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從小就非常喜歡鳳凰,他的詩詞中涉及到鳳凰的有上百首,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因為少年時期的杜甫生活在大唐盛世的年代,生活安定,各地官員經常編造一些和鳳凰有關的“祥瑞”報告給朝廷,歌功頌德的同時,還可以讨皇上歡心;另外,在杜甫很小的時候,姑母曾多次帶他看公孫大娘的舞劍表演,舞劍者通過自己的動作表演來展示鳳凰的千姿百态。這些在後來杜甫寫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中有詳細記載。
除了喜歡鳳凰外,杜甫最喜歡的動物是鷹和馬,年輕的他寫過很多關于鷹和馬的詩,代表作品有《畫鷹》“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㩳身思狡兔,側目似愁胡。縧镟光堪擿,軒楹勢可呼。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和《房兵曹胡馬詩》“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骁騰有如此,萬裡可橫行。”通過這些詩句,可以發現,年少的杜甫有幾分輕狂和不羁,一方面是因為處在大唐盛世,另一方面是因為家庭比較優越的環境影響的。
杜甫在兖州城看望父親的時候,經常在附近騎馬遊獵,結識了一位好朋友蘇源明,陝西人,也喜歡詩文詞賦。自幼父母雙亡,到處遊曆學習。在兖州城住了一段時間後,他們倆個相約去遊泰山,訪邯鄲。
離開兖州城,一路北上,穿過大汶河後,就可以看到這座淩駕于齊魯平原之上,雄起于華北平原之東、東臨大海,西靠黃河的“五嶽之首”。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自古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自秦始皇開始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代帝王多次登泰山封禅或祭祀。
經過一路的艱辛後,他們終于到達了泰山主峰玉皇頂,杜甫有感而發,寫出了年少時期的代表作《望嶽》:
詞句注釋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嶽,五嶽之首,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為五嶽之首,諸山所宗,故又稱“岱宗”。
夫:讀“fú”。句首發語詞,無實在意義,語氣詞,強調疑問語氣。如何:怎麼樣。
齊、魯:古代齊魯兩國以泰山為界,齊國在泰山北,魯國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戰國時代的兩個國名,在今山東境内,後用齊魯代指山東地區。青未了:指郁郁蒼蒼的山色無邊無際,浩茫渾涵,難以盡言。青:指蒼翠、翠綠的美好山色。未了:不盡,不斷。
造化:大自然。鐘:聚集。神秀:天地之靈氣,神奇秀美。
陰陽:陰指山的北面,陽指山的南面。這裡指泰山的南北。割:分。誇張的說法。此句是說泰山很高,在同一時間,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昏曉:黃昏和早晨。極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曉與黃昏,明暗迥然不同。
蕩胸:心胸搖蕩。曾:同“層”,重疊。
決眦(zì):眦:眼眶。眼眶(幾乎)要裂開。這是由于極力張大眼睛遠望歸鳥入山所緻。決:裂開。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2]
會當:終當,定要。淩:登上。淩絕頂,即登上最高峰。
小: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意思為“以…為小,認為…小”。
白話譯文
五嶽之首的泰山怎麼樣?在齊魯大地上,那蒼翠的美好山色沒有盡頭。大自然把神奇秀麗的景象全都彙聚其中,山南山北陰陽分界,晨昏迥然不同。升騰的層層雲氣,使心胸搖蕩;極力張大眼睛遠望歸鳥隐入了山林。一定要登上那座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顯得渺小的群山。
泰山遊覽完後,他們向西直奔邯鄲,登上了叢台,欣賞了趙武靈王的遺迹。這次遊曆共經曆了四五年時間,然後,杜甫準備回洛陽,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故事呢?關注下一集,李杜相見,贈李白。明天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