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利用白芨的根進行分株栽培繁育栽培馴化
白芨的幹燥塊莖是我國傳統的中藥材多來自野生資源,随着用藥量的增加,野生的白芨資源急驟減少,加之人們過度挖掘,略奪性的亂采,使得野生白芨已寥寥無幾,因而隻得采用将白芨由野生變為人工馴化栽培,利用常規栽培技術,種植的白芨往往是白芨的地上部植株生長茂盛,長勢很強,然而用于入藥的地下生長的塊莖部份卻長勢很差,白芨塊莖膨大很難,使其人工種植白芨産量、質量差,經濟效益差,針對這一難題,
1)種源采集:
4、适時育苗:
上年10 月—次年3 月利用白芨的塊莖進行分株育苗,用沙壤土做苗床,兩年苗床與大田比為1 ∶ 8 ;苗床選定後,施入農家肥1500——2000 公斤,深耕,并耙平整細後做成寬1.5米的苗床, 苗床制作與種子育苗相同,分株育苗密度為13×13 厘米,待出苗後,施一次稀糞水,注意糞水不粘苗莖葉,已免傷苗。
5、種植密度,适時收獲:
a 移栽密植:選擇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稻田翻犁、耙細、整平後開好“十字”溝和邊溝,要求溝寬30 厘米,溝深25 厘米,溝底平整, 排水通暢;然後再按每廂1.2 米寬進開溝起壟,壟面要求平整,育苗兩年後到上年10 月—次年3 月移栽完畢,一般行距25 厘米,株距25 厘米,采取雙株定向壟作栽培,每畝栽10000 株,土塊肥力好的适當稀植,選陰天或晴天早、晚移栽,栽後澆1 次定根水;
b、科學施肥: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施肥原則要以土壤養分構成和白芨需肥規律為基礎,以高産創建示範項目産量目标為指标,制定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方案;圍繞測土、配方、配肥、供肥和施肥等基本内容,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果;
c、中耕除草:每次中耕除草結合施肥一起進行;
d、病蟲害防治: 經常觀察白芨病蟲害的種類選擇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
e、适時收獲:根據白芨的長勢,掌握合理的收獲最佳時期,老嫩适當,既能加快繁殖,又能提高産量和質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