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總喜歡唱反調的人是什麼心理

總喜歡唱反調的人是什麼心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0 19:10:11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流行的互聯網時代總有這麼一群鍵盤俠,有他們的地方就有“争議”,話中帶刺,繞着彎諷刺别人,這樣的互聯網杠精可謂是無所不在“難道就我覺得xx”“不是我杠,我就問一句xx?”“你自己心理有問題,太狹隘,才會覺得我杠吧”。

隻要觀看的人越多,杠的人就越多,不管你創作的東西有多麼優秀,總有人刻意給你唱反調,以至于人們直接調侃一句:純路人,别杠,杠就是你對

總喜歡唱反調的人是什麼心理(心理學習慣性唱反調)1

當然筆者寫的文章都是結合了專業的心理學知識的,相信大家都不會來和筆者杠,如果你非要杠,那我隻能說一句:你杠你就對。

這部分人在網絡用語上被稱為“杠精”,我們也授予其一個榮譽稱号為“國家一級擡杠運動員”,那在我們專業心理學上稱之為什麼呢——俗稱“對抗型人格(Antagonistic personality)”。

這類人總是喜歡和人唱反調,不管他人說的對與不對,習慣無視、忽略、曲解原本邏輯,單純為了反對而反對,别人說東,他要唱西,以此來彰顯自己的存在感,他們深信所有人都要敵視自己,堅決不反省自己的錯誤,但又提不出什麼實質和有價值的觀點。

總喜歡唱反調的人是什麼心理(心理學習慣性唱反調)2

歲歲的男朋友,就是一個典型“杠精”,歲歲回憶到上次在樓底下的經曆,樓下陳大爺很和藹可親,平時都滿面春風,那天不知怎麼了,血壓一下就飚上去了住進了院。

後來才知道是和男朋友聊完天後,當時男朋友一直在抽煙消愁,陳大爺好心善意忠告“年輕人啊,不要吸煙喝酒啊,這樣才能長命百歲。”

可男朋友倒好直接來了句“那可不一定,我二叔不喝酒不吸煙,四十多歲就走了,我大叔抽煙喝酒八十多了還身體倍棒!這一句直接給大爺整不會了,幹脆一躺索性碰個“瓷”,“面對這樣的杠精我正面杠不赢,老子直接給你入正題”。

總喜歡唱反調的人是什麼心理(心理學習慣性唱反調)3

後來男朋友陪病房的時候還在“杠”,說大爺本來心髒就不好,歲歲當時真的很擔心陳大爺會“當場身亡”。

對抗型人格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大部分是因為原生家庭沒有獲得足夠的關注,還有部分是個人性格或者一些特殊刺激造成的。

每一個杠精的童年都遍布“缺陷”

我們每個人在小時候的“全世界”就是爸爸媽媽,在我們還沒有足夠 的能力與外界“分離”時,就會尋求爸爸媽媽的重視和認同,這種重視和認同等同于自我安全和自我價值。

總喜歡唱反調的人是什麼心理(心理學習慣性唱反調)4

而這個過程不一定那麼順暢,很多孩子遭到了忽視,冷漠,就會選擇自我壓抑和自我壓迫來獲得安全感,這種就是讨好型人格。

還有些孩子遭到的是責罵、攻擊、貶低等,這類孩子往往都有着非常嚴厲的父母,内心也極度的自卑,這種自卑感絲毫不亞于天生生理缺陷造成的痛苦,于是他們便想:都是爸爸媽媽的不對,他們不該這樣忽視我。

這類孩子長大後就通過另一種極端的方法,比如貶低、指責、挑刺的方法來迫使别人認同自己,重視自己,也就形成了我們所說的對抗性人格。

總喜歡唱反調的人是什麼心理(心理學習慣性唱反調)5

孩子童年的挫折會讓他們産生焦慮甚至是恐懼,當個體意識到焦慮恐懼逐漸深入、擴張,自身無法承受時,人格防禦就變得堅硬、固化,人們的心理防禦機制就會開始運作,一遇到問題出于本能的自我保護,開始攻擊别人,貶低别人來形成自我認同和自我肯定。

如何與“杠精”打交道?

這種人由于在成長過程中受過傷害,自我意識非常強,因此與他們打交道的時候要處處小心,最好的辦法就是表面順從,點明自己尊重對方的想法,但是怎樣做會更好。

這樣先使對方在不知不覺中接受自己的想法,最後再提出不同的觀點,這叫不要激活對方的自我意識。

總喜歡唱反調的人是什麼心理(心理學習慣性唱反調)6

隻要你對抗他、逆着他,比如明确說:你這樣說不對,對方就會反駁“我怎麼不對,我這樣說是對的,你做得不對,你怎麼說都不對”,這叫作喚起對方的自我意識。

也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無畏的心理對抗往往達不到共赢的效果,因為隻要對方的自我意識崛起,就會過度關注自我的感受,關注自我的感覺,變會喪失理智,和你對着幹死磕到底為止。

與“杠精”溝通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為痛苦的一件事吧,不過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思考。在《非暴力溝通》中其實就有講到:一個人在溝通中如果帶有的強烈的情緒的話,比如杠精在和你杠的時候内心其實是焦慮不安的,恰恰說明這個人内心有大量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總喜歡唱反調的人是什麼心理(心理學習慣性唱反調)7

繼續吵下去隻會讓對方更加憤怒,反而适得其反,正确睿智的做法應該是詢問對方“你覺得是什麼樣的因素阻礙了我們之間xx”而不是說“我覺得你xx”“我認為你應該xx”

每一個杠精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因為隻有這樣他們才能找到自我安全感和存在感,所以如果遇到那種極度自私的人,我們實在受不了大可選擇忽視對方,不理對方,而不是傻不拉幾地和對方産生争執,這就好比和一個非要說“1 1=3”的人分對錯,完全沒有必要。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達

編輯 | 萬安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第一心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