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研究生,全稱是“非全日制研究生”,說得直白一點,就是一個人在工作的同時,利用“業餘”時間攻讀研究生學位。
2016年9月,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關于統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規定“非全”研究生和普通研究生,除學習形式不同外,在入學考試、學習過程和畢業标準上是完全一樣,“其學曆學位證書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2020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門又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強調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業權益保護,明确各地及用人單位應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業機會和落戶機會,不得設置與職位要求無關的資格條件。
但是,政策歸政策,現實歸現實。現實中,有地方和單位不能較好地落實這一政策,在人才引進、招聘和使用中,或明或暗,對“非全”研究生都存在一定歧視。
例如,山東某高校,就曾在人才招聘公告中出現“隻招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的字樣;近日,有廣西網友在國務院“互聯網 督查”平台反映,“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業中遭遇不平等對待。這當然都違反了相關政策,被責令整改。
但是話又返回來說,無論是國家還是單位,重視的是人才,“聘用”的是能力,學曆證書不過是一種證明,證明你曾有過“如此”學習經曆,證明你“學習合格”,但你的能力幾何、能否在今後工作中做出貢獻和成績則是另一回事。
中國有句俗話,“無功不受實祿”,意思是說沒有建立功立業,就不可無故接受人家的薪資、享受人家的待遇。所以,無論你多麼高的學曆,也不能強迫人家單憑“一紙證明”就接納你,更不能自恃“一紙證明”,就要求人家厚待自己。
要他人承認你,必須證明你确有真才實學。如何證明?除那張印有學曆(學位)的“紙”外,你要有自己的作品、産品;你要在求學、研究期間,用學過的知識解決過哪些問題、難題,研究出何種成果。
沈從文、金克木,都是小學畢業,一樣被聘為北大教授,憑什麼?憑他們不凡的文學作品;華羅庚,初中畢業,被聘為清華教授,榮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憑什麼?憑他在數學上卓越的研究成果;莫言,被聘為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國際寫作中心主任,憑什麼?我想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
打鐵尚須自身硬。一個人,要想得到社會、單位的承認,不能僅靠印着“學曆”“學位”的那張“紙”,要靠自己的實力。
“非全”碩士學位也好,成人、自考的專科、本科畢業證也罷,雖然都是國家承認的學曆,國家政策要求用人單位一視同仁,但作為本人,卻是不能僅用國家政策為自己“撐腰”,要對自己的學識、能力做到心中有數,要用自己的血肉,築起自己的事業長城。
到那時,就會像沈從文、金克木、華羅庚、莫言一樣,不但别人不在乎你的學曆,恐怕你自己也不把學曆放在心上了。假若自己還需要“求職”,恐怕不用再出示那張“學曆證明紙”,單憑“一張臉”就可暢通無阻。而那時,恐怕你也不會再計較享受的是專科、本科、碩士還是博士的待遇了。
(作者:李玉柱,本文為 平湖一柱原創作品,歡迎指導,轉載或引用請注明作者和出處,違者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