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子,是佛教的一種供品。相傳是釋迦牟尼佛在涅盤前所遺留下來的、帶骨、無色無臭的舍利。
佛陀涅盤後,衆弟子将舍利子收集在一個小瓶中,作為供養佛前供奉之用。相傳這是釋迦牟尼佛所留下的唯一一粒舍利子,而那粒骨灰則被稱為“佛骨”。
《瑜伽師地論》雲:“佛之骨骨也。”釋迦牟尼佛之骨骨,即我們俗稱的“骨片”,因為其外形像牛骨;而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小方磚“瓦片”等一些物品。
關于“骨中有肉”的說法最早見于《維摩诘經》中記載有:沙門梵志曰:“彼骨片為肉也,而不與人言也。”因言人謂為舍利中亦無肉乎?
後來佛教徒考證說,所謂“舍利”即“指甲蓋大小、用鐵器鍛打而成,不存于細胞或組織中的物質;經長期自然風化後形成的白色粉末狀物稱‘舍利子’或其化體和真核均可視為‘肉骨’。
也有說‘舍利子化體是由鐵熔做成而成。
一、起源
《大正藏》卷四十七中有記載:“佛陀舍利,有二種顔色,一者為黑色,一者為白色,但白色的舍利子所占比例極少,最多隻占20%-30%!”釋迦牟尼佛所存的白色舍利最多隻有四粒舍利。這四粒舍利為金色、褐色和黑色。
據《般若波羅蜜經》說,白色舍利是佛從死後開始,從他死後到出世以前唯一的顔色,所以佛并沒有死亡,而隻是暫時死亡。
所以在佛涅盤之後,衆弟子們都将自己的白舍利分給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保管。
後來人們普遍認為在佛涅盤之前隻會有一滴白色舍利留存下來;但也有人認為佛陀涅盤後并沒有滴出白舍利。所以直到現在人們還未能準确地了解佛陀涅盤時到底有多少白色舍利子。
《法華經》載“佛涅盤時即以白舍利入佛之心室和法界”,又說“佛陀在佛寂時,舍己身而用佛骨入之”。所以關于佛骨到底有多少白色舍利尚無定論。
但據《金剛經》所載:“諸佛佛皆具足三身”。《維摩诘經》雲:“佛之骨骼中充滿乳汁”以及王摩诘《維摩诘經》中提到“衆弟子用佛骨将衆生供養于佛前淨地”等言皆明确指出:舍利為佛之遺物和佛骨。
二、形成過程
關于舍利子的形成過程,據學者們的研究結果已有許多結論。
1.自然風化:舍利子的形成主要在長期的風化過程中會産生許多的小顆粒礦物碎片,這些小顆粒礦物碎片就會聚集成舍利子,其外觀形狀與真核相似。
這些小顆粒在高溫高壓下會被熔化,形成具有一定形狀或表面的物體與周圍形成對比。
2.自然風化:這種自然風化過程有兩個重要特點,一是非常緩慢,其形成過程不會用任何儀器去檢測,所以非常神秘。
3.自然風化作用:這兩個特點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自然風化對舍利子形成過程可能造成的影響
4.火焙作用:火焙是自然風化作用最強烈或者說最自然的效果,因為它可以使舍利子産生許多白色細小粉末狀物質。
5.自然風幹:在火中經過許多年以後都會形成白色粉末狀物體。火焙後再經過日曬、水洗、雨淋等簡單處理後就可以自然風幹。
.6.化學加工:對于一些小衆材質并沒有特别規定,但是它們通常會具有特殊用途,如用于制作佛珠、佛牙、佛像等器物。
所以我們看到很多佛教紀念品上都會有舍利子這一裝飾物。
三、常見的舍利形式及種類
目前已知的舍利形式有:蓮花、寶塔、舍利結等。
蓮花:又稱蓮花舍利,因其形狀像蓮花而得名。蓮花又名佛果、蓮華,在佛教經典中常作為佛果被供奉,又被稱為佛牙、佛冠等。
寶塔:又稱華蓋、寶蓋,指舍利形成之時在表面及各部位鑲蓋的物品或飾物,即佛教徒所供奉的法物或供品。
華蓋:即為佛之印迹及佛舍利之形像
塔内供物:舍利也稱塔座、塔刹、台座等。
四等第
因緣際性者,稱“有識五種”。無識者為識上為無明,無識以下為阿賴耶識。如能于三界内外等處,皆受無識、無明之苦,無我無所見,無生為佛,則在三界内均有其存在,但所生何者才稱為真身呢?
如阿賴耶識生于四大菩薩之中而為阿賴耶識,而阿賴耶識又生于四部之中,則無識之阿賴耶識在其中不居上處,而在三界内為阿賴耶識,阿賴耶識生在三界外也不居上處。無識者在四大菩薩中,是最接近諸佛本尊而不居上處(見《華嚴經》)。
所以從阿賴耶識上來看是有智慧、功德和德行的人。無識之人、一切法的開悟和最後解脫都是在三界以外、無有别處、無有德行和無有善惡之人出現而不居上、不著于三界外、不著于五界内、不着五個四個等第之後而不居上之狀态或稱為佛性。
也就是常說的涅盤四種境界中(見《華嚴經》)最接近諸佛本尊而不居上者為一等第;常言的涅盤四種境界中之一者即為最後解脫之四種境界。
而無智慧、無德行、無善惡之四種境界則都分别從五德中有成就出現,皆與涅盤四種境界相對應者為一等第;
常言的涅盤四種境界中之一者即為阿賴耶識無識者也就是指佛性上為般若、中道之一的無見無識者都成為了解脫之四大菩薩中最後一位。
五、佛教中的舍利子與科學上的舍利子
佛教中的舍利子,在今天是一個大問題。今天學術界已有了比較一緻的意見,即佛塔供奉并不是沒有舍利。有學者提出:“佛教中的舍利子”是一種迷信說法。
對此,我的看法是:任何說法都未必正确,更何況“舍利”之名非實!實際上科學上的舍利子早在古代就已經有了。
公元四世紀(古印度)的古印度法師普利斯提阿于阿育王寺中發現了第一顆舍利,并根據其形狀稱出了一粒真核;
随後在公元七世紀的印度摩揭陀國皇帝西天取經回來後,則曾發現了另外一顆真核;
到了公元十一世紀,出現了第二顆真核;到公元十六世紀末,又多次觀察到了第三顆真核。
因此這個說法完全是一種迷信說法。那麼真正意義上能使佛教中所有的舍利都成為化石或者是真正的肉骨并沒有科學依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