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是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第5課的内容。也是本單元首篇課文,還是一篇文言文,全文隻有39個字,故事出自《韓非子·五蠹》的記載,講述了戰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樁上死了,于是他便放下鋤頭每天在樹樁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故事通過宋耕者“因釋其耒而守株”,最後“身為宋國笑。”從而讓學生明白兔子撞死在樹樁上是一件極偶然的事情,不能作為必然事件,從而懂得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有僥幸心理,要想有收獲,必須付出勞動。故事内容學生大部分聽過、讀過,作為文言文更簡潔精煉。
全文如下: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複得兔。兔不可複得,而身為宋國笑。
讀音質疑正确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文章的節奏停頓。是本課的教學目标之一,所以把課文讀正确是首要完成的學習目标,本課字數少,生字都有注音,但是有一個多音字,成為了許多同學心中的困惑,那就是:”折頸而死“中的”折“字。有不少同學問我,老師這個字在本課中到底是讀[ zhé ],還是讀[ shé ]?對于同學們的質疑精神,老師表示非常的贊賞,下面武天老師就給同學們講講這個”折“。
”折“字讀音
折,作為多音字有三個讀音,字典中每個讀音如下解釋:
[ shé ]
1.斷(多用于長條形的東西):樹枝~了。桌子腿撞~了。
2.虧損:~本兒。~耗。
3.姓。
[ zhé ]
1.斷;弄斷:骨~。把樹枝~斷了。
2.損失:損兵~将。
3.彎;彎曲:曲~。百~不撓。
4.回轉;轉變方向:轉~。剛走出大門又~了回來。
5.折服:心~。
6.折合;抵換:~價。~賬。~變。
7.買賣貨物時,照标價減去一個數目,減到原标價的十分之幾叫做幾折或幾扣,例如标價一元的減到九角叫做九折或九扣,減到七角五分叫做七五折或七五扣:對~。打九~。
8.元雜劇每一個劇本分為四折,一折相當于後來的一場。
9.漢字中有曲折的筆畫,形狀有“乛乚꒒乙”等。
10.折疊:~扇。~尺。她把信~好,裝在信封裡。
11.折子:奏~。存~兒。
[ zhē ]
1.翻轉:~跟頭。
2.倒(dào)過來倒過去:水太熱,用兩個碗~一~就涼了。
大家發現,[ shé ]和[ zhé ]的讀音都有”斷“的意思,那它們有什麼區别呢?
讀[ shé ]音的時候,一般指的是長條形狀的物品斷了,比如:桌子腿折了。樹枝折了。
讀[ zhé ]音的時候,除了折斷的意思外,還有弄彎曲的意思,生活中常見的詞語:骨折。
折頸而死”折頸而死“的意思折斷了脖子死了。這裡折斷的脖子,并不是什麼長條形狀的物品,所以不能讀作[ shé ],正确的讀音應該是[ zhé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