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天,天晴的日子,河邊的大樹下總會聚集着很多人,他們有的在下棋,有的在打牌,有的在閑坐······人們不由地感慨道:大樹底下好乘涼。
不對。“大樹底下好乘涼”這句俗語,出自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一折:“每日則是吃他家的,便好道這大樹底下好乘涼。”意思有二:一是比喻有所依托,事情就好辦;二是指在關系的幫助下,自己可不勞而獲。那麼,人們坐在大樹底下乘涼就不能叫“大樹底下好乘涼”了嗎?其實,從字面意思上看是可以的。那麼,夏天在大樹下真的會涼快些嗎?答案也是肯定的。為什麼呢?因為大樹的蒸騰作用旺盛,使樹下的氣溫降低,所以會感覺涼快一些。
植物的蒸騰作用是指植物體内的水分,通過葉片的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發到大氣中去的一個過程。蒸騰作用是植物的一種重要生理功能,主要是由葉片來進行的,并通過葉片氣孔的張開、閉合來控制的。植物通過蒸騰作用來降低植物體本身的溫度,以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同時對周邊環境産生影響。
植物葉片氣孔的張開和閉合影響着蒸騰作用的進行,而許多環境條件又影響着氣孔的開和閉。諸如:大氣濕度越大,氣孔張開程度越小,反之氣孔張開程度越大;在一定範圍内随着光照的增強,氣孔張開程度增大,但超過一定的光照強度,氣孔張開程度減小。在一定範圍内随着溫度的上升,氣孔張開程度增大,30℃左右達到最大,35℃以上時氣孔張開程度變小,等等。
在植物蒸騰作用過程中,通過水的蒸發氣化,散失掉大量的輻射熱,在為大氣提供大量的水蒸氣的同時,使周邊的空氣保持濕潤,氣溫降低。大樹蒸騰作用旺盛,所以說在大樹底下可以乘涼是有道理的。因此,“大樹底下好乘涼”這句話的字面意思也是對的,不一定非要按照俗語的意思去理解,你們說對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