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團圓的日子,但人世間,總有很多悲歡離合是無法團圓的。千裡共婵娟,是來自遠方以及另一個世界的呼喚,甚至來自遙遠的太空。人人都要渡劫而去,總有千般言語,也無法訴訟清晰。這是人之常态。在這個中秋夜,看一場治愈的電影,感悟另一種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也是一種意境。
看開心麻花的電影已經很多,幾乎每一個重要的節日都會有麻花的電影參與播映,說明麻花的産業也确實已經多點開花了。任何一個節日,都是喜慶的一種大團圓結局。麻花的特點就是搞笑,傳播喜劇元素,但記憶中,最偉大的喜劇,往往是讓人看得淚流滿面。有人說,我是來看喜劇的,不是來哭的,不要煽情,不需要煽情,開心一點不好嗎?這其實是年輕人的一種思潮,但生活中不能缺少感動,不能沒有共鳴,不能沒有感恩,不能沒有心中柔軟的釋放。
其實,最大的開心,就是在不知不覺中的代入感,潸然淚下是情感的迸發,是一種自然而然不加掩飾的真情流露,這才是偉大的源泉。如果單純地搞笑,哈哈一樂之後沒有絲毫的回味,隻是段子的堆砌,沒有營養的單純搞笑,顯然也已經落入俗套。如果是乍看之下,或許還新奇,但是千篇一律之後就變得乏味。其實,麻花的一些單純的搞笑作品就已經落入到這種固有的思維定式。不過,《哥,你好》并不是這樣。在親情中植入了一些搞笑的片段,但總體傳遞的是一種溫暖,一種偉大,一種母愛的光輝。
馬麗在本劇中幾乎是本色演出,一直覺得,這樣的題材才适合馬麗的發揮,這樣的故事,才有馬麗騰挪的空間,毫不掩飾的演出,沒有做作,幾乎就是一種本能的本色演出。其實在那個時代生活過的人,都有這樣那樣的經曆,這是一種共鳴的直接代入。還記得《媽媽,再愛我一次》的那種場景,看到工廠熱火朝天的比武場景,相信很多年輕人是根本無法感同身受的。但是經曆過那個時代洗禮的人們,能夠感受到曾經的歲月,蓦然回首,多少感動和情懷,自然而然的就跳躍而出。這才是真正的代入感。
盲焊的橋段,如果不經曆焊接那個工種,以及家人中沒有這樣的工作經曆的人或許感受不到這樣的故事内涵。筆者的姐姐就是一名焊接工,雖然不知道是不是三八紅旗手,但也曾經是先進生産者,這樣的場景,筆者能夠深深地感受到那種工友的熱情,工作的艱辛,焊接工如果被電焊“刺眼”之後的灼燒感,記憶中姐姐就曾多次被電焊灼傷過雙眼,紅紅的好幾天,每天需要滴眼藥水才可以緩解。
馬麗的演繹,讓人看得自然而然,并且在不知覺中讓人潸然淚下,本以為單純的喜劇,哈哈一笑之後就完了,沒想到好多橋段勾起人的回憶,讓人看得唏噓不已。電影結束時,已經淚滿衣襟。曾經的過往,無法回溯,我們也無法穿越回去看看父輩以及我們長輩的經曆,也無法感受到曾經的過往,但在記憶的深處,還有點點滴滴會長久存在,任何一個觸發,都可以勾起滿滿的回憶。
麻花團隊,馬麗、常遠、魏翔領銜主演,賈冰等客串的電影《哥,你好》看完了,頗多感慨。這個中秋,治愈了曾經的過往。近年來,馬麗、常遠、魏翔合作多次,從《這個殺手不太冷靜》到《哥,你好》,筆者覺得後者要比前者演得更好,劇情更有看點。效果也更好。在親情中帶點煽情,這是麻花一貫拿捏的比較好的特點。
據導演說,“沒人比她更适合母親陸春麗這個角色呀。馬麗真的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演員,看劇本之前她正在懷孕期,接戲的時候她正懷着孩子,演的時候孩子剛出生兩三個月,我們特别要對她做好重點保護工作,在沒出劇本之前我跟她講過一遍這個故事,當時她就感動不已,她說“我接了,這就像是給我孩子出生的一個禮物”。
有時候,我們常常意識到很多感情你想彌補時已經來不及了,已經錯過了,人生就是這樣的。有無奈,有蹉跎,有悲傷,有離别,生離死别,但生活還要繼續,聚散分離都需要我們積極地面對,但在有條件時,心裡一定要把回憶、感情記住。在這個聚少離多的時代,把身邊的感動撿起來,這其實也是一種溫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