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拉尼娜的滞後效應仍然在太平洋周圍的許多地方顯現,但在熱帶太平洋上,目前已經是全面的中性狀态,也就是既不是拉尼娜,也不是厄爾尼諾。但這種情況未必能持續很久——比如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的監測數據顯示,7月熱帶中東太平洋上已經存在不少偏低(藍色)的海區。
而針對關鍵海區Niño3.4區域的海水溫度距平顯示,從7月後期開始,熱帶中東太平洋地區的水溫開始迅速下降,到8月,Niño 3.4關鍵海區的水溫進一步下降,并且開始接近-0.5攝氏度的拉尼娜阈值,這種變化意味着,熱帶太平洋地區的下一次模式轉換可能即将到來,而且還可能是又是拉尼娜。
目前,美國氣象機構的預報員已經上調拉尼娜現象在初冬前重新出現可能性至約 70%,這意味着今年秋冬季有比較大的可能性出現拉尼娜。同時,下圖中各大超級計算機和氣象機構的模式預測中也不約而同的指向了Niño 3.4區域在秋冬季出現負距平。需要注意的是,下圖中的拉尼娜阈值為-0.8攝氏度,這是澳大利亞氣象局(BoM)的标準,而更多氣象機構則采用-0.5攝氏度為拉尼娜阈值,因此,這意味着可能會有更多機構指出下半年出現拉尼娜的可能性更大,一次“雙峰拉”或即将形成。當然,從現有的預測中看,下半年厄爾尼諾出現的概率已經微乎其微。
那有的網友要問了:不是說拉尼娜和厄爾尼諾交替會交替出現嗎?為什麼今年卻可能連續出現偏冷的拉尼娜,這是全球正在變冷嗎?還是地球氣候已經出現了異常?實際上,根據觀測記錄,在熱帶太平洋上,相比于拉尼娜和厄爾尼諾交替,拉尼娜現象連續出現的情況更加很常見,而且在出現拉尼娜現象後的第一個冬天過渡到厄爾尼諾現象的情況其實很少發生。這是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增強減弱的過程并不一樣導緻的,尤其是太平洋上信風模式的變化,從而産生的一系列作用。
但現有的預測也認為,或在下半年出現的拉尼娜現象會比第一次要弱。對于我國來說,連續拉尼娜的影響會比較複雜,而且一次是中等偏強拉尼娜一次是偏弱拉尼娜,影響模式會有不少差異,這可能導緻今年秋冬季的氣候更加複雜多變。比如拉尼娜模式下很容易導緻我國東南沿海的冬季幹旱,如果下半年的拉尼娜真要到來,那我國東南沿海可能在這個夏季短暫補水後,又要面臨像之前那般的幹旱危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