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短視頻作品。
點開它,恍如進入了童話世界。
(視頻畫面)
芋頭苗田裡,小小的人兒,如同精靈。隻見他手提肩扛,搬回了兩捆芋頭苗。
(視頻畫面)
一高一矮,一老一少,在認真做一頓飯,歲月如此靜好。
(視頻畫面)
看着這樂開了花的笑臉,讓人忍不住跟着上揚起了嘴角。
(視頻畫面)
這是“康仔農人”2021年5月發布的一條視頻。
正是它,讓賬号一夜漲粉120萬,點贊量超過了240萬。
之後,他們每一期視頻,點贊量都穩定在6位數以上,不少還沖到了7位數。
如今,僅在抖音上,賬号粉絲數已超過2300萬。
相關數據表明,他們通過新媒體至少能夠年賺500萬元。
拍三農視頻,組最佳搭檔
“康仔農人”博主是康仔和老小孩,他倆都是廣西北海合浦人。
這一天,他們足足等了兩年。
有句話說,沒有誰能随随便便成功。
聽聽康仔細數如何走上做短視頻這條路,如何走到這天,就能知道,這離不開他敏銳獨到的眼光,更離不開他們一直以來的堅守。
自從互聯網走進了農村,農村便有了和城裡不相上下的便捷,也迎來了大量的機遇。
前有電商,後有短視頻,将農村的廣闊天地展現在網友面前。
農村變為了新農村,農業成了新賽道,無數的返鄉創業者成為了新農人。
加上各平台也為三農題材開綠燈,三農類短視頻作品如雨後春筍般應運而生。
2018年,合浦石康鎮迎來了一名男子,他是拍短視頻的,來這裡取材。
因朋友介紹,康仔出面接待了他。
這是康仔第一次這麼近距離接觸短視頻。
幾天下來,他驚訝地發現,在鏡頭裡,家鄉竟然可以這麼美。
從此,他心裡便播下了做短視頻拍家鄉的種子。
2019年,康仔刷到了鄰村老小孩的短視頻,那是個搞笑視頻。
老小孩是個袖珍人,身高不足1.3米,年近50歲。
打眼一看,他就像一個兒童。
但他性格卻很樂觀。
這強烈的反差,切中了網友的獵奇心,也吸引了康仔的注意。
(康仔農人視頻畫面)
兩個村子的距離很近,隻需10分鐘步行。康仔找到了老小孩,說想跟他合作拍短視頻。
一開始,因為自卑心作祟,老小孩婉拒了。
他說自己身體有缺陷,老被指指點點,他怕連累了康仔。
後來,還是康仔再三做工作,才打消了他的疑慮。
一個剛過而立之年,一個将近知天命之歲;一個高,一個矮;一個文質彬彬,一個樸實憨厚,兩人終于組團成功。
康仔将賬号取名“康仔農人”,并為賬号寫下标簽:
記錄農村美好生活,和大家一起分享鄉村傳統美食,給大家傳遞一份小小的快樂。
康仔心裡的那顆種子悄然破土發芽了。
2019年8月,他們合作的第一條視頻發布。
那是一條康仔和老小孩挖野菜的視頻。
但幾天過去了,他們精心打磨的作品,僅僅收到幾個贊。
之後,他和老小孩又發了幾條在海邊抓魚的視頻,奈何播放量依然不高。
其實,發出來的視頻數,也隻是他們拍了的幾分之一。
其間,拍了不滿意的,他們直接删掉。
就這樣,他們每天重複着做一件事,就是拍視頻、删視頻、發視頻、再拍、再删……
然後,等待着被更多人看到。
這一等,就是近兩年時間,這之前,他們的粉絲數還不到1萬。
2021年5月21日,一個做芋頭苗鹹菜的視頻上線。
就是文章開頭的畫面。
不光畫面美得震撼,視頻裡的氣氛烘托得也到位。
網友紛紛留言,美如童話世界,很溫情很治愈。
在互聯網上,這條視頻飛速傳播開來。
(康仔農人視頻畫面)
2天後,康仔的手機蹦出來一串數字:播放量破1億,點贊數超240萬。
看着數字,康仔覺得像做夢,待确定視頻是真火了,他激動地掉下了淚。
他和老小孩将近2年的努力沒有白費,他的家鄉,也終于被更多人看見。
至今,這條視頻還被一路考古的網友們點贊、留言。
視頻呈現出的美景和溫情,頗有記憶點。
所以,也難怪它能火。
從此,就像被打開了閘門,流量嘩嘩嘩地湧進了“康仔農人”的每個作品。
賬号火爆全網,澄清身份疑慮
自“康仔農人”被更多人知道後,關于博主身份的猜測,就一直沒斷過。
有人說,康仔是大學生,回鄉創業;有人以訛傳訛,說康仔人設造假,他根本就不是大學生,也并非首次創業;還有人說,康仔身份不簡單,老小孩替他打工,被他壓榨……
關于老小孩,就更離譜了,評論區總能看到反反複複追問,他是男是女?是老是小?還有人問,他是不是康仔的媽媽……
為此,康仔和老小孩特意錄制了一期視頻,回複了網友的疑問。
康仔說,自己從來沒說過自己是大學生,網上的隻是傳言。
實際上,因為從小家裡條件不好,他小學就辍學了,靠出門打工貼補家用。
他打過零工,賣過衣服,還養過豬……一直很拼。
他也已經結婚生子。
拍短視頻前,他有兩家豬腳粉店,還承包了160畝地種植金花茶。
拍短視頻後,他和老小孩,還有别的朋友合夥開了公司和網店。
很多時候,他要用豬腳粉店和金花茶園賺的錢,來補貼拍視頻。
現在,他和老小孩是合作關系,是朋友和兄弟,沒有誰是老闆。
接廣告賺的錢,他也和老小孩他們平分了。
康仔還說了自己會做很多菜的原因,解答了網友心裡的疑問。
原來,他的媽媽會做很多當地的小吃美食,但她是盲人,因為要在媽媽身邊幫忙,康仔懂得越來越多,慢慢練成了現在的廚藝。
(康仔農人視頻畫面)
老小孩也“揭秘”了自己。
他因為身體殘疾,被人歧視,甚至,他的兩個親哥哥都嫌棄他。
他至今都沒娶媳婦。
雖然生性開朗,但他還是有着深深的自卑。
因為找不到工作,他隻好留在了家裡,平日裡,他會上山采些涼草茶到集市上賣,一邊謀生,一邊陪伴年邁的母親。
說起目前的日子,他說特别感謝康仔,遇到康仔,他的人生才有了這麼大的改變。
“吃過很多沒吃過的東西,見過很多沒見過的東西,康仔還教我很多人情世故,因為我之前幾乎沒有什麼社交。
現在我們是良師益友,是好兄弟。”
老小孩侃侃而談,看到中途趕過來的夥伴,還大方地打招呼。
他的普通話說得也已經很溜。
從他的說話和神态中,已經看不到他曾經的自卑,相反,能看到底氣和自信。
确實,康仔讓他的生活變好了。
但是,不能否認的是,視頻裡的老小孩,較之康仔,貌似更有看點。
他幹活利索,力大如“牛”,讓網友看得過瘾;
每當他滿布皺褶滄桑的臉,展露出孩童般天真的笑容時,總讓人感到特别地治愈。
可以說,沒有老小孩,視頻就失去了靈魂。
隻能說,兩人配合默契,互相成就,才有了今天的“康仔農人”。
在視頻裡也會看到,康仔有空就會買上點豬肉,到老小孩家一起做飯;碰到在外面,康仔還不忘提醒老小孩給老媽打包帶飯。
他們一起幹活、聊天、吃飯的畫面,莫名溫馨。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兩人的相處,已超越血緣關系,不是親兄弟勝似親兄弟。
他們的視頻,有着滿滿的正能量。
(康仔給老小孩理發)
不到半年時間,賬号粉絲量已超過1000萬。
他們成為了炙手可熱的網紅。
不同于衆多網紅的是,他們安安靜靜地拍家鄉、拍美食,并沒有急于直播帶貨,隻是偶爾在視頻裡插播廣告。
在三農領域網紅中,“康仔農人”是個不一樣的存在。
“不直播帶貨”,為他們積累了好口碑,也成了衆多網友力挺他們的原因,更成為網友希望他們有的一個人設。
如今,“康仔農人”發布作品284個,僅在抖音,粉絲就有2306萬,共獲贊2.9億。
他們已是不折不扣的大網紅。
在競争激烈的三農短視頻領域,“康仔農人”何以如此爆火,我們不妨試着看看其中的門道。
人設鮮明,内容解壓
老小孩極有辨識度。
老小孩身有殘疾,但樂觀向上;面容滄桑,但笑容天真;身形像個兒童,卻有着使不完的勁兒。
老小孩本身就看點滿滿。
再來看康仔。
1.75米身高,氣質斯文,善良真誠,一雙巧手無所不能,任何食材到他那裡都能變成誘人的美食……
一個多才多藝的暖男形象,躍然屏幕上。
兩人的出鏡,一下子就吸引住了網友的眼光,有了牢牢的記憶點。
兩人的互動,又總能撥動網友心底那根向往溫情的弦。
所以,賬号的人設,已經穩赢。
但人設要想立得穩,還要人品支撐。
其實,通過衆多媒體渠道,網友已能感受到,生活中,康仔和老小孩也是淳樸善良的人。
與其說他們人設讨喜,不如說是他們人品過得硬。
(康仔農人視頻畫面)
我們來看看視頻呈現的内容,視頻基本是這樣:
新農村、新氣象,美麗的田園風光;
老小孩去田裡采摘食材,矮小的身形,靈巧的動作,鐮刀剪子嚓嚓響,樸實的臉專注認真……
老小孩80斤的體重,扛起90斤重的果蔬;
康仔主廚做飯,雞鴨魚肉,瓜果蔬菜,一道道美食他信手拈來;老小孩打下手,不時應和康仔“對!好!”。兩人邊做飯邊聊天的場景,竟有了日子熱氣騰騰的感覺;
開飯了!隔着屏幕就要聞到香氣了,品嘗着飯菜,老小孩臉上笑開了花,康仔也樂得合不攏嘴。
這種沉浸式的勞作、做飯、吃飯……代入感強,讓人解壓。
有數據顯示,康仔農人的粉絲畫像,年齡在24~30歲的超過40%。
粉絲中,公司白領不少。
白領們崇尚“生活不隻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田園風光無疑是他們向往的一種詩和遠方。
尤其是壓力大的時候。
有研究認為,體驗做飯确是解壓的一種好方式。
第一,做飯可以将“工作模式”立馬轉為“家庭模式”,脫離緊張的工作狀态,忘了煩惱;
其次,沉浸在每一個做飯環節中,完全感受食材的色澤、美味,感受切菜刀法的熟練,就能忘掉挫敗感和負面情緒;
再者,一步步完成,讓人有掌控感,能提升自尊。
這樣看來,這種沉浸式體驗,确實是解壓的妙藥,也是一種詩和遠方。
他們視頻的素材,也似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生機勃勃的田園風光,令人目不暇接的各種食材,讓人眼花缭亂的美食做法……
康仔曾自豪地說:
“我們廣西這邊有摘不完的果蔬,在我心裡,也有煮不完的菜。”
他們視頻中同款美食還火到了線下,讓一衆“吃貨”不滿足于僅飽了“眼福”,還深扒起這裡的小吃和美食。
(康仔農人視頻畫面)
視頻拍攝的角度、光線等,因為看起來舒适、專業,他們曾被質疑有專業的團隊。
但康仔給予了澄清。
他們并沒有簽約任何公司,隻是找了幾位鄰居來幫忙拍攝。
其實,為了過拍攝關,康仔一開始都是自己學習拍攝、剪輯,一遍遍找感覺,慢慢才有了我們看到的效果。
而對于視頻的文案,老小孩曾透露,康仔會絞盡腦汁去琢磨,很多時候都要熬夜做文案。
可見,他們爆火的背後,是用心的運營和辛苦的堅守,定位、人設、内容、拍攝等,都得在線,缺一不可。
是非纏身
人紅是非多。
随着賬号的爆火,他們的視頻内容,也招來了質疑。
有一期老小孩拔蘿蔔的視頻,隻見他輕輕用力,蘿蔔就帶出了地面。
有網友質疑他們擺拍,說應該是蘿蔔早就被拔了出來,老小孩隻不過是配合拍攝。
幸好有經驗的人解釋說,地裡的蘿蔔,連三歲小孩就能拔得動。
這才停止了對老小孩的“聲讨”。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有一期,老小孩采摘釋伽果,有一個果子,他咬了幾口就扔掉了。
有網友質疑,釋迦果70元一斤 ,老小孩太浪費了!
這還不算完。
視頻裡,主廚的康仔将釋迦果削皮、裹漿後放油裡炸。
有網友不幹了,這麼金貴的水果,怎麼能這麼“糟踐”!
老小孩趕忙解釋說,他們家鄉釋迦果很多,也就是一般的水果,價格不像外地那麼貴。
但這樣的答複,依然讓網友意難平。
如果說這些都是小打小鬧,解釋過了就好,那“康仔農人”接下來的這個舉動,在一些網友看來,可算是“翻車”了。
“不直播帶貨”,這個網友給他們的人設,一度讓康仔他們成為網友口中的人間清醒。
但随着今年6月21日的一場直播,他們被網友吐槽了。
一些網友表示不能接受,說他們人設崩了。
甚至,還放話說要取關。
有網友說,網紅的盡頭果然是直播賣貨!康仔他們竟然也要割粉絲“韭菜”!
其實,康仔他們這次直播,主要推廣家鄉的農産品。
康仔說,以前也曾有廠商出幾千萬請他們帶貨,但他們拒絕了。
因為他們從沒有忘記初心。
實際上,康仔和老小孩說的少、做得多,還一直在默默地做公益。
如果知道了他們的善舉,這些質疑會停止嗎?
助力家鄉、熱心公益
老小孩的好友小六發了一個視頻。
“康仔農人”将首場直播的3萬多元打賞,連同自己的1萬多元,都買了書包和文具,送給了當地學校的孩子們。
視頻裡,孩子們高興地喊着康仔的名字,康仔憨憨地笑着,說每月會來學校看他們。
一時間,康仔他們的善行被很多人轉發,“不忘家鄉根,回報桑梓情!”他們從來不曾忘記家鄉。
7月8日晚,康仔和老小孩進行了第二次直播賣貨。
這次,他們受抖音鄉村計劃邀請,進行公益助農直播,貨品有田東芒果、合浦豆角醬和金花茶。
直播的兩個小時裡,有600多萬網友湧進了直播間,成交額超100萬元。
康仔和老小孩直言,他們還是不習慣面對很多人,但為了這次直播,他們早早就互相打氣,做起了準備。
(康仔和老小孩做公益)
其實,他們一直在做公益。
2021年11月,他們給當地的老人院、周邊的貧困家庭捐送了油、米、被子,幫他們過個好年;
北海疫情期間,他們給抗議一線人員贈送了22萬瓶飲用水、10萬個面包,還親自趕到現場搬運;
百色疫情中,他們捐贈了錢款。
7月21日,他們的身影出現在了廣西衛視節目中。
他們為抗疫一線人員準備了三大桶、共450份豬腳粉。
康仔一身短袖衫褲,趿拉着一雙舊拖鞋,和老小孩拎着豬腳粉,急匆匆穿梭在畫面中。
不得不說,這樣的網紅,太有正能量了。
他們立足自己的家鄉,憑努力擁有了2300萬粉絲,但大紅大紫後的他們,不忘反哺家鄉、回饋社會。
寫在最後
想起陝西白堤村網紅“三根蔥”,他們擁有千萬粉絲,也是拍三農領域短視頻,帶貨次數也是屈指可數。
而且,幾次帶貨都是在幫家鄉賣土特産。
正如他們賬号标簽所寫:就是讓更多的人熟悉我們的家鄉。
他們堅守這個初心,打磨自己的作品,受到越來越多網友的喜愛。
因為他們,家鄉原本滞銷的水果銷了出去,還有年輕人也選擇回村創業。
冷清的村子重新有了生機。
有這樣的網紅,怎麼不是家鄉人的驕傲呢。
(康仔農人視頻畫面)
“康仔農人”一路走來,也是一路堅守。
“拍自己的家鄉”,這顆當年播撒在康仔心裡的種子,已在生根、長大。
現今的“康仔農人”,已有能力拍出更美的家鄉,讓更多人認識自己的家鄉。
網友因為喜愛他們,才有了更多的關注,也難免有質疑。
但他們所作所為表明,他們一直在堅守初心,在為家鄉做實事。
這裡,讓我們祝願“康仔農人”越來越火。
也祝願康仔和老小孩更多地造福家鄉。
你的家鄉,又有哪些你喜歡的網紅呢?
作者:朱小鹿&樂樂
關注我@朱小鹿,閱讀更多百萬級爆文。
你好,我是朱小鹿博士,是90後,也是武漢大學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後。
主業一門心思搞科研,副業用零碎時間寫稿。
用動人的筆觸,寫走心的真實故事。
關注我@朱小鹿。或者點贊、評論、私信我,互相探讨學習,一起努力蛻變,成為更優秀的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