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西北角,毗鄰新橋國際機場,新橋科創示範區正拔節生長。
作為合肥市“十四五”重點打造的五大重點片區之一,港城一體、産城融合是其最顯著的名片。
如今,這裡正加速建設具有國際水準的生态新城,成就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勢力”。
建設中的新橋科技創新示範區。
建設港産城融合新城
走進T2航站樓樁基工程施工現場,各類機器轟鳴,如同陣陣催人奮進的号角聲,沉穩而有力。“目前,進場路已完成改造,5月8日正式通車。”合肥新橋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建設指揮部項目負責人王欽介紹,航站樓北指廊區域樁基計劃6月份完成,地下室區域樁基計劃在7月中旬完成。航站區擴建工程建設用地已獲國務院批準,工程計劃三季度正式開工。
2021年11月15日,合肥新橋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正式開工,為“翅膀上的安徽”再添新引擎。
項目完工後,将滿足近期目标年2030年旅客吞吐量4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35萬噸、飛機起降30.5萬架次的發展需求。工程對合肥大力發展臨空經濟,提升開放型經濟服務能級,加快建設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的意義不言而喻。
在新橋科創示範區,随處可見在建項目,一派繁忙景象。
依托機場,新橋科創示範區建成了國際航空港、進境口岸和保稅物流中心等重大開放平台。
合肥新橋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效果圖。
時間回溯,2013年,新橋國際機場正式啟用,合肥空港經濟示範區也于同年9月啟動建設。
就在這一年,合肥新橋科技創新示範區正式挂牌,與空港經濟示範區規劃發展一體進行。“‘空港’改‘科創’,是從以港帶城,到港産城融合發展。”在合肥新橋科創示範區建設指揮部産業促進和農村工作部第一部長邢施民看來,易名背後是發展戰略的重大調整,是錨定“科創 産業”的決心使然。
根據規劃,“十四五”期間,合肥新橋科創示範區将重點發展集成電路産業園和智能電動汽車産業園,與新橋國際小鎮形成産城融合之勢。
“雙星”閃耀賦能産業地标
走進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産業園(一期)工程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施工人員正在加緊推進各項工作。
“從破土動工到廠房主體工程建設完成、工藝設備進場安裝,用了不到7個月時間。目前沖焊、塗裝、總裝、電驅電動四大車間及能源中心已基本完工,産業園區内蔚來合肥第二生産基地的現代化生産線已建成貫通。”合肥新橋科創示範區建設指揮部市政處處長何宗軍介紹,圍繞作業面打人海戰、機械戰的同時,在項目調度上,精确到以天為單位倒排工期,鎖定關鍵節點,力保如期甚至是提前完成。
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産業園區,工程師正在調試工藝設備。
聚焦打造智能電動汽車産業集群,2021年4月,合肥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産業園區正式開工。按照規劃,園區将開展整車、核心零部件、自動駕駛等領域的研發,計劃引進電池、電驅、沖壓件等30多家核心供應商,形成具有全球競争力、引領性的創新鍊。
今年4月29日,蔚來中型智能轎跑ET5的首批全工藝生産線試制車在此下線,為三季度正式投産奠定了紮實基礎。項目全面建成後,園區将容納超過1萬名研發人員、超過4萬名技術工人,緻力于形成高端人才彙聚的創新高地。
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産業園區自動化生産線一隅。
“蔚來整車二期及核心零部件項目計劃将布局于合淮合作區一期範圍内,發揮經開區在招商引資、規劃建設和壽縣在區位、空間等方面的優勢,推動重大産業快速發展,謀深做實合淮産業走廊。”合肥經開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秦遠望介紹。
同樣快馬揚鞭的,還有“芯”火燎原的集成電路産業集群。從打下第一根樁到産出第一顆芯僅用時267天,去年12月投産的合肥沛頓存儲項目刷新了集成電路重大項目建設速度。随着沛頓存儲等20餘家集成電路産業鍊配套項目相繼入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設計、制造、封測、材料、裝備一體化的集成電路産業基地悄然崛起。
圖為合肥沛頓存儲科技有限公司。
在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雙核驅動”下,合肥新橋科創示範區戰新産業風生水起,成為賦能“芯屏汽合”“急終生智”産業地标的重要助力。
綠色“城市會客廳”提升幸福指數
産與城交相輝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距離集成電路産業園不遠處,新橋國際小鎮加速推進。
“對标一流新區,必須建設與高端産業相匹配的高品質生活配套設施。”邢施民說,在城市規劃中,國際化生态宜居空港新城是其最顯著的定位之一。
寶教寺湖落日餘晖讓人如癡如醉。
建設生态新城,謀定而後動。緊扣“水”主題,新橋國際小鎮秉承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在盡量遵循現狀地形地貌特征基礎上,利用海綿城市設計理念和水資源綜合管理理念規劃,構建全新的整體城市水系統,打造藍綠交織、水城共生的國際化生态宜居空港新城。
花蓮路旁,一條近兩公裡的綠色生态廊道草木蔓發,步道蜿蜒,棧道飛架,與曲折的溪道自成風景。若是下雨天,植草溝、旱溪、景觀生态滞留塘等将如同“小海綿”般發揮調控和淨化功能。
“這裡是水流形成的自然沖溝,不下雨的時候,是居民休閑活動空間,下雨時,城市的雨水彙集到此,經生态濾池淨化後補充湖水。”小鎮水生态系統規劃設計單位、德國漢諾威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苑介紹說,一旦發生特大暴雨,生态廊道還兼具排洪排澇功能,避免内澇的發生。
綠色景觀外表之下,隐藏着看不見的海綿城市秘密。
在雄安路,路面上看不到一個雨水井。“所有的雨水排口都隐藏在路邊的綠化帶裡,不僅實現下雨時地面無積水,也讓雨水能淨化後再流入河道。”何宗軍自豪地說。
環境好,是走進新橋國際小鎮最直觀的感受,也是這座新城建設理念的生動例證。
皮劃艇選手正在進行訓練。
“從親水棧道、陽光湖岸,到林蔭大道、立體綠廊,這裡将打造出‘人在綠中走’的生活環境,構建全域綠色生态系統。”新橋建設指揮部規劃建設部副部長周妍說,新橋科創示範區整體采用生态設計理念,綠化面積占比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是名副其實的“綠色家園”。
生活在這裡,帶來幸福感的還有加速完善的民生配套、充滿智慧的基礎設施。
寶教寺路兩側,每隔200多米就有一根獨特的灰色燈杆。這是智慧燈杆,除了智能照明外,環境監測、視頻監控、信息發布等一應俱全,同時還兼具手機充電、城市廣播、一鍵報警等功能,真正實現 “一杆多能”。在智慧交通的打造上,未來還将有無人駕駛應用。此外,智慧醫院、智慧小區,将讓智能化、數字化體現在新橋科創示範區建設的各個方面。
航拍新橋國際醫院項目。
一座具有國際水準的
産城融合生态新城呼之欲出。
理想之城下一站,
新橋科創示範區,已出發!
文字 | 李長龍 姜經梅 全媒體記者 華新紅
攝影 | 全媒體記者 宋炎駿
出品 | “湖畔點經”融媒體工作室、“政在進行”融媒體工作室、“看合肥”融媒體工作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