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隐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的四端說是他性善論的依據,也是孟子所有學說的基礎所在。人見孺子将入于井,都會有怵惕恻隐之心,這是人之常情,所以人人心中皆有仁的端倪,同理而言也都有禮、義、智的端倪。正因為人心有這樣的端倪,所以人性都是善的。也正因為人性本善,所以修養工夫就是要尋求本心的善,隻要挖掘出内心深處仁的端倪,仁德就會到來,“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的學說與孔子相比,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相當圓融的程度,所有論點都相輔相成,互為依據與結論。而孟子的“四端”說,就是孟子所有學說的理論依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