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閘蟹是我國傳統的水産珍品,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深受人們的喜愛,價格也比較貴。那麼,大閘蟹怎麼繁殖?
一、大閘蟹怎麼繁殖?
大閘蟹是卵生的,一般兩年達到性成熟,每年秋天開始生殖洄遊,在鹹淡水處交配産卵、孵化發育。它的一生分為幼體期、黃蟹期、綠蟹期三個生長階段,每次生長發育都要經曆蛻殼。一旦黃蟹蛻殼變成綠蟹,即進入性成熟階段,當年成熟的蟹第二年受精卵孵化後就會死去。
二、大閘蟹哪些部位不能吃?
大閘蟹的蟹腮、蟹胃、蟹腸、蟹心、蟹殼不能吃。蟹腮是大閘蟹的呼吸器官,是身體中最髒的地方,是寄生蟲主要寄生的地方,需去掉。蟹胃也是很髒的,有大閘蟹的排洩物,需挑掉。蟹腸是大閘蟹的胃和肚臍相連接的管道,也有排洩物,需去掉。蟹心長在蟹黃中間,和蟹胃相連,也不是很幹淨,需扔掉。蟹殼比較堅硬,一般都不會吃,需扔掉。
三、大閘蟹什麼時候吃?
民間大閘蟹的諺語有“秋風起,蟹腳癢,九月團臍,十月尖”“九雄十雌”的說法,就是說農曆九月吃母蟹,十月吃公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