成長。當你竭力地認為他人之所以優秀是因為“某種因素”的時候,你便不會進行自我反思。而這樣的心理狀态則會讓你個人成長遭遇阻礙,影響了你的情緒和積極奮進精神。
既然嫉妒心理有如此危害,那麼我們必然要做出積極的改變,從而去消除各種負面因素,讓自己積極地進行蛻變。
然而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們循序漸進地進行正确改善,對此我們不妨從「避免攀比」開始。
既然嫉妒源于攀比,那麼我們不妨從避免與人攀比開始改善。攀比心理,是指個體與被選作為參照的個體之間進行比較,往往因為單方面被尊重的需要過分誇大,虛榮動機增強,因此産生心理障礙和行為。要想擺脫這種攀比心理,我們需要通過3種方法進行改善,即:自我肯定、橫向對比、增強實力。
1、自我肯定。自我肯定是指對于自己外在形象、精神面貌、性格特征和行為表現等方面的認可、欣賞和肯定。該心理改善方式最為核心的就是鼓足勇氣對自己進行正面審視,多去看自身所具備的優點,亦或者你比他人優秀的地方。
例2:當你看到他人衣着光鮮靓麗的時候,你不要心生攀比,去片面的認為穿着好就是成功的定義。你應該給自己一個暗示,暗示自己“穿的幹淨整潔就行,人最為核心的是内在”。你需要鼓勵自己提升内在修養,讓心态變得積極樂觀!
自我肯定也是自我暗示,暗示自己需要去變得優秀,關注優點排除攀比。我們每個人都有其長處,值得自己或他人欣賞的地方。對于優點應欣賞、珍惜及繼續發展,對于缺點應了解并改善。
2、橫向比較。嫉妒心多數産生于「縱向比較」(釋義:指對一個事物的曆史、現狀,乃至未來進行的比較),往往會把曾經取得的成就與當下進行對比,并用比較人曾經的狀态來看待其當下的成功。這樣的縱向對比很容易讓你産生“他以前不如我,現在也應該不如我”的想法。
當你出現嫉妒心的時候,不妨嘗試「橫向比較」(釋義:指對同類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物進行的比較)。當你與他人進行比較的時候,不妨多看看身邊的同類人,他們是不是也如你一樣,這樣不僅可以消除落差感,也可以讓你認清自己的定位。
3、增強實力。我們之所以喜歡攀比,無非出于競争心理所産生的危機感,你擔心自己不如他人,怕被他人超越。我們如果自身實力足夠,又何必去攀比呢?所以我們需要去積極的提高自身實力,用自己的實力去說話,而非空言“攀比”。
習慣嫉妒他人除了受攀比心理影響之外,還受到自卑感的影響。克服自卑感就需要從從三方面進行,即:提高自我評價、學會自我滿足、加強心理平衡。
1、提高自我評價。當你嫉妒他人比你優秀的時候,也是你自卑的開始,這是對于自己“低評價”所緻。
你認為自己在某方面不如他人,雖然表現為嫉妒,對外不承認自己能力差,但是實質上你已經開始妄自菲薄。在與他人比較時,你喜歡拿自己的短處與他人的長處相比。越比越覺得自己不如别人,越比越洩氣,自然産生自卑感。
當你看到同齡人開豪車、用名牌時,心中就會想“為什麼他可以,我不可以,我嫉妒!”,而你隻看到對方比你強的地方,卻忽略了自身具備的優勢。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
提高自我評價的核心要素,便是需要你發現自己的優點,并設法強化,最終做到優點發揚,缺點彌補。
2、學會自我滿足。自卑的人往往比較敏感,經不起挫折,這也是為什麼嫉妒他人成就的根本原因。想要克服這種敏感心理并非難事,隻需要我們明白“你是為了自己而努力,隻需要完成自己的既定目标即可”。
這樣做最大的優點在于你完成既定目标後産生的“成就感”,我們也可以稱呼為“滿足感”。你每次去體驗成功成果,都是對自己的一種激勵,這有利于恢複自信心。
3、加強心理平衡。當你處于自卑心理的時候,往往會導緻心理防禦機制殘缺,不能夠承受挫折,引發不必要的激憤,心理極度不平衡。
比如你參加數學測驗,同樣的學習環境、知識獲取途徑,你卻考的不如他人。此時你便會失去心理平衡,從而去懷疑是否是自己不适合學習、或者他人是否作弊,等等心理活動。
想要正确的尋求心理平衡,不妨從前面提到的「橫向對比」進行調整,多去看與自己差不多的人,他們是否也遇到同樣的問題,你可以參照這些問題點進行改善。如此你看待問題的角度就會從怨天尤人,轉變為積極的改善問題點,從而讓心理達到平衡。
形成嫉妒心理的因素除了攀比心理與自卑心理,還有自私。消磨自私最佳的方式便是培養協同,讓自己參與到團隊協作中,循序漸進地培養出“協同力”,借此最終擺脫嫉妒心。想要培養協同能力,我們需要從三方面開始,即:尊重與欣賞他人、學會表達與溝通、培養集體榮譽感。
1、尊重與欣賞他人。每個人都有自私的一面,這一點實屬正常。但是把自私運用到人際關系中就會侵害到他人,從而傷害人際關系。我們想要逆轉(修複)人際關系,不妨從尊重和欣賞他人開始。
當你心生嫉妒的時候,你不妨去想“對方之所以取得當下的成就,是源于對方自己的努力,我要向他學習”。這是對于他人成果的肯定,當你去向他取經的時候,對方也會樂于分享,如此不僅可以促進雙方的關系,你也可以獲得對方的尊重,可謂一舉兩得。
2、學會表達與溝通。我們對于他人 成就的表達不僅僅隻有“嫉妒”,還有“欣賞”與“有效溝通”。在一個團體之中,你如果想去融入,便需要你合适的表達出善意,正向地去與團體成員互動交流。
比如你在班級内常常幫助同學解答問題,善意的為對方耐心解答疑惑,你的人緣一定不會差。處在這種環境内,你不僅可以感受到成就感,也可以提高你與同學之間的協同力,更好的去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3、培養集體榮譽感。自私心理産生的嫉妒心理會弱化集體意識,非常在意個人的感受。如果想去盡快脫離這種負面心态,不妨從培養集體榮譽感開始。而想要培養這種榮譽感,就需要你積極的參與到集體活動之中,通過達成集體目标來感受集體努力的魅力,感受集體帶來的榮譽。
總之,培養協同能力,需要我們較為積極主動去改善當下的自私心理,多去參與團體活動,得到相應的認可與感受,如此便可以逐漸地脫離嫉妒心,讓自己的人生路更為寬廣與順暢!
嫉妒心理并非洪水猛獸,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在一些情景之下産生嫉妒心,這就需要我們正視自己的嫉妒心,去了解這種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危害。當你了解了嫉妒心理之後,便需要從三方面進行全面改善:避免攀比、克服自卑,以及培養協同能力。相信你通過這三方面的改善之後,便可以有效的消除嫉妒心,讓自己積極陽光的面對未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