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蹲下來,平視孩子的眼睛,并配以溫柔的肢體動作。這時的寶寶就像天真懵懂的小動物,如果家長說話時高高在上,就會帶來強烈的壓迫感。跟孩子保持同一高度,耐心地聽他說話,可以鼓勵他們在無壓力的前提下,準确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2、及時給予回饋。當大人忙着做飯、洗碗、工作的時候,寶寶咿咿呀呀的問話似乎顯得毫無意義,但這對寶寶卻很重要,可以轉頭對寶寶笑笑或回應幾句。因為兩三歲的孩子正在學說話,家長的及時反饋是最好的鼓勵。平時跟孩子聊天時,不妨摸摸他的頭、摟摟他的肩、拍拍他的背、握着他的小手,這些小動作都會起到正面效果。
3、相比警告,直接鼓勵更好。看到寶寶端着一杯水蹒跚走來,家長的第一反應往往是“别打翻了”“别磕着”。這不僅起不到提醒的作用,有時還可能适得其反。幼兒的思維是“直線型”的,反着說“不要打翻”是一種繞遠路的思考方式。如果對孩子說“慢慢地”,可能效果更好。
4、給孩子“做選擇題”。跟孩子商量事或孩子不聽話時,講道理往往沒用,此時可以給孩子幾個選項。比如孩子賴床時,媽媽可以拿出幾件衣服,問她“穿這件小草莓的還是小碎花的”,孩子往往會被“引誘”起興緻來。
5、負負得正的小技巧。兩歲左右是人生的“第一叛逆期”,許多孩子喜歡跟家長“作對”。這時,家長的言行越嚴厲,孩子越“來勁”,倒不如試試“正話反說”。比如孩子叛逆期時,媽媽想帶寶寶去超市,但寶寶非要去公園,此時媽媽不妨說“我們先去公園吧”,孩子很可能就“上當”了,非要先去超市。因此,負負得正的小技巧則會為家長避免一些與孩子不必要的争執和沖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