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梵蒂岡聖彼得堡大教堂百科

梵蒂岡聖彼得堡大教堂百科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4 14:04:32

彼得(Peter,?—64/67,拉丁語譯“伯多祿”)是耶稣(Jesus)十二門徒中的第一個,跟随耶稣最久,是耶稣最得力的左右手。耶稣回天國前把金鑰匙交給了他,彼得成為了基督教(天主教)的首領,來到羅馬傳教。羅馬皇帝尼祿·克勞狄烏斯·德魯蘇斯·日耳曼尼庫斯(Nero Claudius Drusus Germanicus,37—68)下令逮捕并處死了彼得,彼得在處死時要求倒釘十字架,以此殉道……

梵蒂岡聖彼得堡大教堂百科(聖彼得大教堂梵)1

聖彼得大教堂(網絡圖片)

聖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又稱聖伯多祿大教堂、梵蒂岡大殿,是位于梵蒂岡的一座天主教宗座聖殿,為天主教會重要的象征之一,是天主教重要的朝聖地點之一,是天主教會最神聖的地點沒有之一。根據天主教會聖傳,聖彼得大教堂是宗徒之長聖彼得的安葬地點,曆任教宗大多都安葬于此;教宗每年會在此舉行多個儀式,聖殿内外每次約有15000—80000人之多。早期的基督教、教宗國、宗教改革與反宗教改革等很多曆史事件都與聖彼得大教堂有重要關聯。

公元326—333年,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272—337)曾在聖彼得墓地上修建了巴西利卡風格的教堂,稱老聖彼得大教堂。

1503年教皇猶利二世(Giuliano della Rovere,1443—1513)決定重建聖彼得大教堂,之後就是長達120年的重建(1506—1626),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多位最優秀的建築師與藝術家都曾參與了該教堂的設計與施工:首任總監為意大利著名畫家、建築師多納托•伯拉孟特(Donato Bramante,1444—1514);1514年總監為著名畫家拉斐爾·桑西(Raffaello Santi,1483—1520);1538年總監為小安東尼奧•達•桑加羅;1547年總監則是意大利繪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和詩人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1475—1564)。教堂最終于1626年11月18日正式宣告落成。

梵蒂岡聖彼得堡大教堂百科(聖彼得大教堂梵)2

大教堂建築結構剖面圖(網絡圖片)

聖彼得大教堂主體長約211米,寬115米,高45.4米,占地23,000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也是最為傑出的文藝複興建築,具有明顯的古典主義形式。建築主要特征是羅馬式的穹頂和希臘式的石柱式及平的過梁相結合,造型非常傳統而神聖,外觀宏偉壯麗;光線幽暗,神秘莫測,所有畫像都是用不同顔色大理石拼接成圖,内部金碧輝煌,可容納近6萬人同時祈禱;教堂正面2層樓上有3個陽台,遇重大的宗教節日時,教宗會站在中心的陽台上為前來祈禱的教徒們祝福。

大教堂正面頂部矗立着13尊雕像:中間是耶稣,兩邊是耶稣的12個門徒,左右兩側各有一座鐘,左側是羅馬時間,右側是格林威治時間。

梵蒂岡聖彼得堡大教堂百科(聖彼得大教堂梵)3

大教堂正面頂部雕塑群

走進大教堂,高大的石柱、牆壁、殿頂等,到處都是色彩豔麗的圖案,有以《聖經》為題材的名家繪畫,栩栩如生的雕塑像,精美細緻的浮雕,彩色大理石鋪成光亮照人的地面。

整個建築内部呈“十字架”布局,在“十”字交叉處是教堂的中心。中心點上面是高138米直徑約22米雙重構造的穹頂,由米開朗基羅設計;意大利雕塑家、建築家、畫家喬凡尼·洛倫佐·貝尼尼(Giovanni Lorenzo Bernini,1598—1680)創作的青銅華蓋覆蓋着教宗祭壇和聖彼得的陵墓。一束陽光從穹頂照進教了殿堂,給肅穆、幽暗的教堂裡增添了一種神秘的色彩,那穹頂仿佛是通向天堂的大門。

梵蒂岡聖彼得堡大教堂百科(聖彼得大教堂梵)4

金碧輝煌的大教堂大殿(網絡圖片)

關于大教堂的這個穹頂,曾有過百年的波折,最先是伯拉孟特于1506年設計,1514年去世後拉斐爾接替了他;6年後,拉斐爾也去世了,教會對教堂頂部借鑒哥德式的設計,強調黑暗與光明的對比,采用了玫瑰花窗,于是出于對教堂入口處的光線對比效應的考慮,穹頂被取消;後來米開朗基羅在71歲高齡時接替了這項工作,以“對上帝、對聖母、對聖彼德的愛”的名義,恢複了穹頂。

梵蒂岡聖彼得堡大教堂百科(聖彼得大教堂梵)5

聖彼得大教堂穹頂局部圖(米開朗基羅設計)

青銅華蓋是由4根螺旋形銅柱支撐,那扭曲的圓柱形狀獨特,很引人注目。華蓋前面的半圓形欄杆上面點燃着99盞長明燈,而下方則是宗座祭壇和聖彼得的墳墓,隻有教宗才可以在這座祭壇上,迎着東升的旭日,當着朝聖者舉行彌撒。

梵蒂岡聖彼得堡大教堂百科(聖彼得大教堂梵)6

華蓋(貝尼尼創作,網絡圖片)

被稱為“巴洛克藝術之父”的雕塑家貝尼尼的不朽之作——彼得寶座在教堂盡頭(“十”字的高點),其上有精美的“聖靈”像。這是一件鍍金的青銅寶座,寶座上方是光芒四射的榮耀龛及象牙飾物的木椅,椅背上有兩個小天使,手持開啟天國的鑰匙和教宗三重冠。

梵蒂岡聖彼得堡大教堂百科(聖彼得大教堂梵)7

彼得鍍金青銅寶座(貝尼尼創作)

在教堂進門處右側的走廊裡,至今還保存着米開朗基羅23歲時的雕塑作品《彼得》。

梵蒂岡聖彼得堡大教堂百科(聖彼得大教堂梵)8

青銅雕像《彼得》(米開朗基羅創作)

在大殿的右側,母愛小堂中的《聖殇》被稱為教堂中最優雅的作品,此為米開朗基羅24歲時的傑作,而且是米開朗基羅唯一一件簽名作品。聖母懷抱死去的兒子的悲痛感和對上帝意旨的順從感在作品中刻畫得淋漓盡緻。

梵蒂岡聖彼得堡大教堂百科(聖彼得大教堂梵)9

雕像《聖殇》(米開朗基羅創作)

……

大教堂由皇家衛隊守衛,他們身材高大魁梧,身穿紅黃藍三色條紋的古代騎士服裝,手握長戟,威風凜凜。這些士兵都是瑞士人,16世紀初,神聖羅馬帝國的向教會進攻,曾有100多瑞士衛兵戰死在教堂外,于是,教宗便做出了世世代代雇傭瑞士衛兵的決定。

梵蒂岡聖彼得堡大教堂百科(聖彼得大教堂梵)10

瑞士衛兵武裝照(網絡圖片)

梵蒂岡聖彼得堡大教堂百科(聖彼得大教堂梵)11

瑞士衛兵在站崗

1667年,貝尼尼主持設計施工了位于教堂正前方,聞名世界的可容納30萬人的聖彼得廣場,這是他一生中最偉大的建築藝術品。廣場長340米、寬240米,被兩個半圓形的長廊環繞,每個長廊有284根德斯金式圓石柱和88根方石柱組成,仿佛聖彼得大教堂伸出的兩個巨大手臂。在石柱上方有142尊教會史上有名的聖男聖女雕像,神采各異、栩栩如生。

梵蒂岡聖彼得堡大教堂百科(聖彼得大教堂梵)12

聖彼得廣場兩側的半圓形長廊局部

(貝尼尼設計,網絡圖片)

廣場中間矗立着一座41米高的埃及方尖碑,是1856年豎起的,它是由一整塊石頭雕刻而成的。方尖碑兩旁各有一座美麗的噴泉,涓涓的清泉象征着上帝賦予教徒的生命之水。

梵蒂岡聖彼得堡大教堂百科(聖彼得大教堂梵)13

來自埃及的方尖碑

梵蒂岡聖彼得堡大教堂百科(聖彼得大教堂梵)14

噴泉(網絡圖片)

大教堂門前左側豎立着聖彼得的雕像,祂神情自若、面帶微笑,右手握着兩把耶稣送給他的通向天堂的金鑰匙,左手拿着一卷耶稣給他的聖旨。他頭上的縷縷卷發、臉上的根根皺紋、下巴上的撮撮胡須和身上的層層長袍無一不被雕琢得細膩、逼真。

梵蒂岡聖彼得堡大教堂百科(聖彼得大教堂梵)15

聖彼得雕像(網絡圖片)

大教堂門前右側豎立着耶稣另一重要使徒聖保羅的雕像,而祂曾是在耶稣回天國之後,迫害基督徒的罪魁之一。一次,在去大馬士革的路上,祂被耶稣用光芒罩住并與之對話,從而得以認識耶稣,知曉耶稣原來是真神,于是祂轉變為基督教的使徒了。保羅是後來基督教除耶稣基督之外最重要的傳道者。

梵蒂岡聖彼得堡大教堂百科(聖彼得大教堂梵)16

聖保羅雕像(網絡圖片)

站在教堂頂部向聖彼得廣場方向眺望,夕陽無限美!

梵蒂岡聖彼得堡大教堂百科(聖彼得大教堂梵)17

夕陽映襯下的聖彼得廣場(網絡圖片)

附記、金碧輝煌的大教堂大殿

梵蒂岡聖彼得堡大教堂百科(聖彼得大教堂梵)18

(此為網絡圖片)

梵蒂岡聖彼得堡大教堂百科(聖彼得大教堂梵)19

梵蒂岡聖彼得堡大教堂百科(聖彼得大教堂梵)20

梵蒂岡聖彼得堡大教堂百科(聖彼得大教堂梵)21

梵蒂岡聖彼得堡大教堂百科(聖彼得大教堂梵)22

梵蒂岡聖彼得堡大教堂百科(聖彼得大教堂梵)23

梵蒂岡聖彼得堡大教堂百科(聖彼得大教堂梵)24

梵蒂岡聖彼得堡大教堂百科(聖彼得大教堂梵)25

梵蒂岡聖彼得堡大教堂百科(聖彼得大教堂梵)26

注:以上未注明來源的圖片均為王永雲拍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