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周代,脂膏的使用,一種是放入膏油煮肉,一種是用膏油塗抹以後将食物放在火上烤,還有一種就是直接用膏油炸食品。
《續晉陽秋》記:“桓靈寶好蓄法書名畫。客至,曾出而觀。客食寒具,油污其畫,後遂不設寒具。”當時的寒具,就是用膏油炸的面食。 使用相當長時間的動物油後,因為榨油技術的誕生,才始有素油。
素油的提煉,大約始于漢。劉熙《釋名》有“柰油,搗實和以塗缯上,燥而發之形似油也。杏油亦如之。”柰是果木,也就是林檎的一種,也稱“花紅”和“沙果”。缯是當時絲織物的總稱,古謂之“帛”,漢謂之“缯”。将沙果和杏搗爛攪和後塗在絲織物上,待幹後好像是油一樣,其實并非真正的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