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古代人說午安

古代人說午安

科技 更新时间:2024-12-05 04:18:02

“午”字,地支第七位,現在多用于時間、時辰。

那麼“午”字,到底是由一種什麼樣的工具造出來的字呢?

我們先看看【午】的字形

古代人說午安(說文博物有人問)1

甲骨文

古代人說午安(說文博物有人問)2

金文

從甲骨文金文看,“午”就像木杵之形。

古代人說午安(說文博物有人問)3

【午】,

象形獨體文,午杵形,

杵進臼中搗物,上下杵物要中正。

後引申為計時字,指日在天空正中之時為正午中時。

本義:午杵,午杵物正中。

引申義:正午,正中午時。

午字引申為時間及時辰的用法後,加上木字造出“杵”字,來表達“午”的本義。

“杵”通常與“臼”配合來完成工作。

古代人說午安(說文博物有人問)4

“臼”的古文(戰國陶文、石刻)

“臼”中有齒形,表示“臼”裡面粗糙不平。

“杵臼”現今很少用了,但在落後些的山區或農村還可以見到,在古代,“杵臼”應用非常普遍,它是用于糧食加工不可缺少的工具。

當人類進入農業社會,把采集到的谷物脫皮、碾碎,沒有工具時,是要花費了很多氣力。開始是用手搓磨,後來想到用石塊,逐步地制成石盤和碾棒。在石盤和碾棒的基礎上,又産生了杵和臼。

古代人說午安(說文博物有人問)5

簡單的臼,就是在地上鑿成一個凹槽。

《易·系辭》說:“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說的就是在地上挖成臼(臼裡要鋪一層硬實的東西才可以)。後來臼又改用石頭或木頭來制作。

古代人說午安(說文博物有人問)6

杵是一根粗壯的木棒,下端削成橢圓形。把帶皮的谷子放入臼裡,雙手持杵往下搗,這個動作叫“舂”。連續舂多次,最後加以吹簸,就可以得到淨米。

古代人說午安(說文博物有人問)7

“舂”字,像雙手執杵在臼中舂谷之形

古代人說午安(說文博物有人問)8

“秦”,像雙手執杵,與“舂”字,用“禾”代替“臼”,更強調所舂的糧食是“稻谷”

古代人說午安(說文博物有人問)9

這也是“秦”字,雙禾,代表多禾,說明秦地象現在所說的“魚米之鄉”,大産糧區。

杵臼是誰發明的,哪個年代?

古書中記載都不詳,有說是黃帝發明的,有說是黃帝手下的大臣發明的。實際真正的發明者可能就是普通的老百姓。

從出土文物知,杵臼使用時間至少已有四千年以的曆史。古詩文中常有描寫使用杵臼的情形,

如《詩經》寫道:“誕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釋之叟叟,蒸之浮浮。”

意思是說,要問祭神怎麼祭,有人忙舂米,有人忙舀米;有人舂二道,有人簸糠皮,響叟叟是淘米,熱氣騰騰是蒸飯。

詩歌是一幅熱氣騰騰的生活畫面,這說明商周時期杵臼的應用非常普遍。

古代人說午安(說文博物有人問)10

後來古人在杵臼的基礎上,發明了“碓”,就是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杠,杠的臨臼一端裝一塊圓形石頭或木頭,用腳連續踏另一端,石頭就随之起落,連續舂米。這在湖南湖北一帶的農村還能看到,制作糍粑、米粑過程中的一道工序。

碓的原型就是杵臼。碓,先是用人力,後來發展起用水力,水碓是一種功效高、省力的舂米機械。由于構造簡單,借水就勢,工作可靠,直到20世紀末,水碓在中國南方不少農村地區仍有應用。

古代用杵臼舂米是個體力活,從業的多是普通勞動者,後人便用“杵臼之交”來比喻不計身份尊卑差别而結交的朋友,故事見《後漢書·吳祐傳》:“公沙穆東遊太學,無資糧,乃變服客傭,為(吳)祐賃舂。祐與語,大驚,遂共定交于杵日之間。”“杵臼之交”由此而出,也簡稱“杵臼交”。

古代人說午安(說文博物有人問)11

家庭用的蒜杵(也叫蒜臼)就是一個小型杵臼

說文博物:2020年使用頻率最高的字了,它是由什麼器物而來?

說文辨物:心有靈犀一點通,是什麼犀?

你知道《說文解字》最複雜的部首是哪個字?它代表怎樣的生活圖畫

說文解詩經:“我徂東山,慆慆不歸”,徂和慆是一種什麼心情狀态


我是漢字谷主,歡迎關注!

專注說文解字、快速識字、古汀大語文、海外漢語,古汀漢字思維館

漢字師認證課程,讓你成為一名專業的漢字老師、海外漢語老師、一位漢字啟蒙師!請關注本号,私信留言 ”99

了解識字-大語文學習方法《人字學習體系》,可以關注本号,私信留言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